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只有20多年的时间。1983年,我国开始正式建设新闻发言人制度,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发言人制度很好地满足了外宣和外交工作的需要。其后,我国在国务院、外交部、国务院部委和人民团体三个层次上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的“非典”是一个重要转折,它让新闻发布会突破了外交领域,直接推动了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普及化。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历史不长,发展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要积极努力,不断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防止新闻发言人制度助长新的形式主叉。  相似文献   

3.
2013年全国两会在选举出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同时,也迎来了两位新任新闻发言人,这是全国人大首次由女性担任这一职务.两会新闻发言制度走过而立之年,“新面孔”能否讲好中国故事,备受世人关注.从“国家叙事”与“个人修辞”的关系、“接受概念”与“话语自觉”的关系、“不回避热点”与“主动设置议程”的关系等3个维度来挖掘2013年全国两会发言中的一些背后逻辑与亮点,评点两位新闻发言人在回应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2003年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而外交部无疑成了实践这项制度的典范。近几年,新闻发布已不再由中央一级政府机构专属,更多的地方政府倾向于直接向媒介和百姓发布各项政策。2003年度注定成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滥觞之年”。该年度“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这类字眼作为“关键词”不时出现在中国政府公报上,为各色媒介所评介  相似文献   

5.
“新闻发言人禁说‘无可奉告’……” “‘无可奉告’是新闻发言人永远的大忌……” 近日,不少媒体都对四川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下发的《四川省级部门新闻发言人手册》中的这一条款予以报道,不少媒体还将这样的话搬上了标题,以示重视。 “无可奉告”成了“忌语”,的确闻所未闻,起码在我国新闻  相似文献   

6.
海外媒体曾把傅莹和章启月称为“中国外交双女杰”,他们对傅莹的评价是——“温柔的刚毅”。温柔,是因为她说话宛如和风细雨般亲切;刚毅,是因为她在工作中所体现的钻劲和韧劲让人叹服,在处理外交事务时,她也亳不示弱。傅莹就是这么一个人,在需要她站出来为祖国说话时,是个铮铮“铁娘子”,回归本性做自己时,又是个充满柔情的性情女子。  相似文献   

7.
王展 《今传媒》2005,(7X):20-21
从2003年开始,“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开始成为热门话题。我国早在1983年就正式确立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各级政府部门迅速普及,其中一项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SARS肆虐中国的这场危机中,政府和公众都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公开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作为信息公开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危机处理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学术界开始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系列研究,新闻发言人制度成为了很多学科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8.
“无可奉告”在四川省遭遇红灯。前些日子,该省对59位省直部门的新闻发言人 和21个市州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发言人行为进行了规范,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政府新闻办编写的《 四川省省级部门新闻发言人手册》,对新闻发言人的主要职责、日常交往礼节等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其中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要说“无可奉告”,不要说“ 对不起”、“这件事尚未证明”,不要不负责任等,还明确规定:“ 无可奉告”是新闻发言人永远的大忌。“新闻发言人”在时下是个很时髦的词语,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地被推广,甚至许多乡镇也群…  相似文献   

9.
高方 《传媒》2016,(6):16-17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王国庆作为中国第14位政协发言人首次亮相,从容应对媒体“大考”。曾在媒体任职逾20年,曾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多场新闻发布会,也曾担任十八大的新闻发言人,深谙媒体特点。而作为政协发言人,在媒体前亮相实属“首秀”。事后翻看网上对这位新任新闻发言人的评价时,多用“实打实”“坦率”“信息量大”等词描述。  相似文献   

10.
“世界曾等待中国融入世界,而今天中国也有耐心等待世界认识中国.”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时任中国驻英国大使的傅莹,在奥运火炬伦敦遭袭后,发出的感慨,也是越多越多中国民众发自内心的呼喊.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海外利益正在不断扩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切都使得中国的民众,迫切需要一个渠道去了解当今的世界,去了解世界眼中的中国,世界也迫切需要一个渠道,去倾听中国的声音,而这个渠道就是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于1983年正式确立。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最权威的发布者,实现了政府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与社会的沟通。“7·23”甬温线高铁追尾事故后,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的言谈表现让人们再次关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困境、新闻发言人的修炼、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等问题。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攀 《新闻世界》2009,(11):1-1
任何组织和机构都可以有自己的新闻发言人。但央企“新闻发言人”之所以还没有降生就在网上遭遇“板砖一片”.原因在于它的目的让人别扭:引导舆论、营造舆论、减少“负面新闻”。换句话说,这个“新闻发言人”不过是央企应对日益强势的民间舆论的举措而已。  相似文献   

13.
《新闻前哨》2004,(7):46-46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日前,深圳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将全面实施和推广新闻发言人制度。据此,市政府将设1名新闻发言人,市外事办、市台办、市政府新闻办也各设1名新闻发言人,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与此同时,各区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也将全部推选出“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14.
推行新闻发言人制度既是现代民主的需要,也是我国政治明建设进步的主要体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可以追溯到1983年,不过当时建立新闻发言人的主要目的局限于对外宣传,主体也局限于国务院、外交部和国务院各部委行政机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国家的一种宣传机制,它只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雏形。新闻发言人制度“飞入寻常巷陌家”是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也是在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新闻发言人制度溯源及发展 (一)俄罗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内涵 俄罗斯对新闻发言人的认定相对简单.新闻发言人的俄式定义是“新闻秘书”,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①该定义直接外化了“公共关系”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政府公共关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茜 《当代传播》2003,(6):79-80
在“非典”期间,国务院新闻办一共举行了8场新闻发布会,在一些“非典”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如北京市、河北省加强新闻发布。此外,“非典”期间,一批新闻发言人,如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脱颖而出,而且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种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模式也建立起来。新闻发布会成为民众掌握疫情、了解“非典”重要的信息渠道,而新闻发言人的发言不仅消除了不利的社会流言,而且还鲜明地表明了政府的姿态。“非典”过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提上了重要的议程。  相似文献   

17.
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性事件中的舆论角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娟 《新闻前哨》2004,(6):13-14
“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一种制度”——这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所有学员都必须熟悉的一个概念。 2003年,在非典疫情这场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全方位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运而生,从中央到地方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28日,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布了国务院62个部委75位新闻发言人的名字和联系电话,这被视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上的一大进步。国务院新闻办的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实事求是地说,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制度上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7·23”甬温线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新闻发言人的表现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有人指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在发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失误,有人迅速提供信息链接,历数国家各部委、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岗位轮换的次数和“不发言”或“少发言”的比例数.给人的印象是,新闻发言人群体存在很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政府中,新闻发言人是一个相当风光和重要的岗位。白宫新闻发言人在白宫里的职务是“新闻秘书”,地位不低于一名部长或是一名总统助理,办公室在白宫西翼,距离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仅几步之遥。发言人可以列席许多重要会议,并经常与总统商量重大问题如何表态。他还是总统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