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谯伟 《教学与管理》2007,(9):105-106
法国历史学家布洛赫曾经说过:"通过过去来理解现在,通过现在来理解未来."卡尔说得更明白:"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新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课程应该坚持时代性,培养全球视野,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全面体现历史教学的本质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抑或说,为什么要研究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并非仅仅是为了"记住过去"。卡尔说:"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我们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才能理解现在。使人能够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能够增加把握当今社会的力量,便是历史的双重功能。"过去是现在的投影,在今天——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们为了和平的目的了解和研究日本的历史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行走在历史教学的路上,越逼近学教考的终点,大家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就越迫切。那么,哪些问题可称为热点问题呢?我认为热点问题应包含下列内容:一是历史学科的主干核心内容,它是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必备的知识,也是养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知识。如教材所涉及的重要的时间、重要的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概念和重大历史事件等。二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著名史学家卡尔说过,只有借助现实,我们才能理解过去;只有借助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实。现实和历史是相互对应的两扇窗户,关闭了其中任何一扇窗户,彼此的沟通就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论语》有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句话启示我们切忌沉沦于过去,过去是可以用来汲取经验的,但不可躺在上面安享现在和未来,只有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最好是做一匹永不回头的马!大步向前跑,直达终点。然而,现实中总有人感慨":要是能回到过去就好了!"他们总是幻想回到过去,沉迷于过去,最终迷失了自我。他们不知过往和现今的时空早已发生了变化,过去看似比现在好,那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张翔升 《中国教师》2011,(11):30-32
<正>"理解儿童"是儿童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者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感悟。从时间属性看,教育者只有理解了儿童的过去,才能理解儿童的现在;只有理解了儿童的现在,才可能达到儿童未来良好发展的愿景。从  相似文献   

6.
翻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我们就会发现"生活数学与实践思想"贯穿始终.如何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数学现实来组织其数学实践?是我们所有小学一线教师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当我们通过恰当的途径、采取合适的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将现实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进行有机地融合,才能促进学生在旧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康德说:"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先于经验我们没有知识,我们的一切知识都由经验开始。"推及数学教学,只有基于学生的现实经验,才可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从而真正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认识数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曾说过"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享受幸福,享受生活。"中华传统故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感恩素材,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中华传统故事来了解、传承继而发扬我们中华民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最重要的载体,研透教材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前提。崔峦指出:"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在操作层面上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如何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准确深入地研读教材、把握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于永正说:"这法那法,读不好教材就没有法;只有老师读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来。"薛法根也说:"我们许多老师都习惯于借助教学参考书来解读教材,而很少用自己的眼  相似文献   

10.
把握现在     
"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俄]屠格涅夫有人说,人的一生共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题记昨天,是一个很现实而又遥远的名词。也许,昨天你拥有鲜花与  相似文献   

11.
以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理解教育本质,会发现"教育本质"是不存在的,现实世界是多么巨大,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现象,我们没办法用"教育"一词来海涵一切教育现象,从而我们也不需要去寻找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本质的定义。我们应该以后现代主义提供的新的视角与方法,来审视一切教育问题,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赶上世界。  相似文献   

12.
决定文章的质量和命运,一般来说不是在动笔之后,而是在动笔之前。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思索,思索,再思索。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写下来的东西,就会一钱不值。茹志鹃也说:"只有当你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才能动手写作;只有对生活有了独到的见解,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才能写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先生的这句话呢?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应成为其主线,只有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才能打开自己智慧的阀门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从"问"的三个阶段入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一、理解"隐含作者"的概念隐含作者这一概念是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摘录重要句子如下:的确,对有的小说家来说,他们写作时似乎在发现或创造他们自己。正如杰萨明·韦斯特所言,有时"只有通过写作,小说家才能发现——不是他的故事——而是故事的作者,或可以说是这一叙事作品的正式作者。"无论我们是将这位隐含作者称为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安托万·普罗斯特在《历史学十二讲》指出:"历史学家站在现在向过去提问,问题针对的是起源、发展和轨迹,这些都处于时间之中。要有日期来标记。历史学是致力于时间的工作。"由此可知,时间和空间是建构历史学科的基础,只有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准确地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6.
正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怎么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是有用的呢?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呢?这确实需要我们老师去引领。所以"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成为了我们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多年的教育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如同一盏灯,能够照亮学生的心。我们应用"心"去关爱学生,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真心去理解学生。一、把真情带给学生师德之魂在于"爱",少一份指责,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它提倡"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相似文献   

19.
如果     
如果……我又在假设了。我们总是喜欢假设——咖果过去我做什么事都能更用心一点,现在会不会很优秀;如果我过去对每件事情能更留心一点,现在会不会感觉丢失的东西没那么多;如果过去我能多一点时间陪陪爷爷奶奶,现在面对着他们的相片会不会少几分歉疚……可是这些"如果"都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它不过是我们聊以自慰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时光的齿轮依旧会沿着它亘古不变的轨道转动着,过去的,只能是过去了。记得小学的时候,小A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她总是喜欢对我说:"菲菲,总觉得我们现在该记下些什么,等到将来我们可以共同回忆。"那时我还觉得奇怪——那丫头脑袋里到底装了什么?总要说出些貌  相似文献   

20.
<正>伽达默尔说:"凡是文本的意义不能直接被理解的地方,我们就必须进行解释。凡是我们不想信任某个现象直接表现的东西的地方,我们就必须进行解释……历史学家之所以解释过去的遗留材料,是为了发现其中被表现并同时被隐蔽的真正意义。"1正是如此,"历史学的基础就是诠释学"。2尼采曾说"没有事实,只有解释"。3现代美国历史学家里德认为,"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在于为当前而解释过去"。4所以,诠释之于历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