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高校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与学校德育体系的有机结合,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纳入整个道德调整领域,丰富着高校德育内涵。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所具有的和谐属性、价值属性、系统属性、实践属性和发展属性,充分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内在价值和理想追求。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应从整体世界观、生态善恶观、生态公平和正义、生态人格塑造、生态实践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进而构建体现生态文明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2.
朱家安 《教育探索》2006,(10):99-10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它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构建和谐社会要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德育的生态性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3.
徐新洲 《江苏高教》2021,(10):90-94
高校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态德育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时代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高校生态德育需要不断丰富新内涵、新思想和新实践,才能深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切实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因此,全面审视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实践维度,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建构人与自然以及社会和谐共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态德育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形态发展的一个阶段,我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自然而然地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在生态文明时代下,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高校目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此种情况之下,将生态教育纳入高校德育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与德育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它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位置。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概念,它包括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关系系统。德育的个体性功能、社会性功能、生态性功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6.
生态价值观作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生态化教育,强化理性消费观教育,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确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增强高校生态德育建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德育的建构,是建设和谐社会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德育发展的价值新取向.德育基地作为实施实践育人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在整体构建和谐德育目标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要紧紧围绕培养符合和谐社台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校本特色,推进和谐德育的整体构建.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一种境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是道德教育至高的境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从和谐发展的理念审视、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体系,必须处理好知性与德性、应然与实然、预成与生成、德育与生命、教与学、德育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和自然生态观的哲学基础上,对西方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与超越,基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现实探索,在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性挑战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文化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的价值引导,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指归,是对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正向价值延伸,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共建全球生态空间。通过对其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的探究,从经济转型、法律制度、思想引领和国际合作等领域促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德育目标作为高校和谐德育系统的价值导向,是其他诸要素发挥作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校和谐德育目标系统的构建思路,应根据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系统的现状,加强和谐德育目标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加强总目标与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德育目标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发展结构为基础,构建我国高校和谐德育目标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