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忙碌的养育中,转眼间孩子已步入社会将要成家立业了。当年看着他走进教室的背影,心想:教师的儿子成优秀生是没问题的。但在孩子成长中,我也和别的家长一样,面对孩子的种种“不听话”,一时乱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只有一个童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想当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以下是我多年来悟出的一点数育体会.供家长借鉴。  相似文献   

2.
当第一次看见儿子像模像样地背着书包,挥手再见,随其他孩子步入校门的背影时,心中触动很大:孩子大了,已开始离开我们的怀抱,“扑闪着他的小翅膀需要独立练飞了”。同其他家长一样。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多是迷茫的。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孩子只有一个童年、人生只有一次,在孩子身上不能进行不成功的尝试!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适合孩子性格的教育方法。以下是我的一点教育体会。  相似文献   

3.
微名人     
《小读者》2012,(5):67-68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教育孩子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的,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一次咨询中,一位家长哭诉:“我为了孩子几乎牺牲了所有:辞了工作,放弃了爱好,减少交往等,没想到孩子居然成了这样。”泪水中饱含委屈和埋怨。咨询结束,看着这位家长的背影,我想起网上引起热议的张一得事件。张爸爸的情况和这位家长几乎一样。在他们看来,一旦有了孩子,就必须牺牲自己的很多东西,否则就对不住孩子。  相似文献   

5.
那天我走在街头上,看见一群十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当中有几个头发颜色鲜艳,发型怪异。仔细一看,我发现其中有个背影很熟悉,当这个熟悉的背影转过身来时,我认出了他,他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没有完成小学学业的孩子。当时我愣住了,他长高了,头发有些长。  相似文献   

6.
细节更贴心     
一天课间,我匆忙下楼梯,耳际蓦地飘过一声"老师好"。当我反应过来循声望去时,一个孩子的背影已经在楼梯间逝去。我定定地望了一会儿,怅然若失,不禁感叹:这无意的"不屑一顾",不知是否会伤害一个礼貌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我们一直在倡导要用微笑面对孩子、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孩子,可事实上我们有时却连一个正视的眼神都做不到,类似的"不屑一顾"不胜枚举。早晨入学时间,在校门口总有七  相似文献   

7.
延伸     
1.听孩子们朗读《背影》 我看见了南宋村的孩子们 低矮的教室里 他们打开了课本,朗读起《背影》 是十二个孩子,用南宋村的空气和口音 他们读着别人的父亲 感到很陌生,声音有些乱——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心理失衡,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由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既要对单亲孩子给予关爱,又必须培养其自强自立,教会孩子正确面对人生,促进孩子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宝振 《教师》2010,(29):22-23
在当今社会,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心理失衡,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由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既要对单亲孩子给予关爱,又必须培养其自强自立,教会孩子正确面对人生,促进孩子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你可曾看到她为你开夜操劳的背影;你可曾闻到她为你泡的咖啡的香气;你可曾感受到她注视你背影时温柔的目光……孩子,你眼中的泪花是否能温暖她冷漠的心?  相似文献   

11.
妈妈的背影     
在我的脑海里,几乎什么都是模糊的,唯有妈妈的背影是清晰的,给我的印象是那么深,那么深……人家的孩子经常看到的是妈妈的笑容,而我经常看到的却是妈妈的背影。那高高挽起的头  相似文献   

12.
汤效荣 《宁夏教育》2014,(12):53-54
朱自清的《背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回忆性纪实散文,具有很多美点,比如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匠心独具的选材、灵巧回环的结构、质朴含蓄的语言、冷暖和谐的色调等。但《背影》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今天相比已发生了近百年的变化,教师如何引导才能使新时代的孩子为那个泪光中的"背影"而感动,才能使课堂学习更有效?尝试让家长参与到孩子学习此文的过程中,同交流、共感悟,可以带动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体悟,从而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背影     
读朱自清写父亲的那篇散文《背影》时,我年纪小,只觉故事极平淡。父亲给儿子买橘子也值得感动?估计同学们跟我情商差不多,没人能理解一个背影所能承载的人世悲欢离合。人与人面对面时习惯戴上面具隐藏内心,转过身面对自己的时刻,无需再掩饰,所有真情都会在那个默默无言的背影里赤裸流露。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更新知识、全面接受信息的时代。这要求我们的孩子必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以应对一切新的变化,适应社会。同时这也对我们的父母、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突出,比起他们的父辈,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探求的欲望也更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15.
妈妈的背影     
在我的脑海 里,几乎什么都是 模糊的,唯有妈妈 的背影是清晰的, 给我的印象是那么 深,那么深…… 人家的孩子经 常看到的是妈妈的 笑容,而我经常看到的却是妈妈的背影。那高高 挽起的发髻,那修长的身材…… 妈妈是个医生。早上,我还没吃完饭,妈妈 已经推开家门去上班,背影消失在门外。晚上,  相似文献   

16.
王泉根 《家长》2008,(11):32-32
孩子在考试中面对试卷时,不可能向任何人请教,只能独立思考问题。所以,要想让你的孩子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在平时培养他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朋友在QQ空间写了一篇日志——《顶撞风波》,是关于孩子犯错后大人严加指责而孩子出言顶撞的事情,末了写道:"面对邻里、亲戚,家长欲树立自己的威严,就必须让孩子放  相似文献   

18.
两千年前的一汪秋水边,风轻轻地拂过芦苇荡,浮起一片秋光。庄子身后,是请他为相的楚国使者。面对荣华富贵,庄子“持竿不顾”,依旧陶醉于悠然的隐者生活,只留给使者上个背影,坚挺直立的背影。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年九月到,又到新生入园时。 开学初,入园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就像是一场“激战”。孩子大哭大闹,家长悄悄抹泪。许多家长总爱从窗口“窥视”孩子的活动,宁可上班迟到,也要趴在窗外看孩子几眼。有时,孩子的背影早已消失在走廊尽头,也许孩子早已投入到五彩缤纷的游戏里,  相似文献   

20.
初稿 站直了做人 两千年前的一汪秋水边,风轻轻地拂过芦苇荡,浮起一片秋光.庄子身后,是请他为相的楚国使者.面对荣华富贵,庄子"持竿不顾",依旧陶醉于悠然的隐者生活,只留给使者一个背影,坚挺直立的背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