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聊天室     
引导孩子 善于向同学学习 山东·凌见丽有一位初三的学生,下决心将自己的他问爸爸应该怎么做。:“现在班里有5名同学比你学习好,。”这个学生:“我知道他们哪些方面比我强。”爸爸“第5名同学与你相比有哪些优点?”:“他非常爱好学习,学习很主动,很刻课堂上勇于举手发言,自己弄不懂的问。”爸爸又问4名同学和你相比有哪些优点?”他说对知识不死记能举一反三。”爸爸又问:“第3名同他说:“他非常也很有毅力,对疑难问题从不放直到钻研明白,弄懂弄通为止。还有,还喜欢看课外读。”接着爸爸又问:“第2名、第1名…  相似文献   

2.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3.
这学期插入3名学生。张思博,看似帅气的小男孩,可动不动就哭鼻子,你问原因他又一言不发;刘小菊,有着水灵灵大眼睛的腼腆小姑娘,见人十分害羞,问她家庭基本情况,半天没见她抬头;陈俊杰,满脸忧郁,需要他办事或者回答问题时,他总会回答:“我不晓得。”这三个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与同学们交往,除了上厕所,他们几乎都坐在教室自己的座位上。  相似文献   

4.
我的课堂教学是比较民主、和谐与宽松的,几乎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得出一个结论更重要”这句话,因此,学生在课堂会无所顾忌地暴露自己“学习的原始状态”,会无所顾忌地提出很多的问题。今年我带的是四年级,有一个叫朱黎音的小女孩刚刚转来,她好像不太适应这儿的氛围,回答问题总是怯怯的。我为了使她尽快放开自己,尽快适应这里的学习,上课时我经常给她机会,鼓励她答,鼓励她问。孩子们也非常懂事地和我一起鼓励她。她的胆子慢慢地放开了。有一天,我复习“单产量”这个数学名词时,给学生总结道:凡是树上结的、地上长…  相似文献   

5.
“打倒语文!”这是语文课代表来交作业本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的一句话。当时,我问她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语文,她便用那个年代特殊的语言表达同学们对语文的感情。学生们不重视语文学习,我是知道的;但对语文厌恶到了要“打倒”的程度,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他们:“难道冯老师的课上得不好?”“不,冯老师的课当然上得很好,但下课我们就不想翻语文书了。一到考试,就背呀背,什么文学常识,什么动宾动补之类,真烦人!”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语文可不只是死记硬背呀!”我又问,“那同学们喜欢诗歌、散文、小说吗?”“不喜…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所以,每天快乐地面对工作和学习是我对自己和我的学生的要求,实践中我也比较成功地实施了我的这点理念。许多同事开玩笑问我:“每天和学生‘斗智斗勇’,你不累吗?”我总是笑着说:“学生陕乐,我就快乐;学生幸福,我就幸福;学生喜欢我,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刚刚创办实验学校之初,一次他来到学校的一个四年级班上,问学生道:“小朋友,如果你们不断地挖地,会发现什么?”   几十个学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答不上来,杜威看了看,以为自己的问题提得不明白、不清楚,学生可能没听懂,于是又重复问道: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在玩耍时挖地,一直往下挖,你们会发现什么?”   见学生还是答不上来,那位班上的老师急了,开口说:“杜威博士,您问错了,问题不应该这样问。”   然后她转身对学生说:“孩子们,地心是由什么构成的?”   “岩浆”,学生们马上…  相似文献   

8.
张渊 《内蒙古教育》2002,(10):37-37
一、重视“学会做人”学习新知时,注意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成为思想者、发现者,并为他们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之后,我问学生:“对于课中的人物表现,你们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同学都对邱少云赞不绝口,有的说他意志坚强,有的说他有集体观念,有的说他有极强的纪律性,有的说他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这些说法各具见地,我很满意,觉得这堂课有很大的收获。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他接着说:“‘我’和邱少云是战友,我眼睁睁地看着…  相似文献   

9.
The Best Present     
译文: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所以我问了妈妈。她说:“你可以买一些花送给他们。我相信他们会喜欢鲜花的”我想:“这真是个好主意。”  相似文献   

10.
一、重“合作”轻“自主” 问题举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故乡》一文时,我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闰土、杨二嫂,各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布置完后学生开始讨论了,可当我参与其中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候都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几分钟过去...  相似文献   

11.
以前的老学生来信第一句就是问:“老师今天你U了没有?”这是我们的秘密。您想知道其中含义吗?请往下看。每准备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的心情都激动不已,备这节课我特别精心,因为我要求自己必须留给新学生们最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时间牢牢抓住学生们的心,这节课就是关键。事实证明任务又一次圆满完成,课后学生们的总结中,我确认了这一点,他们喜欢我和我的课堂,喜欢并有信心进入物理学习。您要问:法宝是什么?答曰:“U”——“幽默”。现在您知道了。我很想淡淡自己“U”感受。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做得好,学生一生难忘,做得不好,学生终生遗憾。”我们常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两年前,有位老师和我们说过一件事,他受远方朋友的委托给一位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按她父母的意向,叫她填报师范专业比较理想,但总是动员不了她,她说:“只要不当老师,什么我都可以报。”问她为何不想当老师,她笑着说:“看到我们班主任做工作那么辛苦,背后许多学生还恨他,想到这我们就不想当老师了。”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深感做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何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减少学生的“恨”,如何使学生对老师的“恨”转变为“钦敬”,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认为可以从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从“以人为本”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一(四)班有个小朋友叫“罗兰”,我想:世界上发明第一枚邮票的人不是叫罗兰·希尔吗?我把这告诉了她。我还问她:“你觉得是‘罗兰’好听,还是‘希尔’好听呢?”罗兰想了一下,说:“还是‘罗兰’好听一点,因为是我妈妈给我取的。”我说:“我叫你罗兰·希尔好吗?”她笑了。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搞错了。英国人的姓名和我们中国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把姓放在后面,名字放在前面。‘罗兰’是他的名字,‘希尔’是他的姓。不过,台湾有个女作家也叫‘罗兰’。”哇,一下子冒出了三个“罗兰”,真有意思。我的名…  相似文献   

14.
李建树 《家庭教育》2008,(10):38-38
闹闹上小学后的第一任同桌是个女孩,两个人经常起纠纷。 这当然很影响闹闹的情绪。妈妈问他怎么啦,他还不愿意回答。问急了,才带着一种有点困惑的表情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她怎么了,反正不能碰到她一点点的。我丢了橡皮,问她借,她不肯的;反过来,她自己却常常向我借橡皮,借水彩笔……我上学期就开始讨厌她,现在就更讨厌她了。”  相似文献   

15.
Lazy妈妈     
我去问姥姥,姥姥说妈妈乖巧能干,是她的掌上明珠;我去问爸爸,爸爸说妈妈勤劳持家,是一个模范妻子;我去问妈妈的同志,他们说妈妈认真仔细,是他们学习的好榜样。可是在我的印象中,妈妈却十分“懒”。记得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的妈妈就已经开始教我怎样洗袜子、怎样洗手帕了。从5岁起,她就再也没有在生活小事上帮助我。妈妈总是把幼儿园老师交代给我的话挂在嘴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她就这样成天唠叨个没完。这句话对于我来说早已是老生长谈了。每天清晨,我刚从睡梦中醒来,天还黑洞洞的,我就要面临许多自己要做的事。就说…  相似文献   

16.
甜品小段     
点名有一个刚毕业的师范老师到一所小学教一年级的新生,她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簿上。之后,她收回作业簿再一个一个叫名字发回去,同时借此认识学生。可是有一本,她喊了十次都没人来领……“黄肚皮!黄肚皮!……”。“怎么搞的,人跑哪去了!……”最后,作业都发了,可还是剩下那一本,“还没拿到的人举手!”这时有个个子小小的女生举了手,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黄月坡,老师……”爸爸帮我做的老师:“这作业都是你自己做的吗?”学生:“不,爸爸帮我做的。”老师:“回去对你爸爸说,星期天他也要补课…  相似文献   

17.
康松 《教书育人》2014,(8):25-25
从小就教育儿子要诚实不撒谎,有一天上小学的他问我:“省里领导要来学校检查,校长和老师要我们对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等统一口径,都按老师教的说,我该怎么办?”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只好反问:“你说呢?”儿子很为难地说:“来检查的人问到我,我只能是不理他们。”我追问:“要是你不得不回答他们的提问呢?”儿子想了想说:“我会对他们说,我不和陌生人说话。”他虽然无奈,却很巧妙地坚守了自己的诚实,也在善良地试图维护学校的利益。让孩子诚实,又让孩子撒谎,都是某些老师的要求,这让孩子们如何处之?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07,(5A):7-7
王凌老师是南京市建邺区教研室的特级教师。他在市南湖二小兼课的班上有个学生,作业总是少做或是不做,老师一问起来,她就把头一低,说:“我忘记带了。”明知道她是没做,但王凌老师不当面揭穿,而是说:“明天补交吧。”上数学课的时候,他就注意观察这个学生。“我发现她上课发言,这就是闪光点啊!这就要立刻表扬!”于是在课堂上,这个经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得到了王凌老师的热情赞扬:“这位同学真不错,反应快,说明你很聪明!”下课时,王凌老师走到这个学生跟前,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一走进178班教室,就发现坐第二排的佳冉趴在桌子上,我猜想她肯定是遇到什么事情了,但考虑到自己要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没有问她为什么。后来我让学生完成自学预习任务时,看到她前面的女孩子转过去好像是安慰她,于是我就过去问是怎么回事。这时前面的王翰说:“老师,她给了亮亮一个纸条,贾凡就说是写情书呢。”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坐那边的贾凡就大声地嚷嚷:“王翰,你不要瞎说,我没有说,不管你的事。”他的情绪特别激动,我能感觉到在这件事情中他肯定有责任,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造成了一定的后果,现在是急于自己开脱。但考虑到青春期的他们有时候会特别叛逆,所以我没有当堂批评他,我决定课后调查清楚了再说。  相似文献   

20.
赫甦 《教书育人》2006,(12):33-33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往往在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学生负责,可是,如果有人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一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诘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歇歇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