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两百年来,闽南方言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对《厦门音系》、《记台湾的一种闽南话》、《台湾闽南方言记略》、《厦门方言研究》等四部作进行述评、比较,展示了百年来闽南方言研究的重要收获,并对新世纪的闽南方言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语言研究一般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研究。潮汕方言的研究,也可以根据这样的线索,作一番历史的考察。潮汕方言的研究,首先是从语音的研究开始的。潮汕方言语音的研究,要追溯到闽南方言关于所谓“十五音”的研究。公元1800年,福建泉州人黄谦编了《汇音妙悟》一书。这是一部按闽南话的十五  相似文献   

3.
福建、台湾两岸人民同根 ,文化同源。作为族群意识、文化载体的两岸语言和方言几乎完全相同。除了高山族的民族语言和少数的其他汉语方言外 ,台湾绝大多数人说的都是通称为“福佬话”的闽南话 ,以及客家人所说的客家话。台湾的闽南话主要是明清之际从福建闽南地区大规模流传过去的 ,台湾的客家话也在大致同时从粤东四县地区传播进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 (香港朗文出版 [远东 ]有限公司 ,1 987年 )里 ,分布于台湾台北、基隆、宜兰、彰化、南投、台中、云林、嘉义、台南、屏东、高雄、台东、…  相似文献   

4.
从壮侗语族的bbdd看汉语方言海南话的bbdd和化州话的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语言学家安德烈·G·奥德里古尔(Andre G·Haudricourt)在《历史和地理怎样可以解释某些语音上的发展》①一文中说:“有些音位在地理上是有局限性的,例如前带喉塞音的浊塞音只见于亚洲东南部:海南、广西、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我在《海南岛海口市方言中的吸气音》②、《海南方言中的喉塞音》③两文中曾论及汉语闽南方言海南次方言中的bb和dd.在《化州话的d》④一文中又曾说明,汉语粤方言高州次方言化州话的声母系统中有舌尖齿龈不送气浊塞音d,化州话的d与广州话的t相对应,与中  相似文献   

5.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八音定诀》是一本还没有引起学术界注意的闽南方言韵书。从内容看,它反映的是近百年前的厦门话的语音和词汇,和其他闽南方言韵书有明显的不同;从体例看,它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在闽方言的韵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对于我们了解一百年来厦门话的变化,了解闽方言韵书的演进都有很大的价值。本文试就《八音定诀》的内容、体例和特点作一个概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漳州方言也叫“漳州话”、“漳州腔”、“漳州音”,是汉语闽方言闽南次方言的一个大支系。本文以漳州市区话为主体,将漳州话和普通话的词语作简要比较,从构词方式、词的来源、词义范围等方面找出漳州方言与普通话在词语上的主要差异,进而分析二者各自的词语特点。  相似文献   

7.
《彙音妙悟》是第一部闽南方言韵书,记录的是两百年前的泉州音,在闽南方言音韵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从作者与成书年代、版本、音系等几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仅为闽南方言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鹅埠“尖米话”不属于闽南话、客家话,也与广州话有别,是粤东地区一种比较特殊的方言。在语音上,尖米话保留了较多粤语成分,也有些与客家话相同的语音特点,并显示出受闽南话影响的痕迹。研究尖米话有助于人们了解汉语方言的演变以及因不同方言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变异现象。本文拟从语音上对鹅埠“尖米话”与广州话进行比较,力求体现该方言特点并探求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渡江书十五音》是一部珍贵的闽南方言韵书。其编排体例是先分韵,后分调,再依照声母“柳边求去治,波他曾入时,英门语出喜”的顺序排列。其成书年代不会早于清代,它的音系性质反映的是闽南语漳州音。该韵书在保存字的本义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暗合《说文解字》之处颇多。  相似文献   

10.
以厦门土白圣经《亻自兮救主耶稣基督兮新约》(1898)的音系分析为基础,归纳一百年前厦门话的声、韵、调系统。通过与厦门话和《汇音妙悟》中"鸡""关""箴""箱"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韵类例字进行音读对比,得出《亻自兮救主耶稣基督兮新约》的音系基础是同安话,并兼有其他闽南次方言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