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职校学生进行了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解职校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现状,分析网络环境下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探讨网络对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职校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现状,探讨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文章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770名职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职校学生的网络成瘾倾向比例为18.21%,并在性别、学校、年级、生源地等因素上差异显著,网络成瘾倾向者和非网络成瘾倾向者自我和谐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职校学生上网人群中可能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现象,自我和谐对职校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学生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学生学业成绩普遍不良,网络成瘾现象突出。为研究高职院校网络成瘾学生的成瘾状况、心理健康水平、成就动机水平及其相关性,通过三个量表(成就动机量表(AMS)、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开展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总样本中有13.66%的高职学生为网络成瘾者,网络成瘾学生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对职校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职校学生网络成瘾的特点及原因,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职校生网络成瘾的情况,通过分析调查的结果找出网络成瘾的特点及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编制一个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的、适用于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量表,并探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自编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对205名大学生进行测评,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确定最终题目;以最终题目为指标,对158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及其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均满意或非常满意,效度可靠;大学生网络成瘾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10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相关(r=0.326~0.374,P<0.01);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10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群体(t=5.690~7.001,P<0.001).结论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信效度较好,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的一个较为可靠的工具;大学生网络成瘾能够显著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网络使用正常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成瘾群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了解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特征状况,分析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查伊宁市3所民族中学310名学生和80名家长进行调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问卷为自编问卷.[结论]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不容乐观,其学习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网络成瘾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存在问题,加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和网络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采用《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表》和《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分层抽取的甘肃省10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在强迫性上网及上网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与健康问题、网络依赖得分上,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差异都非常显著,但藏族大学生比其他民族的大学生网络依赖轻;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网络成瘾群体在强迫症状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其余九个因子及总分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网络依赖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依赖状况和网络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采用《大学生网络依赖调查表》和《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分层抽取的甘肃省10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在强迫性上网及上网戒断反应、网络成瘾耐受性、时间管理问题、人际与健康问题、网络依赖得分上,不同民族大学生之间差异都非常显著,但藏族大学生比其他民族的大学生网络依赖轻;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网络成瘾群体在强迫症状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其余九个因子及总分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网络依赖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正确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利于他们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10):181-183
本文通过对职校生应对方式与网络使用不同状况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职校生网络使用状况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网龄、上网次数、网络使用群体的职校生在积极应对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上网时间的职校生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上都存在差异;每次上网时间较短的职校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网络使用成瘾的群体、网龄比较长的、每周上网次数比较多的、每次上网时间比较长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使用消极的方式;网络成瘾与职校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职校生的应对方式越消极,越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0.
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学生学业、身心、人格的重要因素。我国对职校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普教、职教系统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心理健康研究方法,职校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这些方面进行探讨,并对职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杨文娇等编制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验。测验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网络成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较大。结论:高网络成瘾倾向者与低网络成瘾倾向者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程文香 《科教导刊》2019,(7):188-192
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密不可分。职业学校的学生(简称职校生)作为在校学生的一部分,是未来的一线劳动者,他们的网络使用状况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职校生在网络使用方面表现出网龄较长,每周上网次数较多,每次上网时间较长的特点;男生比女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在网龄、每次上网时间上都更长,每周上网次数更多,网络成瘾群体比例更高的状况;不同性别、不同网龄、不同上网次数、不同上网时间的职校生的网络成瘾总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男生、上网时间较长者、网龄较长者、上网次数较多者网络成瘾总分更高,更易出现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职单招生与统招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异同,研究采用症状自评清单(SCL-90)、网络成瘾表和人格特征问卷(EPQ)对3708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职单招生的SCL-90问题检出率略高于统招生,单招生的敌对因子分数显著高于统招生(p<0.05);单招生的网络成瘾得分及问题检出率均高于统招生;在人格特征方面,单招生在内外向、神经质及精神质三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统招生(p<0.05)。这表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单招生与统招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影响网络成瘾的上网行为、心理健康、家庭经济、学业成绩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网行为和家庭经济状况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健康因素对网络成瘾产生显著的负性影响,家庭经济与上网行为显著负相关,但却对网络成瘾产生正向影响,上述发现都为网络成瘾干预提供了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及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的目的是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的状况和人格特征,采用Young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一、二年级高职生网络成瘾进行调查,并追踪到233份有效的16种人格因素(16PF)历史资料,结果表明233名在校高职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2.45%。网络成瘾学生与非网络成瘾学生在16PF中敢为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4个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或0.01),在次级人格因素中的适应与焦虑因素、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因素3个方面存在差异。这表明高职生网络成瘾与其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了解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69名15—19岁在校职校生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正常青少年相比差异极显著,表明职校生存在着一定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流动和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探讨两类儿童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和网络成瘾倾向的关系,使用问卷法测查了3416名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发现(1)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的网络成瘾倾向比率分别为12.99%、6.83%和6.82%。(2)初中女生的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女生,男女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得分均显著大于对应性别的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3)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倾向组与非网络成瘾倾向组相比,均存在较差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4)留守和流动儿童中网络成瘾倾向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比普通儿童的网络成瘾倾向组更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地处边疆地区的云南省某职业学校的2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边疆地区职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不仅能为今后边疆地区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对改善边疆地区职校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尤其在消极层面上,严重破坏了大学生的学习规律、生活规律和身心素质。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来源,在特定的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网络成瘾和网络暴力又加剧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对三个案例的研究分析,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并通过介入引导法、崩溃厌恶法、激发潜在责任心三种具体方法来改善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下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建议学校将"阅读疗法"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开展通过读书解除心理困惑、预防心理疾病的"阅读疗法"研究,探索独具特色的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为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