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就高。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王华 《考试周刊》2010,(21):64-64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也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科学家作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在有兴趣时。往往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使大脑皮质得到营养物,能把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都调动起来,使之积极化,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底蕴,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智力的发挥,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教材的兴趣”。可见,浓厚的兴趣能有效的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的探求知识、研究规律、把握方法,从而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本文试图就如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做论说。一、着眼于趣1.意趣从…  相似文献   

4.
<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当他对所学的功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  相似文献   

5.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孔子这句话揭示了提高学习效率的秘密,即学习兴趣。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现代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得出了同意的答案,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作为一名现代的师者,特别是教授英语这样一门相对枯燥,缺少变化的课程,就更要从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好之、乐之,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做他最感兴趣的工作时,  相似文献   

7.
廖晓倩 《考试周刊》2013,(24):146-146
<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深以为然,试想一个人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连兴趣都没有,他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并且把它做好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就是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自古以来,教育工作者都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谓学习兴趣就是指学习者对学习对象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喜欢和爱好的心理,兴趣是促进人们去发现、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据我认真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初中生有75%的人对语文课不太感兴趣.所以,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心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指出了兴趣爱好的重要性.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成功的几率也高;做不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心理学表明,一个人在有兴趣时,往往伴随着血液循环的亢进,使大脑皮质得到营养物,能把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都调动起来,使之积极化,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9.
悟与恒     
张万明 《快乐阅读》2011,(2):109-110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话是非常明确的。他告诉我们,明白学习的好处的人不如对学习产生兴趣的人学得好,对学习有兴趣的人不如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人学得好。这话可是至理名言。不过,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必须有坚持到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并开发思维,也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而一个人在集中精力做事情的过程中的快乐也会影响到他的精神状态乃至性格,才会真正的发挥出他的潜力。有句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对于中专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意思是讲学习知识和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的人接受得快".它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取得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热爱学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班主任教学生涯让我深深体会到,做好班主任工作,也应该"知之,好之,乐之".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动的起源.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他主张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刘成群 《课外阅读》2011,(12):146-14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动力,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开发思维,也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而他在集中精力做事情的过程中的快乐也会影响到他的精神状态乃至性格,才会真正的发挥出他的潜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特别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则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稳定倾向.它不但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而且对于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古今中外的人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孔子也十分重视学习兴趣,认为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吴思文 《成才之路》2012,(29):39-39
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一个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细致地学习。历史学科伴随着初中生度过三年初中生活,因而,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显得十分重要。下面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曾经说“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科学研究还表明,对于感兴趣的东西,人能发挥其才能的80%,而不感兴趣的东西,人只能发挥其才能的20%左右,所以,《实用教育心理学》(杨宗义主编)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8.
孔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就是说,不论干什么事情,有兴趣就好办。愿意去干是干好的前提。一个人本不想干的事情,如果强其所难,很难设想他能干好了。学生学习政治课,也是如此,兴趣是关键。要想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和内心需要不足,便会缺乏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兴趣。一个学生如对某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他就会形式强烈的求知欲,他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倡导让儿童"从做中学";[2]有着幼儿教育之父之誉的福禄贝尔(Froebel)提倡游戏教学法,他认为:"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