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老舍在<骆驼祥子>中,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祥子的性格.他的性格真实感人,意味深长,回味无穷.其真实性格有:在现实环境中碰壁后形成的抗争性格;在与周围人群交往中表现的本能性格;在身心发展中显示的多变性格.他的真实性格,既是作者创作真实的反映,又是主人公生活真实的再现.  相似文献   

2.
环境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在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畸形社会的成长环境中备受身心折磨和摧残,因而形成了极其偏执的性格特征,也正是这种偏执性格为其悲剧性的命运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3.
以 《乱世佳人》《安娜·卡列尼娜》《苔丝》三部经典电影为例,通过对三位女性人物形象解读发现:除了性格和环境,性别也是影响女性命运的关键因素之一;与社会环境相比,家庭环境对个体性格的影响更大;性别、性格和社会环境共同决定人物命运,性格占主导地位.由此对当代女性留下思考与警醒:作为新时期女性,应该具备较强的自我认知能力,正确健康的爱情观念、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轻易为外界环境所左右.  相似文献   

4.
刘筱琰 《文教资料》2013,(35):45-46
环境、性格、命运三者之间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人物的性格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本文从环境的角度切入,探讨在腐朽封建的社会大环境以及斗争不断的家庭小环境的双重影响下,《金瓶梅》中吴月娘这一角色性格的形成以及其命运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原野>中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作者在性格关系中写性格,通过肖像描写写性格,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写性格,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写性格,使<原野>中的人物形象闪耀着个性化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校长的心理素质在大学校长的素质体系中起中介和桥梁作用.我国大学校长的心理素质结构,应以个性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其中,性格品质是大学校长心理品质的核心.这主要是由道德性格品质、情感性格品质、意志性格品质、理智性格品质、自我意志品质、性格类型等六大部分内容组成的复杂多维综合体.我国大学校长在心理修养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学校环境有所侧重,通过在领导岗位上的实践体验,能够使自己的心理索质逐步适应学校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社区性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性格及其塑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社区性格进行了探讨:一、社区性格是社区成员集合与互动的产物;二、社区性格是社区文化的综合反映,是社区文化的缩影;三、社区性格是由多种多样的特征所构成的多系列、多层次的复杂结构系统;四、社区性格是在社区成员与社区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五、在文明社区建设中,必须重视社区性格的培养和塑造  相似文献   

8.
小说的鉴赏,主要地就是对小说中典型的人物性格进行品味。典型性格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丰满起来的;情节的设置和环境的描写,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环境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舞台。没有环境,情节则不可能发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鉴赏小说必须地将典型性格、故事情节、环境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张瑞平 《河北教育》2013,(11):31-31
"领导的本质,就是要为人们指出前进的道路.这种本领不仅仅以人的灵感为基础,更多的是来源于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校长领导力的形成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发展的过程. 一、管理性格,扬长避短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是说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但难改并不是说不能改,性格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稳固和成形的,它或多或少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性格特质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自身意志力的作用趋于弱化,有些性格特征则会趋于明显和强化.所以,正确评估自己的性格,有意识地扬善弃恶,不间断地积累,是修行也是实践.  相似文献   

10.
袭人、晴雯在《红楼梦》中是次要角色,但一个温柔和顺,似桂如兰;一个冰清玉洁,心比天高.一个内抑,一个外张.两人性格中有钗黛的影子,但由于她们的阶级出生、社会地位、生活环境都使她们在思想感情等方面与钗黛不可能不具有差异.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深刻而真实地通过对比手法写出这个差异,表现出她们不同的思想性格的独特性,从而使她们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罗蒂立足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相对主义和后哲学文化论,建立的协同性实用主义,批判分析哲学、现象学、传统的认识论、反映论、符合论和真理观,肯定解释学的功能与教化作用,否定客观性、绝对性、永恒性和不变性,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实在论,主张解构形而上学,创立无冕哲学,提倡工具主义、约定主义、实用主义、多元主义,以及心灵与社会的协同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洪兴 《天中学刊》2011,26(4):116-120
楹联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体。楹联产生的时间,有晋代说、南朝梁代说、初唐说、盛唐说、中唐说、晚唐说、五代说等多种说法。楹联的产生,首先要有汉字的基础,因为只有汉字(方块字)才能产生楹联这门艺术;其次,是民俗的需要,这是楹联产生、发展的诱因;再次,是骈文的繁盛,诗歌领域摘句风气的影响,尤其是格律诗的成熟才最终导致了楹联的产生。楹联产生的时代可宽泛地定为唐朝。楹联的发展与繁荣,是受民俗、政权、文人的喜好与创作、书法与建筑等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楹联的鼎盛期在清代。  相似文献   

13.
旅游产业是从产业目的出发,以旅游生产力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为核心,以旅行社为产业龙头,由一系列行业部门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整合产业。开发地区旅游产业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定位,本文以黄冈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为基础,探讨了黄冈市旅游产业的旅游形象、客源市场、消费档次、引资方向和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消弭了人存在的高贵性,是教师精神矮化的时代症候。这导致建基于此的教育科学、教师教育、教师道德等都对教师的本体性问题隐而不谈。此外,犬儒主义将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发挥到极致,让教师精神进一步衰微,教师丧失了教育信念,对新概念、新理论采取拒绝态度,教学走向娱乐化与迎合化。从卑微走向高贵,教师首先可以从对真善美的超越性理解与追求入手,重思教师职业的爱与卓越,重思教师生活的审美性,让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具道德与审美实践之意蕴。其次,需要把教师教育从科学恢复到人学,进行本体论、存在论的思索,实现教师的觉醒与解放,进而让教师获得人之为人的高贵。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互动过程,情感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启动、调节、信号、感染、发展、创新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确定情感目标是有效进行情感教育的条件之一,通过以知育情、以情育情、以意有情、以境育情、以请审情等方式途径来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的实践困境需要原因探讨。家庭教育生态理念,可以比较全面分析家庭教育的系统要素,把握要素影响的内在机理。根据与个体的互动频率和密切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家庭教育生态包括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包含家长的道德素质、知识素养、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孩子的教育融合等要素;中观系统包含亲子关系、家庭经济条件、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状态、家校合作关系、家长教育供给等要素;宏观系统包含文化、社区、制度等要素。不同要素构成不同系统,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家庭孩子的成长。家长学分银行建设是家庭教育生态观的实践探索,既有物化的成果,也有理论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装饰画的学习方法之一:临变,即临摹与变化。详细阐述了临摹与变化的概念和在装饰画创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举例讨论了临变装饰画的范围之广,内容之多。装饰画临变课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临变的基本方法,文章分别介绍了两种临摹方法和变化方法。提出临摹应与鉴赏相联系,反对机械地临;临摹主要是为了变化,重构和改作是装饰画临变练习通常使用的两种不同方法。在临变具体操作过程中,对临变基本要素的考虑是不容忽视的,如题材主题、形式美、装饰造型构图色彩等装饰艺术基本规律的运用、工艺材料与制作技法等。在文章最后,针对装饰画临变课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错误观念,试图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并传承、发展的文化产品,是丰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招牌名称与民族的历史、思想、心理等文化内涵密切相关。透视招牌名称,可以了解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籍、社会背景、制度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也可感悟传统伦理道德、爱国思想、群体意识等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还可窥见祈福求吉、怀旧归真、求新求异等心理因素。可以说,招牌名称是民族文化的镜像。  相似文献   

20.
石鸥  石玉 《教育研究》2012,(4):92-97
教科书作为国家意志、民族文化、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的载体。教科书是读者最多、最特殊、最被读者信赖甚至依赖、最耗费读者精力和时间、对读者影响最深远的文本。教科书具有教诲性、阅读的特殊性、文本结构的整体性和文本实现的非连续性、读者的两极性及文本构建的标准性等特征。教科书的这些独特性质要求教科书建设要精选并编制教科书内容、提升教科书的可读性和可教性、注重对课程标准的研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