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钓经,在许多钓友的心目中一定是谈钓鱼的经验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理论,也就是谈经说技夸功夫。而今天我所谈的不是钓技功夫,相反,是功夫外的“功夫”,是让家里人支持我垂钓的“功夫”。  相似文献   

2.
基本功本是个戏曲舞台上的一个常见术语,一般是指解决戏曲演员基础功夫的内容。它对任何戏曲演员都是十分重要的。苦练基本功,就是要掌握舞台表演能力和表现手段。掌握基本功,一方面使演员掌握和积累塑造舞台形象所必须的艺术素养;另一方面同时也改变着演员自身的形体素质,把演员从一个普通的人造就成为合格的戏曲演员。这应该是基本功的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戏曲演员要“唱”好戏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协调的歌(演)唱状态。我国传统戏曲声乐唱法是:在声音观念上要求:出音必纯、“一线到底”、“珠圆玉润”(甜、脆、圆、亮、水)、“声如宏钟”、“响遏行云”,要求穿透力强。在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曲是综合艺术,就表演艺术来讲,则包括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以“歌舞演故事”,表演艺术精美,表演手段高度综合,既有很强的表现力,又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具体分析艺术现象时,从他那丰富而真实的感觉出发,一再阐明,艺术的内容应该是传达艺术家自己体验的“审美感”,只有“审美上的感情”才是艺术上真正的内容。演戏演人,演人演心,演员只要心上有角色、有规定情境,由内而外,用“心功”悟戏、入戏、像戏、扣戏就能意到神到,演谁像谁,活灵活现。我国传统美学早就有一个命题:“言不尽意”,“…  相似文献   

5.
杨宇全 《杂技与魔术》2012,(2):52-53,61
从画面分析考证可见,沂南北寨村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上,不但有手技——"跳丸、跳剑";竿技——"戴杆";绳技——"走索";大型的兽舞——"鱼龙曼延";惊险马戏——"戏车高橦";还有迄今已失传的独特而又难度极高的"七盘舞"。堪称一幅奇险绝伦的"百戏角抵图"。稍微对照一下,便会发现,今天活跃在舞台上  相似文献   

6.
社团简介梨园春雪戏社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是戏曲协会。我们以"传承国粹,品味经典"为宗旨,凭着对戏曲的热爱,发挥自己的青春活力,同时举办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我们也许没有高超的唱功,但我们为广大戏曲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并且经常与南京其他兄弟院校的戏曲社团交流经验、切磋演技。我们因戏曲相识,因戏曲相聚、以戏曲为乐、以戏社为家。  相似文献   

7.
《体育博览》2012,(4):32-32
一年一度的3.15,一年一度的震撼。打假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不然方舟子之流也英雄无用武之地。貌似现在的打假,更像是作秀盛宴。"演员"表演卖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权当戏看……  相似文献   

8.
何飞 《收藏界》2015,(1):129-132
唐代“参军戏”俑胎呈白色,一件着绿釉长衫,穿长靴;另一件彩绘装饰,着衣与绿釉基本相同,两俑微向前偃,面部形象丰富。两俑多被认为是侍从仆人,应是排优俑,他们是唐代流行的“参军戏”中的角色。这种戏一般由两个人演,一个机智,穿着绿衣服叫“参军”,一个愚笨,叫“苍鹘”,二人对话诙谐。“参军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来。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  相似文献   

9.
几年之间,韩国魔术发展迅速,魔术作品和表演者在国际上享有了很高的声望,每2-3年,韩国魔术界就会出现几位新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形象被业内人所肯定,技艺被观众所赞赏,为艺术"韩流"又添一道新的景象。有幸与他们场上场下接触,对于韩国魔术界良好的发展势头有了一点明显的感悟——对魔术宗旨的理解。一韩国魔术这几年以明显的优势在国际上鹤立鸡群,究其原因我以为是韩国魔术演员"起点"高,对魔术的理解比较准确,而有什么样的理解就有什么样的节目。单从舞台魔术表演来讲,韩国的魔术表演者在制定一个节目流程时,极看重内容的变化。之前的李永军、安哈林、韩雪熙三人作品就是这样。国内外那么多人都在演他们表演的"变鸽子"、"变牌"、"变光盘",为什么只有他们三人里脱颖而出呢,“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竞争者没关系,就看哪个人的“活”更能出其不意地变化。  相似文献   

10.
尹蓉  陈新雄 《体育科研》2016,(5):62-65,76
成龙的功夫电影在继承李小龙式武打片后,又创造了中国武打片的新样式。成龙的功夫是从戏校中学来的,所以其功夫电影中的“打”与中国戏曲武戏的“打”关系密切,显示出杂糅百家、趣味盎然的风貌,其结局也具有戏曲大团圆的特点。成龙将戏曲武打技巧搬上大银幕,使“打”在新时代和跨国际中不断发展,这对未来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戏曲艺术受到姐妹艺术的冲击 ,目前很不景气 ,艺术表演团体部分演职员思想浮动 ,有的竟“跳槽”另谋出路。但是 ,通过江苏省梆子剧团多年来的演出实践 ,包括“五进上海”、“上山下乡”、“部、省、市级会调演”等各层次的演出活动 ,我们深深感到戏曲艺术要求生存、求发展 ,必须与市场接轨。在这方面 ,北京市戏曲学校走出了一条较成功的“教改之路”。他们的经验是 :一、精选剧目 ,“学教演”统一。二、改进教学法 ,提高成才率。三、寻找市场卖点 ,检验教学质量。北京市戏曲学校搞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演戏 ,而演戏必须要有市…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功夫,于细微处见玄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多年来笔者一直感到此可意会之,体悟之,神通之,用语言表述颇为艰难。一些武术书、刊介绍的拳技图片,其间不乏神功妙技,但是笔者感到有时未必是那么回事,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戏剧创作中戏曲“冲突”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冲突”的设置不应该是戏曲的中心内容,人物的情感才是创作者应极力重视的部分;应该借助“冲突”来实现人物的情感描绘与表达,这才是戏曲创作的最终任务所在。  相似文献   

14.
旧社会里说书的、唱鼓曲的、说相声的、变戏法的等等的江湖艺人,都必须经过拜师入门方能成为专业演员。没有拜过师的演员,无论技艺多么精湛,也只能是位业余的票友,票友的演出只是消遣,不能像专业演员那样赚钱养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的品种之繁多、剧 目之浩瀚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而其流域之广、群众性之大、生命力之强,也是世界上独 一无二 的。中国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体系,它的特殊品格和规律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 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戏曲这座艺术之宫的堂奥。通过分析研究,从中 抽象出具有本质意义的规律性东西。这对于发扬戏曲的民族传统,创造社会主义时代的新戏 曲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戏曲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对于这个课题由于人们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层次去进行探讨,答 案皆有不…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10,(7):89-89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  相似文献   

17.
康黎标 《精武》2007,(3):40-40
武术戏是武术与民间戏曲结合而成的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又称“化妆武术”,《沧县志》称其为“五虎棍”。据老艺人们回忆,流行于沧州的武术戏,相传兴于明隆庆年间,由山东拳师经衡水的饶阳县传入,发展至清末民初,武术戏兴盛一时,每逢重大节日庆典都有演出,现代的武术戏班遍及沧州肃宁县全境及沧县、盐山等部分县市。  相似文献   

18.
章分析了戏曲舞台时空超越性的表现特征,指出它不仅是一种结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演剧主张:它不是依靠舞台技术和制造现实的幻觉来吸引观众,而是依靠演员的表演来吸引观众,靠表演艺术创造舞台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水袖     
赖有才 《上海集邮》2005,(12):15-15
水袖为戏曲传统服装中蟒、帔、开氅和褶子等袖端所缀的白绸,长1-3尺上下(TP2封套,图1),以其甩动时形成似水波纹而得名。演员运用这段水袖,配合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段,台词的唱、念,及其声音的大小、节奏的快慢等,可做出时而象行云流水,时而象团团花絮,时而又象涟漪波浪等多达数百种的水袖舞蹈身段、动作姿势,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中宣部关于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要求,由河南省杂技家协会组织的河南省名家艺术团于5月上旬深入郑州富士康厂区、巩义、新郑、中牟四地为工厂职工和当地百姓奉献了高质量高水平的文艺演出。河南省名家艺术团的所有演员均为我省各个艺术门类有较高艺术成就、极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平时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的艺术家突然来到了家门口,当地群众难掩激动、喜悦之情。荣获河南省第三届杂技"百戏奖"暨河南省第八届杂技大赛金奖的杂技节目《力量》每次亮相,观众席中就不时爆发出阵阵赞叹声、惊呼声、鼓掌声;文华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李斌带来耳熟能详的豫剧名段《洼洼地里好庄稼》,字正腔圆的唱腔一响起,台下的观众也禁不住随声和唱起来;长笛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董世英精心编排的《情景长笛》,用乐器的魅力一下子把观众的记忆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省优秀青年魔术师连鑫表演的《魔法奇迹》,与台下的观众打成一片,人人都想上台配合魔术师企图揭开魔术的奥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