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里一种基本的、重要的证明方法,了解它的逻辑依据和逻辑结构对于学好这种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归纳假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通常使用两种推理方法,一种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即演绎法;另一种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归纳法。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 归纳法又分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而完全归纳法要求对每一个对象(所研究的某一类问题)都进行考察。 初等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属于完全归纳法,是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必须对于任意的自然数都进行考察后才能对命题下结论。 它主要分二步: 第一步: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例如n=1)时命题成立。 第二步:在当n=k时命题成立的假设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若以上两步均成立,就可下结论:对于任意的自然数,命题都成立。 由于学生很少遇到这类问题,常常怀疑这种证法是否有效,提出:为什么通过这样两步就能实现对一切自然数的验证呢?由于弄不清道理,只好死套格式,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 如: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相似文献   

2.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证明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推理方法。它是建立在自然数性质的基础上。有相当一部分涉及自然数的命题,用数学归纳法得到简捷地证明。因该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所以,用数学归纳法而得证的命题往往带有一般性的结论。常用的数学归纳法主要有二种形式。它们是:数学归纳法第一形式。设 P(n)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关于自然数的命题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初学时往往感到困难。他们不大能理解数学归纳法的精神实质,常常对它产生怀疑,怀疑这种证法是否真正可靠,他们不大相信数学归纳法能把所有的自然数都归纳过,都验证过。认为它还是不完全归纳法,有的  相似文献   

4.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是通过有限次的验证、假设和论证,来代替无限次的事例的验证,达到严格证明命题的目的。也就是把从某些特殊情况下归纳出来的规律,利用递推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这一规律的一般性。在教学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数学归纳法;不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或者在证明过程中不能“自始至终”(即证明步骤不完全);或者没有用到归纳假设,有的虽然按照数学归纳法的方法和步骤对命题进行了证明,也是照葫芦画瓢,没有真正理解了归纳法原理,对用数学归纳法所证明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教学中一个传统的重点和难点,是一种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推理论证方法,没有它,许多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难以求证.同时,其思维方式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价值.但这种方法是利用两个简捷的步骤证明。取任意自然数时无穷多种情况的正确性,十分抽象,因而初学者往往领会不过它的原理,机械套用证明步骤而导致错误.传统的数学归纳法教学是按教材的知识结构,从不完全归纳法引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教学中学生常常提出这样一些疑问:在第一步证明中,为什么只验证。所取的第一个值,而…  相似文献   

6.
数学归纳法是证明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p(n)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数学方法,是一种神秘、奇妙的方法,从纵的方面看,它是归纳法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它与递推方法、逆向推理方法等同属程序性方法;从横的方面看,它和正整数有关的某些不等式、等式、整除、几何命题、数列命题、排列组合等问题密切相关,应用数学归纳法解决这些问题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由归纳法得到的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我们常常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们的正确性:先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_0(如 n_0=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 n=k(k≥n_0),命题成立,证明n=k 1时命题也成立.就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于 n 取第一值及其后的所有的自然数也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我们数学证题中的一种重要的证题工具.对于数学归纳法,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它的实质,对它的证题步骤往往是在形式上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数学归纳法(也称完全归纳法)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一种重要论证方法,也是数学证明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在研究线性代数以及其他数学分支中都经常要用数学归纳法.一、数学归纳法的陈述形式假设有一个关于自然数n的命题,它当n取第一个值n.(如n_0=1或2等)时,结论正确;又苦假设它当n=k时(k∈N,且K≥n_0)时、结论正确后,可以推出n=k 1时,结论也正确,则该结论对一切自然数都正确.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数学归纳法的三种观点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时常采用的一种重要证明方法。长期以来,对数学归纳法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的回答,有三种基本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数学归纳法是归纳法。例如,文将归纳法分为普通归纳法(原文指不完全归纳法)、枚举归纳法(原文指完全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认为数学归纳法是异于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的一种运用数学归纳原理证题的特殊归纳法。显然,这里对归纳法的分类就  相似文献   

10.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课程中就开始学到了。但正如许多其它数学内容一样,要想在开始学习时就能深刻地理解其本质是很困难的。笔者在教学中见到,学生每遇数学归纳法的问题,常有不甚明了者。因此,本文就来讨论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一、数学归纳法的两种形式设 P(n)是关于自然数 n 的某个命题,如果要证明 P(n)对所有的自然数成立,一个重要的方法是:(1)验证 P(1)为真(1称为归纳初值);  相似文献   

11.
数学归纳法是用于反映自然数的某一性质及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简化为((?)x∈N)P(x)。由于涉及“无限”概念,因此,对它的理解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想就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围,理论依据及逻辑结构作一具体的分析,以服务于教学。一、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刊1986年第二期禹佳同志的《这是数学归纳法吗?》一文,从一个侧面纠正了一些错用数学归纳法的情形,十分必要。但文中关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P(n),要证它对一切自然数n都成立,一般有两种证法,一是数学归纳法,另一是直接证法”的说法,笔者认为欠妥。因为文中所说“直接证法”的实质是什么并未点明。我认为凡是证明一个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以下简  相似文献   

13.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对我们中学数学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而且在高等数学的学习及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时更是有其独特之处.要熟练地应用数学归纳法,首先必须准确地理解其意义以及相关变体.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经常会遇到涉及全体自然数的命题,对待这种问题,如果要否定它,你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即可.如果要证明它,由于自然数有无限多个,若是一个接一个地验证下去,那永远也做不完.怎么办?数学家想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这就是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沟通有限和无限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谈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非数学归纳法证明河北省涿州职教中心孟海港大家知道,数学归纳法常常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但它不是证明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唯一方法,也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条件灵活取舍.本文举例说明几种与自然数有关命题的其他证法.一...  相似文献   

16.
数学归纳法证题应注意之一、二、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归纳法--作为数学命题证明的基本方法,可以完成对许多与自然数相关命题的证明.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数学归纳法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归纳法是由考察若干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的属性,从而作出一般性的结论的一种推理方法,简单地说,它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归纳法主要有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和一种特殊形式的完全归纳法——数学归纳法。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中 ,若直接采用如下的归纳公理 :自然数集合N的任何一个子集 ,若含有数 1 (元之素 ) ,且在含有任何一个数a的同时含有它的后继数a′,则它与N相同 .然后再给出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法则 ,学生是难以理解与接受的 .所以在几乎所有的关于数学归纳法的教材中 ,都是采用直接给出证明法则的形式 ,即 :若证明一个关于自然数的命题 ,我们先证明它对n =n0 (例如n0=1 )时成立 ,然后假设n =k时命题成立 ,再证明n =k +1时命题也成立 ,就可断定这个命题对于取第一个值n0 后面的所有自然数也都成立 .但这种叙述正如G·波利亚所…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归纳法(Mathematical Induction)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通常被用于证明某个给定命题在整个(或者局部)自然数范围内成立.除了自然数以外,广义上的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于证明一般良基结构,例如:集合论中的树.这种广义的数学归纳法应用于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称作结构归纳法.虽然数学归纳法名字中有"归纳",但是数学归纳法并不是不严谨的归纳推理法,它是属于严谨  相似文献   

20.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的重要证明方法之一。它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无论是中学数学教学,还是学习高等数学,它都是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创造、探索能力的好课题、好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中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归纳法的基础知识学习,困难不太大,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