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原理对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女主角淑·布雷赫德自相矛盾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她内心深处鲜为人知的扭曲的心理以及病态的性格的形成、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田占敏 《文教资料》2008,(6):25-26,33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原理对托马斯&#183;哈代&lt;无名的裘德&gt;女主角淑&#183;布雷赫德自相矛盾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她内心深处鲜为人知的扭曲的心理以及病态的性格的形成、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3.
后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基于妇女学和性别学的研究,它反对女性主义过分强调男女平等问题,因而具有垮学科性和政治温和性.较之英美后女性主义者的政治实践,深受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主义思潮影响的法国后女性主义在理论研究上颇有建树.埃莱娜·西苏和露西·伊格瑞恩倡导"女性书写",发掘女性特质,从而使女性能够游离于父权制之外.而克里斯蒂娃通过对话语的延异性和符号的不确定性的阐释,指出了主体具有不确定性,从而解构了男性的社会主体地位,为女性多元化身份建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无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争议最大的一部。哈代因为抨击当时的婚姻制度而招致众多非议,从此放弃了小说写作。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反传统的新女性形象,淑·布莱得赫。她饱读群书,接受了诸如斯图亚特·米勒等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新思想而具备了一些新女性的意识。她渴望在男权社会争取独立的自我,渴望自由和理想的生活,并对压迫女性的维多利亚婚姻产生了自然的抵触而冲撞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分析淑的独立意识和抗争历程以及哈代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心理学(feminist psychology)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它以女性主义立场和态度重新解读和审视主流心理学的科学观与方法论,着重批判父权制社会体系下主流心理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男性中心主义的价值标准,揭示主流心理学及其研究行为对女性经验的排斥与歪曲理解。后现代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具有否定所有的宏大叙述、否定传统形而上学的二元对立、反本质主义、主张多元方法等理论特色。女性主义心理学对西方主流心理学的方法论与认识论的批判与重构,在西方心理学界中独树一帜.对正确、全面地认识人类心理、探索心灵的奥秘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对西方各国的女性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追求与男人平等的政治权;第二阶段是二战后女性主义的兴起以及20世纪后半叶美国妇女文学的发展对女性主义的影响;第三阶段是女性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原因,我院学生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对于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作为教师,应深入分析其产生行为问题的心理成因,并灵活运用心理学辅导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发展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争取男女两性在各方面拥有平等的权力,西方三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产生了诸多女性主义的流派,也促进了教育领域内的女性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文章对三次女性主义浪潮及其影响下的教育思想进行简单总结,并尝试从六个角度分析了对成人教育学发展的启示,以期在女性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下促进成人教育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与解构主义的相遇既具有时间的偶然性,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作为一种批评方法,解构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互相依赖,互为策略.从女性主义与解构主义的相遇,到两者的契合,再至两者的分道扬镳,女性主义批评与解构保持着既连续又断裂的关系.在后现代语境下,解构以其自身的理论张力对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帆 《文教资料》2006,(35):54-55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产生谈及女性主义教育学的产生,从不同的女性主义主张从而产生对传统教育学的反思以及对于未来女性教育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柳莺莺 《考试周刊》2009,(34):34-35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压迫之间的联系。本文阐述了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基本观点。以及生态女性主义拓展到文学领域后所产生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2.
援用与批判--试论后现代视阈下的女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与当代诸多文学思潮共同步入后现代语境的理论流派,后现代女性主义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发生"后现代转向"的产物.后现代女性主义援用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传统,如对以等级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对立结构的反叛,对多元性、异质性、边缘性的强调,反对宏大叙事等等.同时,女性主义鲜明的政治实践指向与严肃的人本主义立场,又使其对后现代主义的虚无、盲目消解产生激烈的批判.本文试论述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女性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援用以及二者的分歧,探析后现代女性主义所面临困境及其自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奖励与惩罚的负面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奖励与惩罚是学校教师管理、教育学生的一种必要和有效的手段,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但奖惩的实施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负面效应.对青少年来说,奖惩还可能对心理发展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进一步形成他们对自己是否负责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背景,在其研究历程中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实证主义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后现代取向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在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思潮的冲击下,中国心理学工作者逐步将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介绍到中国,中国本土化女性主义心理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萌 《考试周刊》2013,(69):22-23
中国女性主义的产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启迪和影响.西方女性主义开辟的话语系统,提出的讨论范畴,被直接用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主义的建构中.马克思主义女性观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也进入中国,并成为中国女性主义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借用著名心理学家E.H.埃里克松、卡伦.荷妮等人的理论,从社会和心理的角度,对莫里森的《爵士乐》女主人公维奥莉特的思想行为进行精神分析,探讨人物的悲剧根源及作品的主题意蕴,揭示作家的创作动机。维奥莉特的心路历程充分展示了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时代新一代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该人物形象凸显了莫里森女性主义叙事中所浸含的对历史和现实的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关儿童损人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损人行为前的心理探析,而对于儿童损人后的心理研究仍然比较缺乏.从道德失调的角度来探讨儿童损人后的失调心理,包括对道德失调产生的原因--道德评价,道德失调的自我调节驱力--负性情绪,道德失调的调节方法--认知、行为的改变等的研究.探讨儿童损人行为后的道德失调心理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从弱化女性身份、挑战不平等"契约"和探求自我解放之路三个方面着手,对《无名的裘德》中淑的形象进行了分析,展现了一位大胆追求自由平等、努力寻求人格独立、谋求与男人一样的社会权利和发展空间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他者”的话语与价值——女性主义心理学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具有明确政治目标的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长期以来,心理学内部对女性或女性议题的普遍忽视、心理学本身的危机与困境及反实证潮流的兴起为女性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机遇.女性主义对传统心理学中存在的男性中心主义偏见以及心理学的核心假设与科学方法论都进行了不道余力的批判.并试图通过对研究议题的重新规划、解释和修正,以及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变革来重建与传统心理学相异的女性主义心理学.女性主义对于心理学无论在学术建制方面还是在知识生产方面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充当着心理学学科变革的发起者与促进者.  相似文献   

20.
了解日本女性主义的产生、发展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女性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日本女性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文学批评领域的应用现状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