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对调查研究的统计分析,基本掌握了目前吉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情况及现状,对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为了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我国政府实施了大学生村官计划。从近20年的实践中,大学生村官计划切实优化了当前农村队伍的结构问题,有效的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从而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动力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社会主义支持视角下分析,当前女大学生村官在大学生村官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女大学生村官工作适应、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展开了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志坚  韩新宝 《学会》2011,(3):13-16
大学生村官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受思想观念、适应基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重视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积极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在大学生村官培养中的帮扶带动作用,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既所谓大学生"村官"。标志着这项工作通过十几年的探索,已正式启动。这是党中央针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村官”,是指到农村村级行政单位担任一定职务的高校毕业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人才和技术,如何培养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应具有怎样的知识结构,已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从农业科技发展的角度浅析大学生村官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其应具备的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工程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村官工程计划"是当前我国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实施的一项新举措.从制度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着手,对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支持制度、选拔制度、培养制度、出口制度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景荣 《中国科技纵横》2014,(23):256-257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意义。随着村官计划不断推进,大学生村官发展受微观个体因素、基层社会、宏观政策的影响所遇到的困境也日益明显。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从村官的选拔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的多元博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鹏 《未来与发展》2010,31(2):79-8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大学生“村官”政策作为其中重要的战略举措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面临着制度层面的博弈;大学生“村官”群体也面临着复杂的自我博弈、与村民的博弈以及与村干部的博弈等。如何协调各种利益博弈,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将是未来大学生“村官”政筻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华夏星火》2008,(6):57-57
王宗礼(右二)与镇、村干部边走边谈,相处十分融洽。今年25岁的王宗礼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大寺路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去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的王宗礼被选派到高原土乡当村主任助理。由于思想活跃、善于琢磨,王宗礼很快赢得了村民的认可。近两年来,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强农牧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青海省实施了"高校毕业生进村任职服务"计划,到目前已有近800名大学生"村官"到农牧区任职服务。大学生"村官"不仅为农村带去了新思想、新知识、新观念,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智囊团,而且使村级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得到优化,促进了村级组织建设,进村任职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学生村官队伍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村官如何迅速成长成才,对培养农村基层后备干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归纳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8种基本类型的基础上,通过对西北、西南以及青藏地区典型模式的分区域比较,总结我国西部地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以期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模式选择与实现途径的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中国邮政改革的背景,本文从社会福利角度考察邮政运管效率与战略问题,提出了中国邮政的相应农村发展策略。结果表明:保障农村邮政普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采取满足农民需求的邮政农村发展战略,提高邮政运营效率,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减少社会矛盾,体现社会公平并促进邮政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实施,对提高农村住宅建设技术的整体水平,提升住宅的功能与质量,改善农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了农村住宅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的定义和目的,构建了农村住宅建设技术创新体系,并从法律、组织、资金、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村住宅建设技术创新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庭结构变化、土地制度改革及劳动力乡城流动,农村传统养老保障功能严重弱化。为了有效满足农村养老需求、推进新农保试点扩面、实现新农保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需求为导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规模进行测算与优化研究,运用社会保障精算建模方法构建农村养老需求测算模型和新农保筹资规模测算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对模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和政策因素,制度初期新农保筹资规模能够较好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需求,而随着农村养老需求增长与老年抚养比加大,现行制度框架下新农保筹资规模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养老需求。根据单一参数和组合参数调整的新农保筹资规模测算分析结果,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筹资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增强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制度推进,加强缴费补贴激励效果、稳步提升个人缴费率,引入基础养老金变动机制、增强养老金基本保障功能,根据区域经济差异、合理调整筹资模式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农村信息化现状发展入手,介绍了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及战略举措,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模式,并对我国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文化意义进行简单阐述,说明了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宪章 《科教文汇》2020,(10):171-173
一九三二年初春,著名戏剧家熊佛西带领一批北平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系师生满怀热情地奔赴河北定县,开始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定县乡村建设运动实验区进行历时五年、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戏剧研究与实验。深入审视不难发现,乡村建设运动与农民戏剧实验、晏阳初主导的平教会和熊佛西等戏剧同人之间的相互影响贯穿实验始终,但是二者之间有规约限定和支持配合,更有戏剧艺术的自主创新突破,异中求同、同中见异,呈现出双向互动的近乎均衡的态势,由此共同构成了1930年代知识分子参与文化启蒙与民族复兴的动人景观。  相似文献   

17.
光伏扶贫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中国8个省的1251户有效农户问卷,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光伏扶贫对促进乡村振兴在村级治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以及农户生活等维度的政策效应,并通过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替换变量等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①光伏扶贫能够显著提升村级产业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但对提升村级治理的政策效应不显著.②从户级农户生活...  相似文献   

18.
张利国  王占岐  魏超  高云霄 《资源科学》2019,41(9):1703-17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村域多功能发展及管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契合点和新路径。本文通过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村域各项功能及多功能指数展开评价,利用纵横对比法识别村域主导功能及短板功能,确定各村域的发展类型,并提出了差异化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村域农业生产功能、居住生活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及生态保育功能的空间分异明显;②山区村域多功能指数整体不高,且各村域差异不大;③通过识别各村域主导功能及短板功能,建立发展类型划分规则,将研究区划分为极化发展型、主导发展型及综合发展型3大发展类型,并进一步将极化发展型细分为4类发展亚型,将主导发展类型分为3类发展亚型,最终对各类发展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本文从村域多功能视角探索乡村振兴策略,为中国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借鉴,也有利于拓展地域多功能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多功能研究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宿瑞  王成 《资源科学》2018,40(5):958-966
村落空间网络是以农村居民点为节点、线性设施为依托、节点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复杂网络。开展村落空间网络及其节点中心性研究能够理清节点在网络中的关键位置与影响范围,为农村居民点规划建设、整体网络结构优化提供理论借鉴。本文以重庆市江津区燕坝村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与方法构建村落空间网络,进而辨析网络中心点及其辐射强度与辐射范围,厘定出农村居民点体系优化重组模式。结果表明:① 村落空间网络具有典型的非均衡层次结构、小世界特征与无标度特性,网络整体的联系程度较低;② 依据中心点的辐射能力划分其等级,形成Ⅰ级中心点、Ⅱ级中心点和Ⅲ级节点共同作用的网络节点体系;③ 基于此,从“整体-局部-个体”3个影响层次,构建了中心村(Ⅰ级中心点)扩散型、基层村(Ⅱ级中心点)增长型、散居农村居民点(Ⅲ级节点)挖潜型3类优化重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邓美 《学会》2010,(1):3-8
"乡村治理"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学者们不但从学理的角度分析了乡村治理的应然状态,也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了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当前既有的研究成果认为,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和公共空间的缺失是导致乡村治理中诸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通过对NGO农村发展项目介入乡村社会的行动逻辑和实践理念的分析,结合YNGO在G村、L村两个项目点的实地考察,认为NGO农村发展项目的介入是解决当前乡村治理中诸问题的一种新的路径,是实现"乡村善治"的一股有效的外源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