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红梅 《考试周刊》2013,(49):175-176
<正>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大到八十岁的老人还是小到几岁的孩子,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教师首先应该爱学生,以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善于欣赏他的优点、赞美他的进步,而不是轻易批评他、挑剔他、责难他。特别是刚刚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语音、词汇、语法等较为繁琐,学生不容易接受,因而特别需要老师真诚地帮助和  相似文献   

2.
赞美浇铸自信,表扬催化成功。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育、表扬和赞美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永远比批评讽刺效果好。表扬和赞美如同温暖的阳光。能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古人说:“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作为老师应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表扬、赞赏,这是老师的义务,也是老师的责任。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只有先后之别。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一个慈母一样爱幼儿,那么他将不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不爱事业也不爱幼儿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幼儿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用爱心塑造幼儿的心灵,用爱心激发儿童的热情,爱心是一种感情是一种催化剂,我们只有时刻把他带在身边,就一定会创造美好的明天"。刚入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整天在父母的身边,入园时面对着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小朋友,独立性强的幼儿能融入集体生活,胆小,性格内向的幼儿哭闹不停,这时就更需要教师付出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小朋友对他们的爱和关心。  相似文献   

4.
每位老师都会遇到学生问题和问题学生,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性。但是,这中间有一条策略是不变的,那就是用爱心来感化孩子,给孩子机会,让孩子自始至终都能感受到爱就在身边;对待特殊学生更加要有永远的爱,持之以恒的爱。作为教师,应把永远的爱献给特别的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个不善于赞美他的学生的班主任 ,很难获得好的教育效果 ,也很难成为一个好教师。有时尽管很辛苦、很负责、很周到 ,却得不到学生的欢迎 ,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 ,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一、赞美的基础是对学生理智的爱和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 ,它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 ,没有这种爱做基础 ,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 ,赞美就失去了基础。如果一定要赞美 ,那么这种赞美也将是苍白和虚伪的恭维、讨好 ,必将失去赞美的效果。教师应学会赞美的学问。在学生的缺点、问题甚至是错误摆在我们面前时 ,所谓善于赞…  相似文献   

6.
正一、关爱学生,撒播师爱。对班主任而言,爱心是最好体现是耐心。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偶然犯错误难免,这要求我们当教师的要正视学生的缺点、错误,能以宽容的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有人说,爱一个听话成绩好的学生几年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而爱一个有缺点的孩子,才是教师爱心的真正体现。我班有位学生张旭,由于成绩过差,跟不上课,经常违纪。而被迫随班复读的一名学生,由于该生在家娇生惯养,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教过他的老师  相似文献   

7.
对任何学生都不爱的教师可能极少,但是,只凭自己的主观感觉和个人喜好而只爱某些学生的教师,即师爱的砝码向一边倾斜的现象却不是个别的。就有学生这样说:“我们老师只爱长相好、穿着好、成绩好的‘三好生’,特别是他们中的女生。老师对他们总是笑脸相迎、主动打招呼,解答问题也特别耐心。可是,老师对其他学生,特别是对我们长相差、穿着差和学习成绩差的‘三差生’,态度就完全不同了。他见我们就像没看见一样,理也不理;我们喊他,他也不回答,最多用鼻子哼哼;我们一做错事,他就大发雷霆;有问题问他,他不但不回答,反而质问我…  相似文献   

8.
爱是教育事业中的主旋律,而教师的爱是孩子心中的雨露。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孩子是学习的“困难户”,同学们看不起他们,老师们也听不到他们的心声,于是他渐渐失落了自尊,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的老师的爱和鼓励。对于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我们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关心和恒心来换取学生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雷国山 《师道》2006,(12):4-4
“赏识犹如阳光”。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尤其是那些令老师们头痛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因此,老师要把爱心奉献给他们,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上学期,我刚刚接手四年级这个班时,年长的张老师曾悄悄地告诉我:“庄志明是班上最会生事最难教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好这样的师生关系呢7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用诚心赞美鼓励孩子,专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及时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用爱缔造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建英 《生活教育》2014,(15):42-43
一项调查显示,40%的学生觉得老师不爱他们,但95%的老师却认为自己爱学生。这两组数据引发了一个热点问题:学生为何不领教师的情?实际上,大部分教师只是爱学生爱的不得法,以为出发点好就行了,没有注意教育方法,甚至简单粗暴,学生怎么会感受到老师的爱呢?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教师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有真爱,并"会爱"。  相似文献   

12.
我曾读过一组关于“爱的艺术”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写的是“献爱心”主题观摩班会课。一位班主任老师耐心地说了大半节课,要结束时,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爱要表现在行动上。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家中特别贫穷,有时连饭也吃不上……从现在开始。我们帮帮他,好吗?”他原以为那位贫穷的学生会感激涕零,其他学生也会爱心涌动。可出乎意料的是,被老师指名道姓的那位贫穷学生,却涨红着脸一头冲出教室。教室里一下子闹开了,  相似文献   

13.
我不止一次听我校老师说,低年级聋哑学生比较听话,到了中年级就开始变了,特别是高年级的聋哑学生不听话,个别学生很不听话,而我却持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只要我们教师能用真心爱聋哑学生,一定能换得学生的爱;只要我们教师循循善诱,摆事实、讲道理,也一定能教育好聋哑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要用真心去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小学生是刚刚进入学校,还不知道怎样学习,也没有什么人生观和世界观,若是教师对他们关心不够、引导不够,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很大的成见,不但很怕这位老师,而且还会厌烦学习,甚至不愿上学。因此,教师的爱心对小学生特别重要,教师的爱心是小学生进行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15.
朋友是一位极富爱心的教师,前几天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当众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孩子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发现自己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才引起老师另眼相待的,反而变得愈加自卑起来。  相似文献   

16.
刘欢 《现代语文》2006,(11):97-97
在与一些教师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言论:“哎,现在的学生真是不懂事,又把好心当作驴肝肺,明明是为他们好,可他们却一点也不领情?”,再去听听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这个老师总是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的,好象我们是他的奴隶似的,一点都不为我们着想。”师生之间到底怎么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师生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学生是希望自己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老师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出息。既然如此,那么怎么二会有思想上的矛盾呢?我们认为原因很简单,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没有真正做到爱学生。可有的老师认为自己对学生确实是有爱心但学生不领情的。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表现在行动上,比如要求学生这,要求学生那的,更应明确的说出来。作为老师,对你的学生说出你的“爱”,会更能增进师生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师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师爱,作为教师人格中最闪光的部分,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如果教师缺乏爱心,师生关系冷漠,双方心理隔阂严重,学生不仅不会接受教育,而且还会对教师的爱心(即使是正确的要求)产生“抗药性”。于是,表扬,被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被学生认为是整人。表扬和批评都成了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具备真正的爱生之情,教育才是有效的。对学生的爱,除了具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具有科学的方法。一、要调整视角差不能用老眼…  相似文献   

18.
陈汉强 《广东教育》2006,(11):16-16
一、亲和力——班主任的生命支点要当好称职的班主任,首先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某位老师说得好: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哄人,老师批评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19.
学生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领略教师爱的过程,是被教师关注、激励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注不同,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大相径庭。凡是学生都需要教师的关注,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罗森塔尔效应让我们懂得教师的爱应当是博大精深的,在不同的阶段应具有不同的阈限和针对性。教师的爱是有技巧的,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把不同的爱播入不同类型的学生心里。才会使学生心情愉悦地迈步前行。  相似文献   

20.
朋友是一位极富有爱心的教师,上个月听她讲了这样一段经历:为了让班里一位内向的孩子主动开口说话、上课当众回答问题,她发自内心地关注着这孩子的一举一动,总是捕捉机会给他送去鼓励与赞美,有时这个学生做了一件别人很容易做到的事,她也是不失时机地大大表扬一番。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