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采用接力热管式油管进行稠油开采井筒伴热的观点。对接力热管式油管系统的伴热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接力热管式油管系统能有效提升稠油的出口温度,其伴热效果随热管支数的增加而降低;在保证热管内管内径一定时,热管的间隙越小,出口油温越高。  相似文献   

2.
<正>介绍了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对太阳能制冷系统的分类和优点进行了陈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进行了简单阐述。通过对金属玻璃封接式真空热管和全玻璃真空热管的对比试验,可以得出采用高效金属玻璃封接式真空热管的太阳能集热模块能够对太阳能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降低能耗为目标,以空调用热管式换热器为对象,对其几何参数、传热性能的分析,建立了应用于空调系统的热管换热器的设计数学模型.通过热管换热器的初步设计,并结合VB语言编程对热管进行的计算分析得出热管的结构、工况等对传热性能的影响,改善热管换热器的设计,从而提高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油浸式变压器采用热管散热装置,建立了变压器油与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数学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对30KVA油浸式变压器内部变压器油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油温度分布特性。对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分析表明,热管式散热装置用于变压器散热是可行的,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采用热管散热的变压器内变压器油的温度特性分析,为该种变压器设计及改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热管的传热特性和半导体的制冷特点,设计制造了半导体制冷片热端散热用的热管式散热器,并搭建试验装置进行了试验。试验分别对三种制冷功率的半导体制冷片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风速的条件下进行,得出了半导体制冷片热端、冷端、和热管式散热器的温度随制冷功率、环境温度、风速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的散热条件,可使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温度大幅降低,从而使半导体的制冷性能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
感应加热电源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电源小型化是目前研究热点,利用热管给开关器件散热,能够大大减少电源体积,本文通过搭建热管散热实验平台,研究不同热源时,热管散热器散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式热管能够较好地实现被加热物体散热,利用热管给感应加热电源中开关器件散热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搭建试验台进行试验,分析蒸发纵管冷凝式热管的传热过程,研究该型热管在不同工质充液量和不同倾角的情况下,其传热性能的变化情况。经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充液量和倾角两个因素都对横管蒸发纵管冷凝式热管的传热性能有很大影响。在充液量一定,倾角在0°~45°间变化时热阻随倾角增加而不断增加且存在临界角,倾角在到达临界角之前热阻上升缓慢,倾角大于临界角后其热阻急剧增大;在倾角一定,充液量在30%~80%间变化时,随充液量增大热管热阻先减小后增大,且在60%充液量时热阻最小,传热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文中研究了外部设置翅片热管的散热器的传热性能,对其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并与物理模型相同,不同翅片参数的热管散热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外部设置阶梯矩形翅片热管的散热器不仅可以提高散热器的传热温差,使得热管整体上散热均匀,可以避免热管局部温度过热,提高散热效果,延长热管和散热器寿命。  相似文献   

9.
对以去离子水及添加不同分散剂(0.25%wt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1%wt阿拉伯树胶AG)的SiO_2-H_2O纳米热管的启动性能和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iO_2-H_2O纳米热管的启动时间较传统去离子水热管的分别缩短了8.50%和5.23%;纳米热管比去离子水热管具有更高的传热速率;相比于去离子水热管,SDS分散剂的SiO_2-H_2O纳米热管的热阻减小了37.5%;AG分散剂的SiO_2-H_2O纳米热管的热阻减小了26.4%。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种新型背阴式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将一种矩形水箱安装在真空集热管的背后,真空集热管内分别插入一支特种热管,真空集热管内的热量由特种热管分别.同时向背后的矩形水箱传导.  相似文献   

11.
对低温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研究,采用的热管长800mm,外径15mm,管材为不锈钢,工质为水,充液率为0.5,冷凝段与蒸发段长度比为7:1。实验中主要研究了供水温度、供水流量、热管倾角的变化对热管性能的影响,为热管的近一步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轮机列管式冷油器存在的问题,开发研制了热管式冷油器并成功应用,不但解决了油污染的问题,而且冷却效率高、节水,便于维护检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利用热管和换热器,建立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以矿井通风技术和传热技术为理论基础,分别从经济性与技术性两个方面对其可行性做出论证;通过热管设计计算和换热器设计计算,最终求得分离式热管换热器所需热管数目及其自身级数,同时对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系统的布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钟嵩 《科技风》2013,(5):31
热管是一种传热效率极高的传热元件,起源于1960年代的美国,自70年代后在中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研究和运用。在热管运用的新领域里,微型热管可以批量设计和生产,但在传统的工业余热利用方面,还是要根据现场设备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对一的设计和制造。因此,热管换热器的设计工作成为重中之重。一个成熟的设计者,来自于对原始数据的遵守,来自于设计工作中多年经验的积累。本文在梳理热管换热器一般设计流程的基础上,对一些容易产生疑惑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和解答。  相似文献   

15.
为预测冻土路基安装热管后路基温度场的变化情况,对热管耦合冻土路基问题开展数值传热研究是一种比纯实验方法更经济可行的方法。根据是否考虑热管内部热阻及建立的热管耦合冻土路基相变传热模型,热管耦合冻土路基的数值传热算法可基本分为两类。针对这两类基本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忽略热管内部热阻,利用耦合边界处的等价第三类边界条件及根据实际地温气温条件建立的相变传热模型来研究热管耦合冻土路基问题在工程上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6.
微小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毛细管结构变化会影响其性能这一问题,对毛细管截面为正方形和正三角形,水力直径为1mm左右的微小型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角管脉动热管底加热时的性能明显优于顶加热;正方形截面角管水平放置也能够运行;三角形截面脉动热管的热阻比正方形截面脉动热管的热阻更低。脉动热管在水力直径为1.5mm时比1mm时的性能要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热管换热器的原理介绍,分析热管技术在余热回收和节能,锅炉改造方面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8.
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脉动热管的可视化实验台,对以体积分数为1%的TiO2/H2O和CuO/H2O纳米流体及基流体为工质,55%充液率的脉动热管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质静止时,纳米颗粒在脉动热管中会发生沉淀,但工质的运动能够使沉淀纳米颗粒再次悬浮,随着温度的升高,纳米颗粒悬浮性稳定减弱;与基流体工质相比,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最小启动功率低,启动时间较短,工作温度低,传热热阻小,温度波动振幅小、频率高;纳米流体能大幅提高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工作温度为110℃时,蒸馏水、TiO2/H2O及CuO/H2O脉动热管的传热热阻分别为0.23℃/W,0.11℃/W和0.13℃/W;两种纳米流体脉动热管的传热性能接近。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6)
化石能源的消耗,人口的大量增长,清洁高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势在必行,太阳能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清洁高效备用能源,很多科技都在利用太阳能进行发展。热管就是其中一种科技产物,热管是一种传热元件,它可以应用在太阳能伞中,本文从热管技术的原理出发,论述了热管技术在太阳能伞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热管     
热管是美国科学家1964年发明的。由于其导热系数比铜、银高上千倍,所以有人称它为超导热元件如果把同样1米长的热管和铜棒一端放在开水里,一端握在手里,几秒钟后,热管就烫得拿不住了,而铜棒却没什么感觉。热管外表看起来就是一根普普通通的管子,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管壳、吸液芯和工质。吸液芯是一种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