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月18日下午,程津培副部长前往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吴文俊院士家中,代表科技部向他致以节日问候,并祝吴老春节愉快,健康长寿。 吴文俊院士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在数学的诸多领域尤其在拓扑学、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获得多项国内、国际大奖,2000  相似文献   

2.
时值2004年春节前夕的元月20日上午十点钟,国家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等一行人前往北京西郊,看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金怡濂院士。程津培副部长代表国家科技部向金怡濂院士表示节日的问候,并祝金怡濂院士及全家节日愉快。 金怡濂院士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是我国巨型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卓越贡献。2002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3.
登高者望远     
2001年2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文俊院士和袁隆平院士颁发获奖证书和500万元奖金,领奖台上灯光闪耀,台下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奖励》2009,(12):12-12
11月25日,浙江省委、省政府隆重举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全面动员部署。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学勇指出,今年7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启动以来,各地十分重视,一批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紧构建,一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型试点企业正在健康成长,一批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正在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现代数学在世界处于什么地位呢?一些人叹息中国数学落后于国外,甚至夸大其词。事实上,我国近现代数学工作者在一些方面已经作出了突出成就,吴文俊院士和他的数学机械化研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2000年,吴文俊院士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6年,他获得了被媒体誉为“21世纪东方诺贝尔奖”的香港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相似文献   

6.
快讯     
20 0 1年 2月 19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科技奖同时揭晓并颁奖。在 2 6 12位获奖者中 ,最引人注目的当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得主 ,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他们的获奖证书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并颁发 ,每人并获得 5 0 0万元的高额奖金。吴文俊简介1919年 5月出生于上海 ,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 1990年…  相似文献   

7.
吴文俊院士     
~~吴文俊院士  相似文献   

8.
同志们: 今天,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表彰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荣誉的奖励。吴文俊、袁隆平两位院士首先获此殊荣,还有一批科学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这是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一次检阅,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吴文俊院士、袁隆平院士表示热烈祝贺!向所有获奖人员和集体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和衷心感谢!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青年教师》2007,(10):57-58
吴文俊,上海人。1940年毕业于第一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等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1970年代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影响巨大,有重要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0.
11月13日,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及郑哲敏、王守武、郭慕孙、林群四位两院院士在北京联合签名,呼吁全社会“关注网络沉溺,保护网瘾少年”。来自学校、医院、政府部门以及媒体的志愿者随后也加入签名队伍。  相似文献   

11.
国家最高科技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截止到2002年,已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黄昆和金怡濂五位院士获得这一奖项,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数学的一半是中国数学 吴文俊研究的是数学,袁隆平主攻的是农业科学——杂交水稻,作为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他们都是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 几天前那个瑞雪纷纷的晚上,他们手拉手落座,吴文俊院士对袁隆平说,人们称你是“杂交水稻之父”,数学起源于农业。袁隆平院士则说,数学才是科学之母,直到今天我仍弄不清为什么“负负得正”。说完他们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13.
2001年2月20日,袁隆平、吴文俊两位科学家获得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获奖金500万。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签署并颁发了获奖证书。 2月22日,湖南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袁隆平院士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 ,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在诸多获奖的科学家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和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 .吴文俊院士的成就涉及数学诸多领域 ,主要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 .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成果 ,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 ,享誉世界 ,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引用 ,影响深远 .这次获奖 ,是表彰由他开创的数学新领域———数学机械化的卓越贡献 .数学机械化的思想来源于中国古算 ,来源…  相似文献   

15.
1.校领导看望叶培大院士2.校领导看望周炯桑院士3.校领导看望陈俊亮院士4.校领导看望徐大雄院士5.“孟二冬式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蔡安妮教授6.学习党的 七大报告7.教育思想大讨论8.北京邮电大学户外全彩大屏幕落成典礼隆重举行,王亚杰书记向中创信测董事长贾林颁发捐赠证  相似文献   

16.
2001年2月19日上午,江泽民主席亲自将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颁发给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以表彰他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等领域的杰出贡献.下面介绍一个最为古老的拓扑学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玉龙 《神州学人》2004,(11):1-1
2004年10月19日~20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十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作了《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努力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报告。参加会议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中国科协徐善衍书记,教育部赵沁平副部长,科技部程津培副部长,人事部王晓初副部长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历届评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以及有关部委的人士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五百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18.
《上海教育》2011,(17):62-63
吴文俊,1919年出生于上海。1940年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毕业。1947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0年被第三世界科学院(现称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选为院士。2000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相关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方法",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奖励》2007,(1):77-77
2006年12月2819,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在科技部召开会议,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决定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的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共同开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新局面。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乔传秀、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国务院国资委徐淮局长。以及各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每个中国数学教师都应懂得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介绍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吴文俊院士创立的“吴法”及其主要成员张景中院士的“消标点法”和杨路教授的“降维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