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经历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年前《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选择了找,我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题,总结了自己的教学工作。编辑与教研人员给我以多方面的鼓励,许多相识与不相识的朋友给我以肯定,这些都成为我在学生心田里耕耘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给我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我不知问过自己多少次。特别是身处西部落后山区的一个已有20来年教龄的我,已把《小学语文教学》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小学语文教学》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我想,我从中有如下收获: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我有幸参加了第十三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东南大学礼堂聆听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刘德武给五年级孩子上的一节课《画一个正方形》。刘老师简约、大气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摘录其中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4.
以对《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两篇课文进行组合式教学为例,探讨高中语文如何开展课文专题组合式教学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是《小学教学研究》的忠实“信徒”。五年前在朋友处切磋教学艺术时, 他把《小学教学研究》介绍给我,我顺手翻开浏览。顿时被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恰是我多年教学工作所企盼的。从此我和《小学教学研究》就结下了  相似文献   

6.
“曾几何时.我是一棵随风飘摇的小草.任凭自生自灭,毫无渴望与追求。然而。自从与您相知以来,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原来我也可以坚韧执著,原来我也可以根深叶茂……”在《小学教学》创刊30周年之际.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心灵独自。风雨携手十五载,《小学教学》给了我教学生涯中最丰盈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年轻的小学教师,近五年来,《湖北教育》与我朝夕相随,是她促我教育观念变新,帮我解决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是她给我指路,催我奋进,伴我成才。 起初,我只看那些自己感兴趣和对自己教学指导性强的栏目,如《红蜻蜓》《课例与评析》等。走进《红蜻蜓》,我可以领略教育工作者的情怀和文采;触摸《文科教学经纬》,浏览《课例与评析》,我就能与一些小语界专家学者和省内一些知名教师对话。  相似文献   

8.
我肯定不是给《教学与研究》投稿最多的作者,但绝对是与《教学与研究》联系最密切的作者之一.我与《教学与研究》有着割不断的不解情缘. 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以后,我留在了哲学系资料室工作.当时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以外,还做一些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点追踪工作,譬如做一些资料卡片、写一些内部的研究综述等.  相似文献   

9.
我喜欢向《教学与研究》投稿。从1997年起,我向《教学与研究》投了九次稿。这份刊物给我的研究事业增添了新的机会,也打开了新的空间。成长台阶,增添新机。对这样一份由著名学府主办的高水准的学术刊物,我心存敬畏。1997年,还只是助理研究员的我,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论文,还被全文转载,增添了做好研究的信心,在心理方面迈过了"畏怯"这道坎。  相似文献   

10.
我酷爱《江西教育》,她与我同行近三十个春秋。 在我漫漫的教学生涯中,她给我指路,给我开道,给我灵感;她是我的良师益友。 曾几何时,我苦苦寻思:我镇小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为何这样差?作为中心教研组长的我,有什么法子使全镇小学生语文中的阅读部分考试分数能从低谷中走出?终于,在《江西教育》中的《课文分段指导例探》、《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联系》等文章中受到了启迪:要教给学生的  相似文献   

11.
刘来喜 《小学语文教学》2006,(11):F0002-F0002
今年25岁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改革开放给中华大地带来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集中体现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她传达给教师的一个个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改革经验,犹如春雨润物,潜移默化,使身处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受益匪浅。我喜欢读书,更喜欢细细地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屈指算来,我在小学工作已24年,《小学语文教学》是期期必读。有些青年教师对我说:“这本杂志跟课堂贴得很近,尤其是‘课例展示’、‘寒(暑)假备课专辑’,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听了这话,我感慨颇多。如今,针对小学教学的各种参考资料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我在我市的三个县巡回上过一节《纸船——寄母亲》的诗歌教学公开课。课上过之后,自己对这节课还比较满意,于是就写了一篇题为《我让学生当了一回诗人》的教学体会的文章,投给了《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作为一名初中思品教师,我常常想,我到底能给予学生什么?是不断更新的知识,还是能应付考试的方法套路?这些似乎都太肤浅、太功利。我一直在探索,却不得其解。直到我遇到了《江苏教育》,她给了我答案。翻看《江苏教育》,每期"视点",都能给读者打开一个新视界;每期"课程与教学"都能给一线教师以深入思考;每期"教学一得"都那么务实  相似文献   

14.
作为部队的一名教员,我研习《孙子兵法》不仅提高了军事素养,而且对我的本职教学工作有很大启发,本文阐述了《孙子兵法》给我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的建议     
对《湖南教育》,我是有着深厚感情的。我不仅每期必读,而且在上面画了很多圈圈点点。《湖南教育》在教学上给了我不少的帮助,我感谢《湖南教育》。  相似文献   

16.
是反证,还是间接反驳?──关于《论权威》的论证方法河南荥阳县教师进修学校王文一次上课,我给进修学员讲恩格斯的《论权威》(见卫电中师教材《文选与写作》第二册),根据本文的教学重点,我给学员讲了反证法。我说:反证法就是证明与被反驳的观点相矛盾的论点是正确...  相似文献   

17.
逸农教授的《想北平》教学设计,我是又一次学习.最初学习时的感受,我直接向逸农教授本人作了汇报.同时,逸农教授也给我发来了他的研究成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的特点与内涵》.  相似文献   

18.
叶日定 《考试周刊》2011,(40):55-56
【案例背景】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参与了一位老师《平行四边形复习》的磨课和展示课的教学过程。其中一道例题的教学,给了我许多启示,现整理一下与大家一同分享。  相似文献   

19.
我接受新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改革教学任务,已经一年有余,之中体会最深的莫过于《课程标准》里所追寻的“回归生活”的新理念,这也是我在教改中所特别注重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归生活,使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让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紧地联系起来,应该是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课题。前不久,笔者观摩了泰州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三年级《父母的疼爱》一课的教学片断给了我深深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