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开心笑吧     
《现代语文》2005,(9):40-40
舅妈“我听说,你跟玛丽的婚事吹了?”“对,她嫌我穷。”“你跟她说起过你有一位有钱的舅舅在美国吗?”“说了。现在她是我舅妈了。”从反面理解有个失恋的人愁眉苦脸地告诉朋友:“我所爱的人拒绝了我的求婚。”“这有什么呢,”朋友说,“我告诉你,女人的话,有时得从反面理解。她说‘不’,就意味着‘是’。”“可是她没说‘不’。”“她说什么?”“她只说了‘呸’。”  相似文献   

2.
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学习《识字7》。按照我的设计,学生学习记忆生字“情”。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呢?”生:“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的,我们学过了竖心旁,再加上一个‘青’草的‘青’字,就是‘情’字。生:“我是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记住的。我用学过的‘清、请’来与‘情’作比较,它们只是偏旁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那天我正在看碟,学英语的老妈捧了本书进来,我们有了这样的对话——老妈:“这个‘I don't know.’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不知道。”老妈:“送你上学上了几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我说:“不是!就是‘我不知道’嘛!!”  相似文献   

4.
苏版语文第九册《天鹅的故事》中有这么一段:老天鹅为了给大家找食,只身飞向天空,不顾个人安危,像一块石头似的撞击冰面。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欣赏Flash画面后,我问:“此时此刻,面对勇敢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一阵沉默后,几只小手怯怯地举了起来。一个孩子说:“我想对他说,‘你真勇敢’。”另一个孩子说:“我想对他说,‘你是一个英雄’。”我表示赞赏。“能不能多说几句,生动、有感情些。”我提示。一只手也没有了。突然,有一只小手果断地举了起来,我连忙有请:“好的,你说!”“老师,天鹅是动物,我们是人,它能听懂我们说的话吗?”…  相似文献   

5.
就在这时,一只狐狸出现了。“早上好。”狐狸说。她躲在一棵苹果树下。“你是谁?”小王子说,“你看起来很漂亮。”“我是一只狐狸。”“来和我一起玩吧,”小王子请求道,“我现在很伤心。”“我不能和你一起玩,”狐狸回答,“我还没有被驯养呢。”“啊!真对不起,”小王子说,“但什么叫‘驯养’呀?”“原来你不是这里的人,”狐狸说,“你来寻找什么?”“我来找人。”小王子说,“什么叫‘驯养’呢?”“人?”狐狸说,“他们有枪,他们还打猎,真讨厌!他们惟一的可取之处就是他们也养鸡。”“什么叫‘驯养’呢?” 小王子又重复了一遍。“这是已经早就…  相似文献   

6.
开心直播室     
“我们是一个村晶”嗲 语文课上老师问小红:“小\红,你写的《我们的乡村》这篇气作文,怎么和小强的一模一样 誓呢∥小红忙说:“老师,我们是∥一个村的。” ∥区 别儿子问父亲:“爸爸,‘立刻就走’跟‘马上就走’有什么区别?” “‘马上就走’比‘立刻就走’快。” “为什么呢?” “‘马上就走’已经在马上了, 说走就可以走;‘立 一刻钟才能走。”囫\’\。。 (王∥ 原来如此//J、罗伯特向母亲要两分钱’、“我昨天给你的钱哪去了?”“我把它给了一位可怜的老太太。”小罗伯特回答。 “真是个好孩子!”母亲称赞道,“这次再多给两分。你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阿星:“好了,‘描’买回来。下面我们该怎么做呢?” PC精灵:“等一下,我先来把‘猫’安装好。”阿星:“哎,你不是说要上网光有‘描’还不行,还要申请一个上网的帐号吗?” PC精灵:“申请也可以,不过我采用了更简单的办法。”阿星:“是什么?” PC精灵:“刚才从电脑城出来的时候我买了张上网卡,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老秤新秤数学老师批评某生说 :“哪有半斤等于八两的 ,这不是胡闹吗 ?”某生说 :“我在作文里写了个‘半斤五两’ ,结果让语文老师批评了一顿。语文老师说 ,过去的老秤都是半斤八两。”数学老师 :“语文课你尽管去用老秤 ,但上数学课时 ,你必须要用新秤 !”看不清楚考场上 ,前排的小华扔给小明一个纸团 ,上面写着 :“‘恍惚’是什么意思 ?”小明在纸上写出答案 :“模糊 ,看不清。”把字条揉成团扔给小华。不一会儿 ,小华又扔个纸团过来 ,上面写着 :“笨蛋 ,这么大的字还看不清楚 !”该干什么小强还没想好晚上该干什么 ,他拿出一枚硬币抛向空…  相似文献   

9.
"酷"中作乐     
我已经很久没有开心地笑过了。一次,在街头遇见了老友,她很惊讶地对我说:“你最近好‘酷’。”酷?我倒没觉得“酷”,反而觉得“苦”。老妈曾说过,自从上了高三,我的脸就如同苦瓜一样了。一朋友问我:“你知道什么是‘三点一线’吗?”我本想回答:“家——学校”。但沉思片刻,觉得应该实话实说,于是便结合本人的亲身经历,总结道:“在家被父骂,上学被狗咬,到校还挨批。”朋友不停地点头表示赞同,说:“理解,理解,能够理解!”大人们说:“高三的学生个个都是‘哲学家’,说出来的话句句切实,针针见血。”我说:“这就叫‘环境造就人才嘛!’”二身边的…  相似文献   

10.
一踏进教室门,我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我家要买电脑了!我家马上就要买电脑了!”“啊———哈———哈———你家马上就要买一台电脑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家在两年前就买了‘方正’牌的电脑!”平时跟我“有仇”的“小铁蛋”站起来对我得意地说,我羞得真想钻地缝。正在这时,平时半天放不出一个屁的王强也跟着说:“我家买的是‘长城’牌‘奔四’电脑,我玩‘幻影死光’的游戏已经玩得烂熟了……”“你爸爸不是做生意的吗?他买电脑有什么用?”我反问王强。HAONIANZUOWENFUDAO“难道做生意就不能买电脑了吗?告诉你,我爸爸的许多生意都是通过发…  相似文献   

11.
“理解”一词,在我们的教育表达中十分常用,比如教师对学生说“你理解了吗”?“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个命题的”?“你理解起来有什么困难吗”?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并不同于电脑对于信息的加工。人对于事情的理解受制于许多因素。理解并不是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2.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多多对小狗汪汪说:“今年香港要回归祖国,我们到香港去,和香港的小朋友一起过‘六一’吧。可是坐什么去呢?”汪汪说:“我们不是有一条小马飞船吗?我们坐它去。”多多拿着钓鱼竿上了飞船。“你带这个  相似文献   

13.
王冠 《良师》2003,(17)
“丁零零……”下课了,“用”、“口”、“正”、“好”四个好朋友来到操场上。“上课要用功,口到心也到,坐正专心听,学习效果好。”它们边唱儿歌边做游戏,玩得很开心。“不”字来了,对四个小伙伴说:“你们好!让我们交个朋友,一起玩文字游戏,好吗?”“不,我们不欢迎你!”四个小伙伴异口同声地拒绝。“这是为什么?”“不”纳闷极了。“这不是明摆着吗?”“口”瞥(piē)了一眼“不”说,“我如果与你交朋友,不就成了‘否’了吗?‘否’是‘不是’的意思,谁愿让别人说‘不是’呢?”“正”附和着说:“我也不愿和你交朋友,要是那样,意思就相反,成了…  相似文献   

14.
一天,大孙子放学回家,兴致勃勃地来找我,说要让我猜“谚语”。我问是什么“谚语”,他说:“‘八仙过海’是什么?”我说:“是‘各显神通’。”他问:“那么‘十五个吊桶打水’呢?”我说:“那叫‘七上八下’。”他说:“这些‘谚语’你都知道?”我说:“这些都是人们经常说的。不过,这不叫‘谚语’,这叫‘歇后语’。”  相似文献   

15.
乡道上,一个小孩正低下身子,和路边的花说些我听不明白的话。我问他:“你对花说些什么呢?”他听不清,我只好蹲下来对他又说了一次。他说: “我对花说‘你今天开得真好看。’”他还告诉我,如果我要对花说话,一定要蹲  相似文献   

16.
开心果     
我教老师头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17.
1993年第2期《修辞学习》所载《念白字和“飞白”》一文中有一段文字:《中国民间笑话选》里就记载了两则笑话。一则叫《读白字》,说的是有个不用功的青年爱念白字。有一天,他正读古代长篇小说《水浒》,正巧有个朋友来看他。朋友问:“你在看什么书啊?”回答说:《木许》。朋友非常奇怪,说:“天下书这么多,‘木许’这本书,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学科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语文不是“学科”。于是一些“语文专家”不高兴了:这分明是恶意贬低语文教育,“这是视数十万语文教师如无物。”“学科”是什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学科怎样?“语文”不是学科又将如何?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是一个直接涉及到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讨论这个问题,本期我们摘选了一些有关的材料,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19.
<正>曾有一个笑话,一位教师问自己的学生:"如果上天给你最后一天,让你上最后一课,你最想上什么课?"学生说:"那我最想上语文课,因为,上语文课‘度日如年’,我想延长我的生命。"综观目前我的教学,最注重的似乎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它就是我们教师的生命。于是整天围着学生转,转来转去,课内效率也不见提高,反而让学生更加讨厌语文课。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充满魅力,如何让学生喜欢并愿意上语文课呢?一、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时代的活水(一)自身"充电",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多动症”现在是常常挂在父母和教师嘴边上的一个词汇。我的妻子就常提醒我说:“我们的孩子好像也有‘多动症’,你是不是给好好瞧瞧?”我很明确也很温柔地告诉她:“我们的孩子是好动,而不是‘多动症’,请放心。”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儿童“多动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