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观点集锦     
电子文件管理与数字取证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取证是信息技术应用到组织业务管理和个人事务处理以后产生的两个相关学科。二者都与数字证据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许晓彤 《档案学研究》2022,36(3):108-116
本文对电子文件管理业务链条与电子证据应用实践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二者在整体工作流程和具体业务活动方面均存在一定关联,基于此构建了电子文件-电子证据保管链,以系统揭示电子文件到电子证据的变化过程和运动规律。该保管链包含规划预备、形成流转、取证、结案四个固定阶段,以及归档管理、保存利用、调解、法庭使用四个机动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电子文件-电子证据保管链对提升电子文件证据保留工作的指导意义:丰富前端控制内涵、明确归档固化节点、拓展全程管理环节、重视后端驱动思路及强化证据保留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件并保全,能够对电子档案的法律证据价值起到很好的维护作用。本文基于可信时间戳服务,结合现有司法审判案例,对电子档案法律证据的取证和验证方案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档案机构开展该项工作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电子文件取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文件的取证工作越来越重要,但因电子文件的自身特点使得取证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管理和法律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电子文件取证工作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法规政策上赋予电子文档证据效力是推进电子文件单轨制改革的重要支点.通过梳理近二十年来广东省电子文件证据法规政策的内容、类型及其司法应用,详细分析了广东省电子文件证据法规政策特点,指出电子文件证据尚未形成完整法规体系;电子文件证据基本问题规定混乱,可采性与证明力应用处于初级阶段;电子文件证据真实性难以判定,司法实践存在操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并从完善电子文件证据法规体系、电子文件证据可采性及证明力、电子文件证据技术鉴定司法应用等维度,提出了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电子文件证据法规政策体系,开展电子文件证据可采性与证明力立法研究,提升司法应用中电子文件证据鉴定技术应用等广东省电子文件证据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6.
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电子文件证据立法的类型、内容、程序及司法实践,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文件证据立法的内容特点及其启示,探讨了电子文件单轨制管理模式下我国电子文件证据立法现状及问题,并从电子文件证据的概念界定、法律定位、证明力和司法程序、立法规则等方面对单轨制模式下我国电子文件证据立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电子文件产生证据效力的困难及其对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证据法角度探讨了电子文件产生证据效力的困难 :电子文件应归属于何种证据形式、电子文件是否有原件、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应如何审查等 ,并对国外有关电子证据的法律法规作了分析 ,对电子文件管理带来的影响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6,(Z1):37-38
<正>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使纸质文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在法律证据效力上电子文件始终无法代替纸质文件。在当今许多国家的法律条文和司法案件中,电子文件证据效力遭遇了诸多的质疑。因此,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效力成为档案界和法律界的共同议题。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效力就自然而然成为电子文件发展的生命线,是关键点。本文在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梳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一、电子文件法律证据效力普遍缺失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子文件管理与电子证据司法应用的共通之处,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19修正)对电子文件管理的积极意义.分别解读了电子证据审查认定条款与正常业务活动中形成、档案管理方式保管、中立第三方平台保管这三种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具体关联,进而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与机构层面论述了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启示:加强档案法规标准与电子证据审查认定条款的衔接,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与档案馆积极参与存证保全,实现电子文件—电子证据全链条痕迹留存.  相似文献   

10.
电子文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电子文件的产生及数量的剧增,文件与档案管理领域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关于电子文件的证据价值即为其中之一,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对电子文件证据价值概念认识的若干误区 认识电子文件证据价值的真正合义是我们开展对电子文件证据价值研究的前提。综观对电子文件的证据价值的诸多论述,笔者认为在对电子文件证据价值概念认识方面存有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将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等同于电子文件的证据价值 目前有许多论文均将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论文题目的关键词是“电子文…  相似文献   

11.
电子文件证据存在着真实性、可读性、安全性及法律体系保障等问题.采用元数据、磐盾安全系统、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电子文件证据的管理,加快对电子文件证据的立法,确保电子文件证据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2.
张伟 《山西档案》2003,(5):19-21
大量电子文件的形成 ,在为管理带来新的问题的同时 ,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电子文件证据性的关注 ,即有关电子文件有无证据性和证据性如何确立的问题。目前有关电子文件的涉案纠纷越来越多 ,电子证据已被应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领域。本文拟就从分析一个案例着手 ,来探讨有关电子文件证据性确立的问题。一、一起以电子文件为证据的案件2 0 0 2年 1 0月 2 4日《解放日报》以《Email:第八种证据形式》为题 ,报道了一起网上买卖纠纷案的审判始末。在审判中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对电子文件的证据性予以确认。而电子文件也不负众望 ,对案件的最终审…  相似文献   

13.
<正>电子文件的广泛应用,使纸质文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然而在法律证据效力上电子文件却始终无法代替纸质文件。在当今许多国家的法律条文和司法案件中,电子文件证据效力遭遇了诸多的质疑。因此,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效力成为档案界和法律界的共同议题。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效力就自然而然成为电子文件发展的生命线,是关键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当前各种网络犯罪的实际,应对电子证据的内涵进行扩展;其次,根据电子数据的特性、借鉴国际立法经验,对电子数据的"原件"属性进行合理界定;另外,强化电子数据的固定和取证技术,并做到合法取证。  相似文献   

15.
对相关裁判文书的分析表明,针对微信通信信息的电子取证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提取微信通信信息的方法以拍照、截图为主,电子数据检验、鉴定等专业技术方法使用较少;第二,对相关涉案手机采取扣押措施的案件比例较低;第三,对微信通信信息的证据种类归属不清.这透露出办案人员对微信通讯记录所属证据种类的认识存在偏差、取证方法缺乏统一性和严谨性、忽视对取证过程的完整记录及其合法性的证明等问题.对此,在明确“电子数据”内涵与外延之基础上,应重视电子数据关联性的审查,围绕关联性规范电子取证行为;强化程序法治意识,在确保有效取证的同时注重对被追诉人相关权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电子文件证据存在着真实性、可续性、安全性及法律体系保障等问题。采用元数据、磐盾安全系统、数字签名等相关技术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对电子文件证据的管理,加快对电子文件证据的立法,确保电子文件证据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7.
电子文件的证据资格及其法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文件(ElectronicRecords)处于不确定定义状态。一般而言,可以把电子文件简单地理解为由计算机生成、处理,以数字代码形式记录信息的文件。在影响电子文件的诸多非技术因素中,法律问题是一个突出的方面,尤其是其证据资格问题倍受关注。这里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电子文件能否作为一类证据被司法活动所采信,二是电子文件的证据性质如何,即电子文件如果能被采信,其究竟属于那一类证据,因为这关系到电子文件证明力的高低。一、电子文件证据资格的国际立法趋势赋予电子文件法律证据效力一直是国际法律界努力的一个目标。比如按照英…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相关的案例也不断出现。计算机取证被用来解决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犯罪,如网络入侵,军事、商业机密信息的窃取,对政府、军队、银行网站的攻击破坏,计算机欺诈,计算机病毒传播等,它已成为政府、军队部门以及商业公司信息安全保证的基本工作。利用具有法律效力的计算机取证方法,使用规范而客观的计算机取证技术,提取和保全合乎法律规程的电子证据。这种具备法律效力的电子证据,已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证据形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的证据效力问题被提出并亟待解决。本文在从理论上论证了电子文件具备证据效力的前提下,深入探讨了影响电子文件证据效力的不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关于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规定 我国的证据法对电子文件证据的法律效力并未明确规定.按照我国1989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第31条,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第63条,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42条,各列举了七种证据,电子文件证据不在这三部诉讼法规定的任何一份证据清单之列,所以在我国电子文件是不能直接作为证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