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要梳理了新文学史家李何林一生的学术经历。李何林学术生涯的主要功绩是鲁迅研究,而鲁迅研究的终极目的是保卫鲁迅。李何林的"保卫鲁迅"秉持的是一种民间性的学术立场,代表的是一家之言,行使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对社会发言的权利,是保持学术生态平衡和思想文化繁荣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论文对日本杰出学者竹内好的鲁迅研究的重要观点、研究范式、学术特质进行了阐释,对竹内好鲁迅研究的得与失作了一定的评价。论文简述了“竹内鲁迅”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后继学者为实现对“竹内鲁迅”的超越而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段国超先生二十多年来的鲁迅研究大致经历了学术准备,学术成熟和学术跃迁三个阶段,其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影响比较研究”的格局中展开的,其研究成果在新时期中国鲁迅研究方面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鲁迅研究早已成为中国学术文化的一门“显学”。几十年的鲁迅研究走过了复杂而曲折的道路,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鲁迅研究的学术史,研究者们或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鲁迅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意义进行全面的研究、理解和阐释,或从政治层面对鲁迅的思想和精神进行评价,或追寻鲁迅生命的精神价值和生命意义,或分析其高妙绝伦的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属于全世界的,所以,鲁迅研究也具有国际性。就世界范围讲,鲁迅研究的大本营在中国大陆,港台、日韩、俄罗斯、欧美等地的鲁迅研究各具特色,均已形成一定的学术氛围。而1981年鲁迅诞辰百周年之际,于9月2 3日到28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阿西洛尔马会议中心举行的“国际鲁迅学术纪念会”,则是世界各地鲁迅研究者的一次盛会,它标志着国际鲁迅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广泛交流和深入开展的时期。自那以后,仅韩国一地从84年到93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鲁迅研究,从傅斯年在1919年2月《新潮》发表的评《狂人日记》的文字算起,已有80年的历史。经过几代鲁迅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鲁迅研究至本世纪末已成为一门足与“红学”媲美的显学。这一学术领域,高手如林,新秀潮涌,学术论著汗牛充栋,异彩纷呈,鲁迅研究的开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但由于鲁迅本身的博大精深,再加上历史、时代、政治、文化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鲁迅研究还不能说已经令人十分满意了,事实上还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认真去做。例如对整个鲁迅研究有着借鉴意义的地方史和阶段史一直无人问津;鲁迅旧体…  相似文献   

7.
今年上半年即将召开的学术讨论会有: 鲁迅研究学会和《鲁迅研究》编辑部定于4月下旬在扬州、6月初在天津召开鲁迅研究论文写作座谈会,同时就如何提高鲁迅研究的学术水平等问题交换意见,以推动鲁迅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北京市文艺学会、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政治学院、中国戏剧学院联合发起,拟于5月11日至5月16日在北京举行学术讨论会。准备就鲁迅研究的现状,鲁迅前期思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鲁迅研究的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纵向勾画了 2 0世纪 80年代初以来中国鲁迅研究者“四代同堂”的代际关系图景 ,认为四代研究者之间的传承与超越关系构成近二十年鲁迅研究的学术史 ,而各代研究者正是在与另几代研究者的相互参照中显示出自身的优长与局限。其次 ,论文简述了八九十年代中国鲁迅研究的 3大阐释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 ,以及各阐释体系之间的复杂关联。接着 ,论文比较详尽地展示了该领域最重要的阐释体系———学院派鲁迅研究 6个研究系统的基本风貌 ,对学院派鲁迅研究的思想史系统、精神心理学系统、文化学系统、比较文学系统、文本形式系统和考据学系统的学术路向、特点和得失 ,以及各系统的代表性论著都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9.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而对于鲁迅研究来说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在这一年中,鲁迅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接近和诠释鲁迅,从传记式研究到文本阐释,从思想探寻到创作心态剖析,从美学价值发掘到文艺思想建构,研究者们以细腻、朴素、扎实、创新的学术精神使鲁迅研究不断得到拓宽和深入,使鲁迅研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0.
在漫长的鲁迅研究进程中.一条非本体性或者说远离文学本体意味的研究思路一直贯穿始终。研究者普遍关注到了作为政治家、思想家的鲁迅,也曾深刻地体悟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是本世纪最痛苦的灵魂”的鲁迅.却惟独很少去关注作为小说家的鲁迅。这是一种审关的缺席,也是一种本体的迷失。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中,《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一书显示出其独特的开拓性意义。同时,对鲁迅小说形式意义的研究.其学术价值并不限于鲁迅研究本身。它对中国小说形式批评范式的建立,具有某种富有启发性和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