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速读     
政事伊俄核谈判:“最后一扇外交大门”伊朗和俄罗斯2月20日的核谈判除了达成“次日继续”的协议外,别无其他成果。这扇避免让伊朗遭受制裁的“最后的外交大门”也面临被关闭的危险。俄罗斯一直希望说服伊朗同意将铀浓缩研究移至俄罗斯境内,建立合资企业的建议,这一“俄罗斯方案”被国际社会认为是避免伊朗核问题升级的最后机会。国际原子能机构2月4日已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到安理会,但联合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3月4日召开大会之前都不会采取行动。在与俄罗斯谈判的同时,伊朗外长穆塔基也前往欧洲进行外交活动,并表示愿意和欧盟对话。一个村庄就这…  相似文献   

2.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13,(41):17-17
220亿美元 中国与伊朗达战协议,同意为伊朗的多个发展项目提供220亿美元资金,通过这种方式来“偿还”因被美国制裁而滞留在中国的石油款。  相似文献   

3.
针对伊朗,美国最愿意的当然是“外科手术”式的作战方式;但伊朗的抵抗,却有可能会使战争演变成“空中战争”,甚至是“全面战争”  相似文献   

4.
198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伊朗情报站发现它向总部发回的情报已被 伊朗破译。由于总部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0名间谍被伊朗捕获, 并被处决。对这件丢脸的事,中央情报局一直讳莫如深。 中央情报局在伊朗失手已不是头一回了。早在1979年,伊朗极端分子就曾占领过美国驻伊朗大使馆,破坏了该局在伊朗的工作部署。这第二次的事件使美国彻底丧失了“在伊朗的耳目”。 美国拥有最先进的间谍技术装备,但由于中央情报局总部官僚作风严重而经常遭受挫折。一位心怀不满的情报人员说:“中央情报局的弊病由来已久,总部的工作杂乱无章。许多领导人员外行,分不清情报的真假。总部的人员太多,他们躲在大楼里过舒服日子,不愿意外出执行任务。”另一位情报人员说得更干脆,他说:“总部的人都糊里糊涂。”  相似文献   

5.
“美国之音”从 7月 6日开始通过卫星从华盛顿直接向伊朗播放新闻广播 ,节目至少将会持续到 9月 3 0日 ,现阶段计划的制作费用为 50万美元。“美国之音”的这个波斯语新闻节目名为“新闻和观点” ,播放时间是德黑兰时间每周日晚上9:3 0— 1 0 :0 0。一些伊朗的特约记者将从伊朗国内向这个节目提供新闻素材。除了播报伊朗国内的新闻之外 ,节目中还将播出纽约和洛杉矶等地的新闻时事。美国的秘密战略是 ,通过广播海外新闻 ,刺激伊朗国民 ,鼓动反政府气氛 ,促使伊朗政府内部崩溃 ,诱使伊朗国民进一步反对掌握实权的保守派。另据报道 ,美国还将…  相似文献   

6.
伊朗是东方的文明古国之一,其主要民族为波斯人(又称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一部分(“伊朗”意为“雅利安人之地”)。伊朗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方面,特别是在诗歌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伊文字交往由来已久,伊朗文学作品传入我国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据我国伊朗学者张鸿年考证,伊朗文学作品传入我国的最早记载是在14世纪,即1348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太(1304~1377)到杭州游历时,曾在运河船上听中国歌女唱一首波斯文的歌曲。后来有人根据伊本·白图太所作记录加以研究,确定其歌词是伊朗诗人萨迪的一首抒情诗。在明、清两代,萨迪的名著《蔷薇园》曾经作为我国穆斯林经院教育的辅助教材,进行口传心授。  相似文献   

7.
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以后,1979年10月2日,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巴列维被美国卡特政府接纳,同意他赴美国治疗淋巴癌,这引起了伊朗公众的愤怒。10月29日,霍梅尼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在伊朗的统治是一切不幸的根源,随后伊朗国内掀起了强烈的反美浪潮。“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这样的口号响彻首都德黑兰的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选举中,伊朗选民习惯于听到侯选人批评“大魔鬼美国”的论调,但在此次总统竞选中,八名侯连人均表示可以“重新建立与美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真正推动区域间互动发展的贸易网格,既牵涉历史性共同体叙事,也体现在地化过滤机制。沿线国家对我国“一带一路”的意义建构有怎样的理解和在地化处理?对这一问题的回应需回溯至“丝绸之路”概念。以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三维模型为研究框架,对伊朗官方媒体伊通社自有英文报道以来的丝路话语文本加以分析,勾勒伊朗丝路观的研究及话语流变并寻求流变背后的当代社会意义解释。以往伊朗丝路观更多从民族身份建构出发,在纵向差异性时间轴线上形成以民族为单位的自我历史叙事。在我国“一带一路”带来的合作机遇的推促下,伊朗官媒从“丝路话语”转向“一带一路话语”,并逐渐走向以区域和地缘为书写单位的叙事格局中,将以往民族史式的时间线带入到更具统整意义的区域空间框架中。  相似文献   

10.
兵书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着浓郁的信息化色彩的现代战争样式。先行的已不仅仅是“粮草”了。还有各方媒体舆论表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战前作为。新年伊始,美“斯坦尼斯”号航母从华盛顿出发,与停泊在波斯湾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会合。两个航母战斗群集结海湾,还有各路重兵驻守和开拔、冻结伊朗银行资产.其样式极像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各项准备态势,波斯湾上空顿时战云密布。各界盛传美国赶在夏季来临之前对伊朗动武,有的则说美国不具备进攻伊朗的实力。新闻甫出,杀机已显,令中东局势充满各种可知和不可知的悬念。迄今为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张慧 《新闻世界》2004,(10):50-50
伊朗的《代价》走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媒体觉得是爆了个大冷门,其实,伊朗电影的深情与隽永.以及对生活真谛与人类原始情感的那种不动声色的揭示,往往给人如雷轰顶般的震憾。  相似文献   

12.
伊朗之所以利用基地组织表演“反恐秀”,也是感受到了美国越来越直接的军事威胁、意图用刚柔相济的手段千方百计稳住美国。基地分子的牌在伊朗手中,但真正的玩牌庄家还是美国  相似文献   

13.
陈君 《中国新闻周刊》2007,(33):42-42,44
这支神秘而强悍的部队,是伊朗“反美杠杆”的中坚力量。它因此成为了美国政府的眼中钉.美国制裁伊朗的下一个锁定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新闻榜     
内贾德:伊朗大选中的“黑马”6月25日结束的伊朗第二轮总统大选结果出人意料:保守派候选人、德黑兰市长、49岁的内贾德以高支持率击败了前总统、70岁的拉夫桑贾尼——原先被认为胜算几率很大的温和保守派候选人。内贾德是伊朗保守派代表人物,忠于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在担任德黑兰市长期间,他就规定各大建筑物必须有男女分开使用的电动扶梯。在对外政策上,他强调在处理伊美关系以及与欧盟谈判伊朗核计划时,采取强硬的立场。内贾德在第一轮选举时就表现出色,之所以最终胜出,被普遍认为是他的经济政策给伊朗下层民众带来希望,其强硬的外交政策也刚好吻合了伊朗民众的民族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5.
美国历时21个月的9·11事件独立调查,最终把伊朗牵涉进来。7月22日,9·11事件调查结果的最终版本指出,伊朗与基地组织有染。而更让美国人担心的是,7月31日,伊朗外长哈拉齐证实,伊朗已经恢复了离心机的生产。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与基地组织有染、支持国际恐怖组织、邪恶轴心……这些令人熟悉的指控,使人回想起2002年的夏天——当时,美国以上述罪名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进行舆论上的轰炸,随后,以一场战争解决了它对萨达姆的厌憎。美国近期对伊朗的强硬姿态,不免让人揣测:美国是否会像解决伊拉克问题那样,以武力消灭另一个“邪恶轴心”伊朗呢?伊…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06,(4):10-10
最近不断“语惊世界”的伊朗总统内贾德.这次是用行动让伊朗成为世界舆沦的焦点。随着1月10日伊朗启封核燃料研究设施.重新开始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研究。伊朗核问题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1月16日.德国和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一起商讨是否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  相似文献   

17.
轰动一时的“伊朗门事件”要角诺思中校在他新近出版的一本书中宣称,前总统里根在事前即完全知道出售给伊朗的军火所得款项将交给尼加拉瓜游击队一事。不过根据刊载在《时代》杂志上的该书摘要,诺思为这项说法所提出的证据相当薄弱仍旧难以下定论。由哈波·柯林斯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新书《四面受敌——一个美国的故事》,是诺思本人对于这一事件的证言。为了促销这本书,诺思在1991年10月21日及22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电视联播网“夜线”节目的访问。他也在22日起开始接受报纸访问。刊载在《时代》志上的该书摘要,大致上仍与诺思在以往就“伊朗门事件”所作证词前后一致。诺思在国会作证时极力避免涉及现任总统布什,而20日公布的该书摘要中也甚少提及布什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8.
布什成功连任,美国是否会通过武力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美国受访者担心,美国有可能陷入一场新的针对宿敌伊朗的战争。而英国《观察家报》报道说,美国军方的鹰派正在研究旨在消除伊朗核威胁的各种方案,其中包括“赌博方式”,即通过发动空袭行动,对伊朗核设施、领导层以及政治和安全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推翻伊朗现政权。  相似文献   

19.
一声巨响,泛美103班机在洛克比上空炸得粉碎;时隔数载,围绕此案的疑云却日渐浓厚。美国中央情报局涉及此案?“伊朗门”事件也与爆炸相关?以色列是否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0.
所谓中、俄、伊朗组成“邪恶轴心”,想在欧亚大陆做大、将现有国际秩序推倒重来的说法,纯粹是;令战思维的延续,是西方新保守主义想要树立新的“假想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