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以读为本”的古代阅读教学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 0 0余年的古代阅读教学 ,植根于我们汉民族语言文字之中 ,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以汉语为母语进行阅读教学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 ,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借鉴之一 :重视朗读。朗读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朱熹对朗读有一段十分著名的话 :“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是要多诵遍数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训学斋规》)为什么古人如此重视朗读 ?第一 ,朗读有助于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在反复朗读…  相似文献   

2.
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及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见,朗读对于语文教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朗读即出声、响亮地读,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进行的基本训练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学生的朗读应由教师指导。朗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知文章的美学因素,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非常重视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要“逐句玩昧”“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才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靠学生去读去悟。因此阅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读的机会。(一)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的始终。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  相似文献   

6.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是用声音增强原作力量的手段,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古人把朗读视为语文教学的至妙之法。办过私塾的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过:“凡读书都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还说,“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朗读教学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好语文的一种手段。古人就非常重视朗读。朱熹的读书方法就有“口诵心惟”法。他强调:“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要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这样便可“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以体现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中对朗读的重视。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古人语文教育的成就很大部分可以归功于朗读的运用。这里,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因此,从一年级起,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儿童朗读的兴趣。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0.
陆寅 《教育》2014,(3):71-71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是,目前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少教师忽视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只钟情于对文质兼美的课文从各个角度进行细琐分散的剖析,舍不得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似乎不能出分数、不能直接见效的朗读上。长此以往,学生就不会朗读,更不会在朗读中欣赏美、体会美,只知道拼命记老师的讲义。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法宝,也是当今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朗读实践的指导,让学生爱朗读,养成坚持朗读的良好习惯。一、朗读能促进初中生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都有各自的功能与适用范围。朗读时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是传统语文教法的精髓之一。它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重视学生朗读的训练,教师应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让语文核心素养之“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朗读基础,有的教师因此就轻视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那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朗读指导呢?一、以身示范,引领在先李吉林教师说过:"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因此,教师的范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小学语文教学要把朗读训练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怎样在小学讲读课文中重视朗读指导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一、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初读课文,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正确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即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重复读,不顿读,不唱读。首先,指导词和词组的分节朗读。这是针对唱读而进行的正确朗读的基本训练。如教《我是中国人》一课,要注意引导学生划分词和词组后朗读,例如,“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在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不朽的失眠     
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区别的标志,就是书声朗朗,朗朗书声。如果没有读书声,几乎就不是语文教学,所以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学法:朗读,朗,指声音清楚,响亮;读,指读书、念文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叶圣陶称之“美读”。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要体会、感受文章的美,途径之一就是朗读。在语文朗读教  相似文献   

17.
杨美华 《江西教育》2022,(39):60-61
<正>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内容丰富、言辞优美,而且感情真挚、发人深省。领悟文章的深刻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练达的人情、聆听作者的心声呢?有感情、有层次的朗读,即“以读为本”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重视朗读,借助语气语调、重音节奏等传递汉语声韵之美,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光华 《学语文》2013,(5):19-20
“反复”作为语文修辞方法的一种。是指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某种结构。朗读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手段,《现代汉语词典》把它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反复”朗读既是阅读教学中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也是检验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现代阅读理念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呼唤学生朗读的个性化,因为朗读是阅读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那么如何在朗读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化朗读指导,让学生读出个性,读出生命的色彩呢?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的学习,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使学生的古诗文学的更好呢?我认为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朗读,创造语境。传统的古诗文教学经验之一是诵读,我们不可使之偏废,要下大力气加强朗读,为学生学习古诗文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初步从中品尝到古诗文的语言美、音乐美、节奏美,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才可能产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有利于语感的养成,在无形中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语文素养不断提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多读。一堂课可先自由读、齐读、个人读、师范读、师领读、听录音带,多感受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