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情书讯     
把握市场经济大势仍需马恩学说21世纪社出版《画说<资本论>》本刊讯(记者韩阳)卡尔·马克思曾预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即将敲响"。随着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马克思的理论被一次又一次地证实,而他的不朽名篇《资本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走出“书斋”,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读者雅俗共赏的大众读物?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历时3年推出的4卷本《画说〈资本论〉》,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出版座谈会上,这部书受到了新闻出版署桂晓风副署长、中央党校副校长苏星等同志的好评。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毕生精力和心血写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一生从事经济学科学研究的代表作,这部经典巨作问世已百余年,但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以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社会理论家大卫·哈维曾经半开玩笑地说过,凡是认真阅读马克思《资本论》的人,最后总会以写作有关《资本论》的研究著作而告终.哈维自己就是这样的学者.哈维的本行是地理学,可是他对资本和资本主义的研究兴趣很浓,1982年就出版过《资本的限度》一书,1985年出版《资本的城市化》,2001年再出版《资本的空间》,2006年又出了《资本的限度》新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再一次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哈维就是在同年利用网络开设解读马克思《资本论》的公开课,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众多听众.2010年,哈维一下子就出版了两本相关著作,一本是《马克思<资本论>指南》,另一本是《资本之谜与资本主义的危机》.今年哈维还要出版《马克思<资本论>指南》的第二卷.2011年,另外一位学术大家,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出版了他的人生谢幕之作《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事》,2012年8月,霍布斯鲍姆带着他的这本著作去朝见马克思本人了.  相似文献   

4.
2008年岁末,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的重要著作《读资本论》的中译本经修改和征订后再版。书中阿尔都塞运用症候阅读法这一迥异于传统阅读的方法,对马克思《资本论》的总问题和对象,作了一次哲学上的巡礼,他开创性地运用结构主义哲学的思想方式重新诠释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从而将马克思论述中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统治的问题更加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么什么是资本统治,在当代中国的特定语境下,我们又应怎样理解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经济学的革命《资本论》第一卷第24章"所谓原始积累",这一部分讲的是资本主义和资本家是从哪儿来的,讲的是资本主义起源这个问题。我们这一讲便是集中讨论这个问题。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不是一般地以生产力的革命、交换的革命,而是以一场深刻的金融革命为标志。欧洲16世纪以来连绵不息、不断  相似文献   

6.
柯琳 《大观周刊》2011,(49):12-12,8
本文旨在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批判以及共产主义的生态文明等三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深入研究这些思想,充分认识资本逻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如何争取大众读者,近些年来我国出版界在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以前的《画说资本论》、《画说哲学》等到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画说毛泽东思想》、《画说邓小平理论》和《画说江泽民“三个代表”》,都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使理论走向大众化、通俗化,为普及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开拓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工作,在形式上分,有采购、分类、编目、流通、咨询、宣传等;其特征,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又以脑力劳动为主。但其劳动性质,是属生产劳动,还是属非生产劳动?这个问题,潘鈜同志在《从思想上、理论上找根源——再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文中认为,图书馆劳动属生产劳动。在此,笔者试图谈谈自己对图书馆劳动性质的看法,以求教于潘鈜同志。一要探讨图书馆劳动的性质,首先必须弄清马克思有关生产劳动的学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劳动是指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在《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第四卷)中强调,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这两个定义,实际上是一致的。因为在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是不可能被超越的。《理解资本主义》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把握资本主义。作者们的另外一个意图是从几个主要的方面——亦即三个维度——来衡量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从他们的目的出发,《理解资本主义》更多是一种外在的衡量,它仿佛一副坐标系,告诉我们在某个方面,资本主义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在另外的某个方面,资本主义将表现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一百年前的一个愿望──写在《画说<资本论>》出版之后史俊一百多年以前,恩格斯希望做一件“很好的事情”,那就是用生动的形式,通俗地再现《资本论》。今天,他的这个愿望在中国这个国度上实现了。由21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画说<资本论>》用绘画形式生动地再...  相似文献   

11.
我与冯景源同志是同事,相识近半个世纪。他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尤其对唯物主义历史观有很深的造诣和独创见解。他的《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和《新视野——〈资本论〉  相似文献   

12.
2022年上市的南希·弗雷泽的新书《食人资本主义》,可以视为她的一次思想转向,即从传统女性主义批判理论走向全面的资本主义批判。此前的南希·弗雷泽试图用再分配的概念,来补充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和霍耐特的承认理论,试图在资本主义的身份政治框架下来建构一个更公平的社会。在与拉合尔·耶齐一起讨论了资本主义问题之后,南希·弗雷泽发生了转变,她感受到真正的问题在于体制背后那个贪婪的吃人的资本巨兽。因此,《食人资本主义》通过回到马克思和卡尔·波兰尼,找到资本主义陷入危机的症结,从而超越食人资本主义的循环。  相似文献   

13.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4,(9):26-29
《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马克思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丁传统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现代社会全部体系赖以运转的轴心。《资本论》对这种关系第一次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了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大半生在撰写《资本论》,这部伟大的科学理论著作,堪称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人类宝贵的财富。《资本论》第一卷最初于1867年以德文出版,嗣后出版了法文版(1872)、俄文版(1872)、英文版(1887)。《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都是马克思去世以后,由恩格斯花了极大的精力进行整理之后才出版的。此后《资本论》全三卷本,以各种不同的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和传播。 中国最早翻译出版《资本论》,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前,李大钊发起的“马克思学说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宋渊 《大观周刊》2012,(44):106-106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其行文逻辑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中总结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再次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漫画诠释经典著作、普及推介经典著作的漫画经典著作,作为一种图书形式出现,是近些年来图书出版的新现象.虽然引起图书评论界的好一阵争议,但这种以经典著作为内容、以漫画(图画)为表现方式的图书形式毕竟还是出现了,如江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画说〈资本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丛书、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西方哲理漫画》等等;而且可以料想,这种形式的图书必将越出越多,越出越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货币与商品流通》中写道:“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了严厉的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王茂荫因此成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资本论》曾经用九种文字出版过。迄今已有四十余种文字版本。《资本论》三卷本的第一种外文译本是俄译本。1872年,《资本论》俄文第一版在彼得堡出版。俄文版《资本论》未出版之前,在俄国,人们对马克思的这一天才著作的兴趣就非同一般。俄国的许多先进知识分子早就获得并且阅读过德文第一版的《资本论》。马克思本人也曾将德文第一版的《资本论》送给了两个俄国人,一个就是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另一个是谢尔诺——索洛维耶维奇①。  相似文献   

19.
在经历了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后,欧洲开始在蒙昧中醒来,资本主义经济随即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创造奇迹。马克斯·韦伯曾经将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源泉分解为“物质势力”和“观念势力”,如果说卡尔·马克思强调的是“物质势力”(生产力水平)的决定作用,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R·H托尼强调的则是“观念势力”(经济伦理)的重要性。在《宗教和资本主义兴起》一书中,托尼以一种艺术化的写作风格分析了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迈进中的经济伦理的发展历程。中世纪的西欧深受天主教的思想统治,天主教道德观认为,经济动机是人的一种强有力的欲求,但不值…  相似文献   

20.
"交往异化"是马克思提出的一个关于传播的学术概念,最早出现在他1844年写的《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物)面前,人人取得了平等和自由,第一次形成了人的普遍交往,因而在这个意义上,资本为人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社会化开辟了道路。但是,这一前提下的普遍交往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交往异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37页,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