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是传统意义上的实践基本形式,它们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一直存在,并且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随着人类进入到信息技术时代,人类活动领域已向网络和网络化的方向扩展,网络空间的虚拟实践已经成为人类新的实践形式,它与传统实践形式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
"实践的基本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哲学界把实践的基本形式概括为三类: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这种分类在逻辑上很难讲通。科学实验不应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只能作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环节。应把人类改造自我的实践与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并列为实践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的社会实践 ,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因而它的基本形式必然是多样的。传统的观点将实践的基本形式区分为 :生产斗争 (或生产实践 )、阶级斗争 (或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我觉得 ,这样的区分是不够的。实践的基本形式至少应区分为 :物质生产实践、人的自我生产实践、调整社会关系实践、精神生产实践、社会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的社会实践,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因而它的基本形式必然是多样的.传统的观点将实践的基本形式区分为生产斗争(或生产实践)、阶级斗争(或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我觉得,这样的区分是不够的.实践的基本形式至少应区分为物质生产实践、人的自我生产实践、调整社会关系实践、精神生产实践、社会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5.
交往是人们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形式,交往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交往的特点是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主体间性,交往实践是其他各种实践活动的基础,交往实践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关系文明的进步,以及人自身的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实践的基本形式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认为我国理论界的传统观点把实践区分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种基本形式是不够的。丰富多彩的实践至少应当分为物质生产实践、人的自我生产实践、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精神生产实践、生活实践等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哲学界把实践的基本形式划分为三种: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这种划分,在非信息化的社会里是可以的.而当今的社会是越来越信息化的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除上述三种以外,还应该包括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与传输的活动.下面从事实和理论上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交往是社会生活中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往来与交换、相互作用和联系的活动方式或过程,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方式之一,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协调是指社会有机体的各个方面和谐一致,共同发展。交往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前提,协调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者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王晓禹 《华章》2007,1(10):31-31
交往实践是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社会关系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交往实践的观点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充满矛盾,那么人类又将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笔者认为现实世界的各种矛盾都只能在交往实践中求得解决,全球化的本质也只能在交往实践中逐渐显示,并寻求解决的路径.我国的对外开放以及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体现了当代国际间的交往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交往作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在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交往的价值和其对教育实践产生的作用,对于做好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教育哲学角度重点探讨了交往对教育主体发展和在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界定与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属于素质教育。实践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及其构成要素的认识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去考察。能力形成于社会实践、体现于社会实践、同时又发展于社会实践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缘于大学生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 ,界定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前提是认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应体现时代特征、社会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古代文学课程同样可以开展实践性教学,其基本类型有: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实践、素质提高实践.要落实古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必须树立实践意识,贯彻实践意图,养成实践习惯,形成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关键环节.此研究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构建高校实践教学"双循环"支持模型.即通过信息支持、服务支持、智力支持、操作支持、转化支持五个方面构筑实践教学的"场域",让学生在"场域"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习性",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统一于"双循环"支持模型中,为高校实践教学提供操作性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实习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高校经费和中学实际情况,各高校教育实习有各种形式,本文通过对各种形式利弊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实习形式,经实践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与审美是人的本质的双重表征。只有在感性的、能动的人的实践基础上,才能展开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的视域,并进一步凸显审美的意蕴;而人的自由自觉、对象性的审美观也必须蕴涵在实践观之中,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自觉的本性最终在审美领域才能得到解决和完善。因此,在实践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现实化的双向维度中构建美学的发展体系既是实践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美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体育教育实习基地的重要意义的再认识,分析了基地建设的政策、人才、师资、设备等保障条件,认为在新形势下建设实习基地,应该提高人们对实习基地重要性的再认识、坚持体育院系和实习基地的互惠原则、健全实习基地管理体制和完善实习基地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就实践一元论是否是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本质,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争论,从认识论、人性观和物质观三个方面可以论证实践一元论就是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对"教师实践力"研究只见散落的论点、少许的数据分析,对其系统深入的探讨在学术界还相当薄弱。教师实践力是指身处教育情境中的教师以策略性思维驾驭教育实践并与之协调、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教育的建设力,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生产力"。如果说马克思把生产力称为"物质生产力",那么实践力就是"精神生产力"。通过认识教师实践力的特质、建构教师实践力的模型、划分教师实践力的"度"并评定等级,进而建设与发展教师实践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实践”的含义,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其它唯物主义区分开来,陈述了三个观点:第一,马克思的实践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实践;第二,马克思的实践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和物的实践;第三,马克思的实践是历史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前船舶认识实习存在学生对实习的意义认识不够、教学设施不足、环境恶劣、动手锻炼的机会少、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分类分析上述问题,提出了改革评价考核方向、提高学生认识、加大教学投入、改进教学方法、尽量安排动手机会、合理配置师资等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实习质量,提高轮机工程学生船舶认识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