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侠义精神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千古文人侠客梦;重诺轻生侠义行;为国为民侠之大;近世仁人犹重侠。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侠义精神与文人情结结下了千古良缘,成就了千古文人侠客梦:旨在躬身践道的侠义精神得到历代百姓与文人的称颂与首肯,其深层原因就是重诺轻生侠义行;为民即是为国,为国即是为民,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即为国为民侠之大;侠义精神迎来了它发扬光大的暖春。此皆归因于近世仁人尤重侠。本文的研究旨在总结中国侠义精神的基础上.为当代的武术文化的复兴、武术教育的深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传统士人几乎都有以笔为剑、尚气任侠的梦想。陈平原教授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梳理过"侠"的观念,认为"侠"是历史记载与文学想象的融合,是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的融合。目睹世间种种不平之事,"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  相似文献   

3.
姜钦峰  朱应臣 《高中生》2011,(10):58-59
陈平原:一九饿七年 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现为北大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出版有《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等著作。  相似文献   

4.
武侠剧通常以人们所熟悉的著名的武侠小说为基础,以侠客以及相关人物作为主人公,对侠客的绝技与侠义行为进行描绘的电视与电影。武侠剧是0对于中国传统的武侠小说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以金庸的相关作品改编的武侠剧作为基本论述对象,谈一谈武侠人物塑造技巧问题。金庸系列武侠剧之中“将出奇的遭遇作为人物塑造的促进因素”“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与详尽的细节进行人物塑造”“武术、侠义精神与爱情相结合的人物性情塑造”三个较为突出的武侠人物塑造技巧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文献中载录了形形色色的侠客义士,在此后的历代史籍中均未有此类人物的记载.自汉以后,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侠客形象,唐代文人更有意识地创作了侠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极富正义感的侠客形象.与先秦两汉文献中的侠客义士相比,唐人侠义小说中的侠客来源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出身更为多样;更具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侠之气;其中出现了众多的侠女形象.  相似文献   

6.
清代公案小说《狄公案》在着重展现狄仁杰清官形象的同时,也对狄仁杰手下出身绿林的乔太、马荣以及江湖之士赵万全等豪侠形象进行了独特的刻画,一方面,这些江湖豪侠虽然不似《三侠五义》等作品中的侠客那样作为主角占据叙事的主要篇幅,但他们依然协助狄仁杰屡破疑案,并体现出粗豪侠义之气;另一方面,该书作者在以传统侠义观念衡量、判定这些人物的过程中也投射出其对于江湖之士、武林侠客重诺好义这一传统美好品格的肯定与倾心。  相似文献   

7.
清末时期,侠义精神体现出更多的时代色彩。梁启超的《中国之武士道》通过对日本武士道的借鉴,试图将侠义精神改造为可资“新民”的道德体系,这一点,得到了同时代的思想先驱如杨度、马叙伦等人的应和,以及诸多知识分子从不同角度的自由阐发。而体现在文学方面,一是诸多的原创侠义小说强调了侠的为国为民的特征,二是不少翻译小说也为这种侠义精神新质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然,这些小说在倡导新的侠义精神的同时,也不免掺杂了一些传统因子。  相似文献   

8.
徐克是倡导新武侠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武侠电影作品获得的巨大成功把香港武侠电影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在香港武侠电影导演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徐克深切地感受到了侠客思想与儒家文化之间互通与互补的关系,通过武侠电影的影像再现来展现自己对儒侠思想的尊重与推崇;多种文化思潮的和谐共存自古有之,"千古文人侠客梦",儒家文化与侠客思想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出现了儒侠互通与儒侠互补的局面,以至于影响到后来的电影创作与文学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9.
唐代之前文史作品中的侠客只有侠义行为,而没有表现出高强武功,因而他们行侠仗义时常常不能自保。而唐代小说中的侠客却有着极为高强的武功,他们既能游刃有余地行侠仗义,又能够全身而退。由此,侠客演变成了武侠,对后世武侠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小说中侠客拥有高强的武功,除了小说家有意识地虚构外,还与唐代社会尚武的风气及武术与宗教的广泛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10.
侠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相当丰富,它与法治并非水火不相容,如侠义精神中的见义勇为、重诺守信等品质在今天的法治语境下,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时代价值。法治不是医治社会百病的良方,有必要从传统文化如侠义精神中吸取优秀的成分,以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1.
侠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自兴起就一直影响着社会各阶层的观念和认知态度。随着封建王朝进入鼎盛期,侠义思想和侠文学的发展也在唐代步入高潮。众多文人士子在诗文中歌咏"侠",甚至在中晚唐时期出现了一批专门描写侠义形象的小说。作为一代诗圣,杜甫传世的1400多首诗歌中也有许多关于"侠"的作品,但诗人长期被认定"一生却只在儒家界内",其对侠义精神的认识往往被人忽视。以杜诗为研究基点,试对杜诗中所反映的侠义精神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侠客的产生和其作为一个阶层的发展壮大,先秦诸子对侠客事迹的记载和评论,对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道家"以德御剑"的观点、儒家"仁"与"义"的提倡、墨家"公义重于私仇"的主张,都对侠义精神的形成以及侠义精神内涵的复杂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身怀绝技、见义勇为和叛逆造反行为,滥觞于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至唐传奇掀起了第一次浪潮,并且影响到后世的武侠小说及元明清戏曲传奇,随后在晚清,《三侠五义》崭露头角后,各种武侠小说成批出现,戏曲舞台也竞相搬演。进入20世纪后,在兵荒马乱的中国,武侠小说非但不曾消亡,更是形成了狂潮,长篇武侠技击小说数以千计,戏剧和电影争相改演。  相似文献   

14.
吴宇森的电影是他的自白,他以电影诉说他的态度和理想,他将自己所祟尚的中国传统侠义精神融入进了其电影的创作中,因此,他的电影总有浓重的侠义情结。通过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主题及模式,将从三方面对吴宇森电影的侠义情结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的内涵,然后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侠义主题和模式;最后将吴宇森的"英雄片"与西方的动作片进行比较,从中解读吴宇森是如何通过他的"英雄"电影,宣扬中国的侠义精神,如何希望观众透过他的"英雄"电影,认识和发现人性的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15.
《搜神记》在志怪的同时也在记侠,塑造了一批侠客的形象.《搜神记》在侠客形象的身份(社会的与性别的)、行侠主题和行侠处所等方面皆有一定的特色.《搜神记》中的侠客形象对于研究六朝志怪和后代的侠义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美学得以形成的文化心理基础是十分复杂的,仅从儒与形式比较精致的道、释文化互补的角度来阐释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下层的民间文化对于艺术美学的影响。该文探讨的是侠文化与中国艺术美学的关系,全文分为三部分:1、中国美学家有着强烈的恋侠情结;2、美学家的侠客梦在艺术美学的建构中得到实现,侠义人格转化成艺术美学的契机在汉末魏晋时期形成;3、气、韵、骨、筋等美学范畴与侠义人格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介绍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一书中考证的关于"武侠"的一系列问题:"侠"的起源和发展,"游侠"之所以产生的原因等,引用一些学者的论述,指出书中史料考证存在疏漏的地方,包括"侠"与"武"的关系,侠客佩剑的原因以及"江湖"一词的来源。从陈平原的史料考证中可以看出其作为一代学者所具备的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即使是这样一位知识渊博的大家,在考证中也难免出错,这为学术研究敲响了警钟,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老老实实做学问。  相似文献   

18.
于仲达 《高中生》2011,(30):58-59
陈平原:一九饿七年陈平原:1954年生于广东潮州,现为北大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出版有《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等著作。在北大,操一口潮汕普通话的陈平原,能把1927年说成"一九饿七年",却挡不住学生蹭课的热情。跨校的、跨专业的、跨学科的学生,常常坐满一屋子,小教室要换到大教室。正点来的,很可能只有莳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文章首先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接着从原则与信仰、反叛与依附、延续与没落等三个方面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之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侠义精神重"义",而骑士精神重"教";侠义精神有着"个人主义"的形式与"集体主义"的实质,而骑士精神有着"集体主义"的形式与"个人主义"的实质;随着历史的前进,侠义精神与骑士精神分别遭遇了延续与没落的命运。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侠义精神与西方骑士精神之差异的研究,以便更深入地认知中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20.
酒与文化     
张俊列 《今日教育》2012,(Z1):85-86
文人与侠客的关系很有点意思,有些侠客是文人,有些文人是侠客,而要把一个文人刻画成侠客,往往就是能喝酒的文人。记得曾在某节课上,有学生让我讲讲"酒"。我不算是个好酒分子,但一说到酒,还是兴致颇浓。"酒"这个词儿在中国文化中是个独特的名词儿。如果少了酒,中国文化就会少点浪漫、少些激情、乏点哀怨。酒与政治在酒中,始终演绎着中国政治历史的刀光剑影,无数英雄豪杰、乱世枭雄的政治智慧、机谋与胸襟。"曹操煮酒论英雄,深机良谋天地志","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余子谁堪共酒杯"。孟德之胸怀大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