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同志认为报纸理论文章不好写,似乎有点“高不可攀”。是不是这样呢?不完全是。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同志并不了解报纸理论文章的写作要求,或者说不了解报纸理论文章的写作特点。报纸理论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呢?概括一些报纸搞理论宣传的共同认识,报纸理论文章的一个最大特点应是理论的新闻性。报纸是以传播新闻为己任的,报纸理论文章虽不是新闻,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具  相似文献   

2.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笔者经常为报纸写稿。虽然所写的只是某一方面的新闻,但笔者注重从会议和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将工作信息变为新闻信息,有效提高了上稿率。告别程式化,突出新闻性不可否认,当前有些专业部门的文章是不太受读者欢迎的。究其原因,往往是作者没有抓住中心内容,写法上程式化。这样的文章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认为要写好专业部门的文章,首先要善于从会议材料中抓"活鱼",  相似文献   

3.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笔者经常为报纸写稿。虽然所写的只是某一方面的新闻,但笔者注重从会议和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将工作信息变为新闻信息,有效提高了上稿率。告别程式化,突出新闻性不可否认,当前有些专业部门的文章是不太受读者欢迎的。究其原因,往往是作者没有抓住中心内容,写法上程式化。这样的文章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认为要写好专业部门的文章,首先要善于从会议材料中抓"活鱼",从新  相似文献   

4.
新闻性是报纸的本质特征,是报纸的灵魂。中国报业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就是对新闻性、对报纸自身特征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报纸之间的竞争,貌似发行、广告、经济实力的角逐,实质上是在新闻采编制作上的比拼,是报纸新闻性的比拼。要闻版更应突出新闻性,地市党报要闻版尤其要强化“新”意识,增强新闻性。  相似文献   

5.
纵观全国地市县报,近年大都扩版增期,蓬勃发展,我们新闻工作者为之兴奋.兴奋之余,也为不少报纸上质量一般化的新闻太多,甚至让一些写法陈旧、呆板,表达方式欠佳,假大空话连篇、没有思想深度的长篇充斥新闻版面而深感与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要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宣传报道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使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要求相距甚远.选好新闻角度,是一篇新闻稿件是否成功的第一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乏新闻线索,有的还是有较足份量的重大新闻线索,有的人一见便牢牢抓住,而有的人却熟视无睹.同样是记者下基层蹲上几天,有的就能抓回一串“活鱼”甚至还有“大鱼”,而有的回来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结果呢?除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敬业和吃苦精神外,很重要一条就是因为个人感知的不同而在新闻写作时选择角度的问题.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同样一件事,有的记者.通讯员觉得很有新闻价值,写出刊发后便被评为新闻佳品,而有的则写不出有价值甚至是不可刊发的新闻.因此我们看问题,分析问题要找角度,写新闻稿更要选好角度.怎样才能选好角度,找到最佳表达方式?除了学习借鉴教科书上的东西外,很难说有现成的东西可以机械地照搬.要想获得成功,笔者认为只有通过勤学、多思,进而达到巧取  相似文献   

6.
“新闻图片要有新闻性”这一命题的提出,是针对有些新闻图片没有新闻性而言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图片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形象的现场报道。判断一幅图片是否有新闻性,就看它是否抓住了新闻事实中的典型瞬间。纵观报纸上的图片新闻,政治方面的、外交方面的、体育方面的、社会(包括自然灾害、火灾和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图片新闻的新闻性较强,而经济新闻图片的新闻性就差一些。如今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因此,研究一下如何增强经济新闻图片的新闻性很有必要。报纸上刊登的经济新闻图片,按其新闻性的强弱可分4类:  相似文献   

7.
陈仁铭 《新闻前哨》2010,(12):71-72
一、为什么说党报的生命力在于新闻性1.从报纸的共性看。新闻性是报纸的共同特点,是报纸的灵魂。新闻性必须具备真实性、时效性、新颖性。新闻的影响力来自于真实.媒介的公信力也来自于真实。没有真实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报纸文艺副刊上的散文要受到新闻的特点及其规律的制约,这一点决定了其选材的新闻性,也决定了作品的新闻美。就我们党报而言,文艺副刊的新闻性必须以党性为原则,为党报宣传宗旨服务。作为报纸副刊上的散文,我们认为它必须具有双重美学性格,新闻性和艺术性。这一点是明显的有别于杂志上的散文的,它毫无疑问地接受  相似文献   

9.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性是报纸吸引读者的切入点,没有新闻性,报纸就少了可读性。专刊和副刊虽然时效性不如新闻版强,但也必须围绕新闻找选题、做文章,以新闻性保证其可读性、服务性和时代性,如果大量刊发一些纯粹静态的作品,用大量与新闻  相似文献   

10.
大凡从事新闻工作的,每每讲起报纸的新闻性、新闻的时效性,恐怕个个都如 数家珍。而平时新闻界探讨这个问题,大多只是涉及新闻的采写以及要闻版和其他新闻版的编排等问题。 本文要论述的则是报纸副(专)刊要不要讲新闻性,怎么强化时效性? 报纸副(专)刊要姓“新” 报纸是新闻纸。要闻版及各类新闻版要突出新闻性,副(专)刊也要强化新闻性。眼下,一些非新闻性的大块文章的流行,杂志化的专版的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损耗和破坏了报纸的时效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还是对报纸的新闻性不能全面认识所致。有这么一种…  相似文献   

11.
报纸是新闻纸,讲究新闻性是分内之事。作为报纸的周刊,自然也应“与时俱进”。但天生时效性差的周刊怎样体现作为“新闻纸”的新闻性呢?笔者的观点是,周刊新闻无疑应侧重软新闻,关键是怎样做好软新闻,把软新闻做硬。所谓软新闻,笔者认为是指那些除了事件性新闻(硬新闻)外的非事件性新闻,不一定要最新发生,它们有的已经存在一段时期,有的没有完备的主体内容,或者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时限。它们所报  相似文献   

12.
在抓新闻上,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方法。有的人爱跑新闻发布会,爱抓大事要事,抓政治新闻;有的人爱“找领导,听汇报”,从领导的意图中找新闻;有的爱抓经济新闻,工作新闻等。上述这些是必要的,作为记者是应该抓好的,但是作为以写新闻为主的记者来说,应该把抓新闻始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着力抓好新闻是军队报纸改革的大方向”,“要进一步办好军队报纸,关键在于增强新闻性。”明确的基本理论和反复的实践,使这些见解已得到普遍的认同。大家在积极地研究、解决增强军队报纸新闻性的问题。今年 7月,作为评委,我参加了 1999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比,对这个问题也颇多感受。 不是军队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   有的同志认为:“部队生活面窄,色彩单调,缺少变化,没有多少新闻。”这种认识,影响了抓新闻的积极性、主动性。   这次参加评比,展开各报社参评的稿件,便有琳琅满目、新风扑面的感受。就内容而言,有反…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人物新闻,即以消息的体裁报道人物的新闻,也可以说它是以写人的活动、事迹、思想为内容的消息。现在,从全国性日报到省市晚报,从综合性大报到专业性小报,刊登的人物新闻越来越多。有的报纸半年之内在一版发表一百多条人物新闻。有的报纸通过人物新闻一年中报道上千名人物。在这样众多的人物新闻中,不单报道了那些知名度高的新闻人物,如党政领导人、社会活动家、学者名流以及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突出贡献者,还有各行各业大量的平凡人物也宣传出来了。由于这些人物新闻具有篇幅短小、新闻性强、文字简洁和报道迅速等优点,许多报纸刊登人物新闻不仅数量多,而且对具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报纸的首要职能是传播新闻,作为报纸的副刊,当然也必须要讲新闻性,这是副刊与杂志的主要区别。近年来,安徽工人日报社致力于把副刊办成一张新闻纸上的副刊,在强化副刊的新闻性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颇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6.
唱响主旋律,以抓高品位的社会新闻为主 社会新闻的终极目标,是推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使报纸好看、耐读,吸引读者的眼球,各家媒体都在想方设法多抓社会新闻。但作为一张党报,在舆论引导上不能走偏方向,采写社会新闻要有所选择,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高品位的,不写那些低俗、媚俗、庸俗、低级趣味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判断一幅图片是否有新闻性,就看它是否抓住了新闻事实中的典型瞬间。所谓典型瞬间,大致可分为四种,即:神态典型瞬间;动作典型瞬间;情节典型瞬间;环境气氛典型瞬间。一幅新闻照片,只要抓住一二个典型瞬间。再加上光线、角度和构图的恰到好处,就可以成一幅好的新闻摄影作品。 —幅好的图片新闻,至少必须具备三条:一是正在发生或发展着的事物;二是要抓住典型瞬间;三是要有较好拍摄技巧。 纵观报纸上的图片新闻,政治方面的、外交方面的、体育方面的、社会方面的图片新闻的新闻性较强,而经济新闻图片的新闻性就差一些。如今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要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因此,研究一下如何增强经济新闻图片的新闻性很有必要。笔者不揣浅陋,愿联系实际,分析一下经济新闻图片的新闻性,找一找缺乏新闻性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不论是从报纸的属性还是从报纸的功能角度看,新闻性都是报纸的灵魂.所谓新闻性,即新闻的写实性、重要性、新颖性、时效性等要素的总和.在很多人看来,报纸的新闻性集中体现在报纸的新闻版面,而实际上,作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的副刊特别是报纸的传统文学副刊,同样也具有强烈的新闻性.  相似文献   

19.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报纸上的理论文章,同报纸的社论、评论一样,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宣传的重型武器。省报是省委的机关报,它区别于专业报纸的最大特点是姓“党”,政治性很强。这样的特点,决定了省报理论宣传的根本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和人民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这样的任务,又决定了省报发表的理论文章,既要具有新闻性,又要具有针对性和理论性。 从我们编辑部收到的稿件看,理论文章的采用率约有5%,是比较低的。采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没有认真研究报纸理论文章的属性和特点,“三性”不全。这样的文章登得多了,势必降低党报理论宣传水平,影响社会效果。因此,报纸理论文章的作者,必须在增强这“三性”上狠下功夫。 先说新闻性。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性是报纸上各类文章的共同属性,理论文章也不例外。报纸理论文章的新闻性。是指,论述的问题要新,角度要新,观点要新。就是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选题做文章;言人之欲言而未言或言而不明,写人之欲写而未写或写而不深,让读者看后有所启迪和收益。如果观察角度与别人一样,或没有真知灼见,只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