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衡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关于后一点,1981年版《中国历史》第二册与1978年的课本比较,做了必要的补充,在指出张衡是古代科学家的同时,也指出了他“擅长文学”。但由于中学历史教学要求所限,课文对此没有叙述。我认为把有关情况作为课外知识适当介绍给同学,不仅有助于对张衡的全面了解,而且对纠正部分同学中存在的偏科现象,注意全面发展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祖堂 《良师》2010,(11):60-61
在东汉,有一位集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画家于一身的学者,他就是张衡。张家是河南南阳的名门大族,他的祖父张堪曾被人称为“圣童”,在家庭良好的文化氛围中,  相似文献   

3.
读《后汉书·张衡传》,我们似乎觉得有两个张衡:一个是伟大的科学家,坚持真理,嫉恶如仇,抗御时俗,惩治豪强,手段何其果决!另一个则是谨小慎微的朝臣:“德行体道,笃信安仁”,临事“诡对”,明哲保身,终生抑郁忧愤。这种矛盾心态不能不令人深思。而今人的张衡画像,常常是昂首远望,目光炯炯,眉宇坚毅,一副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神情。但这只是现代人心目中的张衡。相比之下,我们更欣赏一幅帕斯卡尔的画像:坐着沉思的帕斯卡尔目光深沉而忧郁,他的背后一个巨大的耶稣受难的十字架恰好与他桌上摆着的科学仪器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意蕴深刻的画面也许更能启发我们去思考同是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张衡的内心世界,去神游那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与现代人复杂心灵相通的无限广宇。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67页《张衡和地动仪》包含两件事:创制浑天仪和地动仪。二者都是了不起的科学成就,因而这一目中仅有“地动仪”,就难免有“以偏概全”之讥了。考虑到张衡在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一目的名称可否改为《科学家张衡》?“名从主人”好$黑龙江省富裕县第一中学@刘则明  相似文献   

5.
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张衡传》好玩处颇多。选文不足700字.作者范晔却写出了鲜活的、立体的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之张衡。郭沫若先生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那么,张衡如何能“全面发展”.如何“罕见”。如何为人所“景仰”.笔者试从文本之“趣”谈起。  相似文献   

6.
读《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第四期后,收益甚多。但发现其中有些资料似欠准确,试举二例,敬请指正: 一、《张衡传》的资料上说:张衡是“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召县南)人。”这个材料可能引自课本的注释②,但未重新审核。张衡是河南人,我们河南的课本注释、资料解说应该说是可靠的。但查了一些材料,发觉这条注释、资料都是欠准确的.一九六○年的高中语文第五册《张衡传》注释②上,注的是:“南阳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现在河南省南阳县。”当年五月份出版的《张衡》(中华书局本)一书介绍说:张衡出身于“南阳郡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是否因为后来区县重又划分而有改变了呢?查一九七五年本《中国古代科学家史话·汉代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一文,那上面介绍说:“张衡的家乡在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今河南南阳县城北五十里)。”还  相似文献   

7.
张衡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精通的全才。张衡的成就让人敬佩和景仰,他的成功也给国人带来了荣耀。然而这一切的成就都是与张衡的出身、经历还有人格特点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8.
张衡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精通的全才。张衡的成就让人敬佩和景仰,他的成功也给国人带来了荣耀。然而这一切的成就都是与张衡的出身、经历还有人格特点所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在世界上第一次预测出了月食的规律。张衡成才与父母培养他的兴趣、发挥他的特长有着直接的关系。张衡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普通的家庭里。虽然当时天灾频繁,人们靠挖野菜、剥树皮过日子,但全家人看着这个刚出世的孩子,仍然非常高兴。张衡非常聪明,尤张衡非常聪明,尤其热爱大自然,对日月星辰特别感兴趣。他的头脑里装了数不清的问题: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有季节变化?为什么有风雨雷电?为什么早晨凉爽中午热?他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有时连父母都回…  相似文献   

10.
张衡:世界史中罕见的全才伟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象、文学家和艺术家。他具有进步的宇宙观和渊博的知识,一生中做出了如“浑天仪”、“地动仪”、“候风仪”、“指南针”、等许多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发明创造和诸多科研、文学成果,被誉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11.
张衡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科学研究、文学创作和为官从政的过程中,都能公正廉洁,勤职尽责,忧国忧民,有很强的责任感。他提出了不少独到的政治见解:一是惩贪倡廉,尊君爱民;二是选贤使能以“教化为本”;三是提倡科学执政,破除谶纬迷信。  相似文献   

12.
张衡的故事     
在世界天文史上,有一位中国古代科学家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他就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伟大天文学家——张衡。 公元78年,张衡出生在当时的荆州南阳郡西鄂县,比西方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早诞生1000多年。青少年时代的张衡生活很贫困,但贫困的生活激发了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已经读了很多书,文章也写得很出色了。17岁那年,他先后来到长安(今西安)和洛阳。在那里,他结交了许多有学问的人,除了日夜攻读,就是与他们一起钻研学问。后来,张衡做了3年郎中。  相似文献   

13.
《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我国汉朝的张衡小时候爱好天文,细心观察天象,琢磨星星的运行规律,长大后成为著名天文学家的故事。如何引导小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理解张衡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与他小时候的努力的联系,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由“数星星”入手,分三步来进行探究。首先要弄清张衡是怎样观察星星的。课文的第1自然段共3句话,为了理解第1句话是怎样描写美丽的天空的,可用投影打出下面的两句话:①天空中有无数星星。②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察,一直到了几百颗,说明他从小就爱上了…  相似文献   

14.
张衡不仅是东汉时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是汉代文学发展中一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一方面,他传承了汉代正统文学的创作,另一方面促进了东汉诗赋文学的革新。他既创作出了汉京都大赋之极轨——《二京赋》,于摹拟中有创新;又创作了抒情小赋《归田赋》,第一次在文学中描写了田园隐居的乐趣,开辟了赋写田园情趣、山水之美的新蹊径,开魏晋抒隋赋之先河;张衡的诗作兼涉“四言”“五言”“七言”体裁,既继承了《诗经》四言诗的传统,又以文人身份创作五、七言诗,对五、七言诗体的成熟与发展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诗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张衡传》中,共有六次写到张衡对待做官的态度和官职的升迁情况,详细弄清这些情况,对学生理解张衡的为人和品德是有帮助的。这六次情况是: (一)“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据历史记载,张衡年轻时就很会写文章,加上他十七岁至二十二岁时曾“游三辅”、“观太学”,更达到了“通五经”、“贯六艺”的程度,于是出了名。汉和帝(刘肇)永元年间,南阳郡太守要推举  相似文献   

16.
一、课文与原传的比较《张衡传》见范晔《后汉书》第五十九卷。它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传记文学作品,记叙了我国东汉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一生的事迹。十几年前,人民教育出版社曾节选它作为课文,编在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上。(现选入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课文跟原传比较,篇幅大为缩短,估计仅存原传二十分之一。原传用第三人称叙述张衡事迹,间或夹有议论,没有对话描写。张衡思想感情的表  相似文献   

17.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出现过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东汉的张衡(78—139)就是其中的一个。张衡在科学上有重大发明,在文学上也有重大贡献。一张衡在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上都有重大的发明创造。他在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发明,主要  相似文献   

18.
张衡也是一位值得重视的史学家。他具有突出的轻天命、重人事的思想。他强调“德”“智”对个人成败的意义;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严斥图谶的虚妄。他的史学思想和其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张衡努力探求真相、注重效验的态度代表了历史学健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后汉的大科学家张衡,在科学上有杰出的成就。他在《应闲》一文中说明他的抱负:“君子不患位之不薄,而患得之不崇;(君子不愁地位不高,而愁道德不高尚);不耻禄之不伙,而耻知之不博。(不以薪俸不多为可耻,而以知识不多为可耻。)  相似文献   

20.
张衡也是一位值得重视的史学家,他具有突出的轻天命、重人事的思想,他强调“德”“智”对个人成败的意义;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严斥图试的虚妄。他的史学思想和其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张衡努力探求真相、注重效验的态度代表了历史学健康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