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启正 《出版参考》2005,(20):26-27
本书精选了赵启正自1998年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以来的22篇对外演讲和41篇访谈.这些演讲基本上是在对外公开场合进行的,有不少是即兴发挥,充分展示了赵启正作为新一代政府新闻发言人所具有的激情与才识,以及他特有的坦率、开放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2004年12月28日在北京指出:我国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制已基本建立,新闻发布会的数量质量不断提高,为中外新闻界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政府信息。赵启正表示,目前中国政府三个层次即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政府的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已基本建立。除国务院新闻办外,外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安部等62个国务院部门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设立了新闻发言人,目前共有75位发言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已建立新闻发布制度的共有23个。赵启正指出,我国新闻发布会的…  相似文献   

3.
两会的新闻发布始于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建立的"元年",一直是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发展的风向标和指示器,也是我们研究新闻发布工作最好的案例.去年我们已经关注到两会新上任的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和李肇星成了"最抢眼的人物",本文将在此基础上,以两位发言人的表现为案例,进一步研究发言人所需要掌握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4.
"网络推手"近一两年来得到了媒体和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 2011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也谈及"网络水军"、"网络推手",他认为:有些人隐身于普通网民中间,发帖留言,其背后有机构利益;他们有时会制造假民意,左右舆论,误导受众,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注意与警惕.  相似文献   

5.
读书     
日前,《王旭明说新闻发言人》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此书是国内唯一一本由有过部委新闻发言人经历的人所撰写的新闻发言人理论方面的书籍。作者王旭明曾任教育部第三任新闻发言人,此书凝聚了他卸任三年来对于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思考和梳理。国务院前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分别为此书作序,本刊特摘录部分书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他著书,他思考,他是一位长者,更是一位智者,他是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会议大会新闻发言人的赵启正.有不少人曾被他回答记者提问时的机智、幽默所折服;有人说,“一口气读不完一个‘赵启正’.” 早春三月,在全国两会政协委员的驻地,赵启正接受了本刊记者独家专访.请教他,作为记者,应该怎样面对两会,应该怎样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有意思、有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新闻把关人转换为新闻操作人.好比是裁判变成了教练。前国务院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受任人大新闻学院院长的消息因此备受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敏 《新闻传播》2012,(5):126+128
我国的两会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重要的政策和信息发布平台,所以两会上的新闻发言人不仅成为联系政府和人民的桥梁,同时,更是向世界说明中国、让外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本文将以政协发言人赵启正为例谈新闻发言人的语言符号表达。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2005,(8):7-7
《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演讲谈话录》最近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本书精选了赵启正自1998年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以来的22篇对外演讲和41篇访谈。这些演讲基本上是在对外公开场合进行的,有不少是即兴发挥,充分展示了赵启正作为新一代政府新闻发言人所具有的激情与才识。以及他特有的坦率、开放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曾就记者如何提问,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后撰文《提问,记者开口就见的基本功》(刊发于《中国记者》2012年第4期).一年过去了,当我再次采访全国两会时,赵启正曾坦言的那些记者提问的问题依旧存在.而记者在提问过程中所暴露的其他问题更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两会”推出了两位新发言人:李肇星和赵启正。巧合的是,两人都出生于1940年,此前谈都有丰富的发言人经历,此次双双“重操旧业”,“铁齿钢牙”巧答记者,令本次“两会”的前两场新闻发布会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2.
本书精选了赵启正自1998年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以来的22篇对外演讲和41篇访谈。这些演讲基本上是在对外公开场合进行的,有不少是即兴发挥,充分展示了赵启正作为新一代政府新闻发言人所具有的激情与才识,以及他特有的坦率、开放的态度。本书中,与赵启正进行访谈的既有政界名流,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等,又有外国新闻及出版集团的主管,像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总裁、法国桦谢出版集团总裁等,许多材料都是首次完整公开。  相似文献   

13.
1999年5月31日,被海外媒体誉为“中国内阁发言人”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在记者招待会上以事实驳斥了充满猜测性语言的《考克斯报告》,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一个多月后,他又召集中外记者再次驳斥《考克斯报告》。这两场发布会使考克斯颜面扫地,让赵启正名扬天下。当时,作为政府部门酋长的赵启正并没有发言人的头衔,但他却扮演了中国政府发言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被问到官员和记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时,他表示,国家的政策需要通过记者传递给公众,而公众监督政府则是通过各方面。其中包括记者。他强调,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要适应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时代,要乐意或者主动地和记者接触,请他们来传递政府的打算;同时也要乐意地接受记者的监督,官员要修养他的新闻观或者媒体观。  相似文献   

15.
11月19日中午1点,赵启正院长在逸夫会议中心接受了20多家媒体的采访。他就“受聘的原因”、“出任的意义”、“如何推动新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及“新闻发言人制度”等问题答复了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京报、人大新闻中心、新闻周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在记者见面会上,赵启正表示,人大新闻学院要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新闻学院,一定把它推到国际市场上去,而不是站在本地区的视野上。  相似文献   

16.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17.
3月2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作为大会新闻发言人介绍了会议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于3日15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13日上午闭幕,会期十天。这次会议的重要任务是为制定和实施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发言人禁说‘无可奉告’……” “‘无可奉告’是新闻发言人永远的大忌……” 近日,不少媒体都对四川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下发的《四川省级部门新闻发言人手册》中的这一条款予以报道,不少媒体还将这样的话搬上了标题,以示重视。 “无可奉告”成了“忌语”,的确闻所未闻,起码在我国新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经由政府的大力提倡,2004年步入稳健发展阶段,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级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有13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媒体在对该制度争相报道的同时,也开始以更理性和成熟的态度看待政府这一重大举措。新闻传播理论界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宣讲现代传播理念,同时也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列为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既是现代民主的需要,也是我国政治明建设进步的主要体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可以追溯到1983年,不过当时建立新闻发言人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对外宣传,主体也局限于国务院、外交部和国务院各部委行政机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国家的一种宣传机制,它只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雏形。新闻发言人制度“飞入寻常巷陌家”是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也是在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