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飞夺泸定桥》(第十册第9课)一文生动地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作者以感人、细腻的笔调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飞夺”(抢时间、攻天险)这一重点来记叙。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能战胜一切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步骤如下: 一、初读课文、理解思路。1.揭题、审题。①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大渡河和泸定桥的位置,并让学生联系学过的有关长征题材的课文,简介“飞夺泸定桥”战斗的时代背景。②让学生说出“飞夺”一词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发挥板书作用突破教学难点──谈《飞夺泸定桥》的教学江苏徐州市民主路小学贾传泳《飞夺泸定桥》是前单元“理清文章的条理”训练的延续,也是达成本单元训练重点“按情情发展的顺序写”的一个极好的范例。所以,在这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受到红军...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在这方面,我作了一些尝试。现就《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抓住课题,训练听说能力 《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生动地叙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课题实际上就是课文内容的凝缩。教学伊始,在介绍历史的背景后,教师针对课题提出以下问题。①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②红军夺取泸定桥为何称“飞夺”?“飞夺”的“飞”体现在哪里?红军又是如何“夺”的?③事情的结果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学建议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张晓华《飞夺泸定桥》一课,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英勇夺下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全文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思想感情,是一篇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5.
《飞夺泸定桥》一课,记叙了红军在长征中的一次战斗经过。教学本文时,我们抓住“飞”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6.
教学《飞夺沪定桥》这课,普遍的做法是:抓住“飞”(抢时间)、“夺”(攻天险)这一重点,讲述红军是怎样夺下泸定桥来表现红军的不畏艰险英勇善战,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最近,对课文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以上教学,仅仅是抓住了“飞夺”的表层意思,如果我们能跳出各种资料对这课分析上的思维定势,从字里行间去把握本文中“飞夺”的内涵,就不准发现“这“飞”中含智,这“夺”中寓勇。因此,对于该课文的教学,不仅要抓“抢时间攻天险”这个重点,而且要通过这两件事中有关重点字、词、句的剖析,让学生从“飞”中见其“智”,从“夺”中感受其“勇”,潜移默化地悟出红军战士的大智大勇来。一、析处境看决策,“飞”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北上抗日,不怕困难飞夺泸定桥的感人事迹。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全文分三大部分。1-3节讲了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赶在敌人前面夺下泸定桥;4-8节讲了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飞夺泸定桥的经过;第9节讲了军夺取泸定桥后.奔赴抗日前线。其中红军如何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永往直前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抓住文题,探明中心文题是文章的窗口,我们根据不同型的课文,抓住文章的题目,让学生反讨论,探视出文章的中心所在,再让学预习通读。例如《飞夺泸定桥》一课,课里“飞夺”是课文的中心所在。这里的飞”既表明大渡河天险难渡,又说明了务的艰巨性。指的是红四团跟敌人抢时间,飞速前进。“夺”字在这里既说出攻打泸定桥的艰难,又表明了红军战士的无畏、拼搏精神。指的是红军战士英勇奋战、强攻猛打。指导学生阅读时抓住“飞夺”这条主线,教师加以引导,课题为什么用“飞夺”?各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让学生预习通读课文,反复…  相似文献   

9.
白文祯 《山东教育》2005,(10):24-25
《飞夺泸定桥》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的壮举,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气概。学生能正确理解“飞”“夺”二字的含义,感悟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是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运用对比的方法,读议结合,层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邮票以其五彩斑斓的画面、小巧精致的造型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受到人们的青睐。它的价值不仅限于欣赏和收藏,而且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激活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信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邮票因其独特的表现力,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飞夺泸定桥》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邮票《飞夺泸定桥》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红军战士铺桥、冲锋的情景,并引导学生把红军战士奋不顾身攻占泸定桥的经过叙述出来。这样不…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谋求人民的幸福而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它是第2单元“理清文章的条理”这一训练重点的进一步落实和深化。作者按照“夺桥原因→→抢时间(飞)→攻天险(夺)→渡河成功”的思路,有条有理地记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文章的重点是“抢时间”和“攻天岭”两个部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在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时候,还应注意根据事情的特点,抓住重点来写。因此,它又是对第九册第5单元“详写和略写”这一训练项目的复习巩固。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熊建峰 《湖北教育》2000,(12):29-29
策略之一:鼓励质疑问难。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索,常有发现,常有创新。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质疑的方法主要有: 1.找题眼。找出题眼,由此发问。如《飞夺泸定桥》一课,可以紧扣题眼“飞夺”提问:①泸定桥是什么样的?②为什么要“飞夺”?③怎样“飞夺”的?④“飞夺”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导入: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冲破了敌人无数次围追堵截,经过万水千山,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今天学习的课文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2.读题。让学生讲“飞夺”是什么意思?谁飞夺泸定桥?结果怎样?  相似文献   

14.
结合课堂内容。学完语文第十册第15课《飞夺泸定桥》以后,一部分学生感到意犹未尽:红军夺取泸定桥后,怎么又“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呢?后来怎么样呢?为此,我因势利导,找来几本关于红军长征的书让这些学生看。后来,他们谈起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草啃树皮、...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2002年12月第1版)第十册《飞夺泸定桥》一课,课文开头是这样的:“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教学之余,我思考这个句子,认为这种说法欠妥。现述陋见,以向同行请教。通过对本学期社会学科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的初步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红军夺取泸定桥这一事件发生在长征途中。上述说法,很容易误导学生认为红军长征是为了抗日,使学生对学过的历史知识产生混淆。从历史教科书中可以知道,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左”倾路线统治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的,是一次战略大转移。虽…  相似文献   

16.
写文章要抓住重点,突出中心。讲解课文也要注意这一条。《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通过记叙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歌颂了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为了突出这个中心,我是这样讲解的:人们常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意思是说,标题集中地反映着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之前,我抓住标题认真琢  相似文献   

17.
建湖县芦沟乡陈吴小学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因地制宜,大力倡导直观教学,并系统地建立起直观教具200余件。他们的直观教具有:教材中的插图和挂图;补充绘制的图片、幻灯片,如《飞夺泸定桥》加画了一幅“红军飞夺泸定桥示意图”,标出沪定桥、铁索桥的  相似文献   

18.
上课了,我走进教室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飞夺泸定桥》。”接着,我向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彩色图片,说:“这就是——泸定桥。”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瞪着图片。  相似文献   

19.
赵健 《黑河教育》2009,(1):55-55,60
《飞夺泸定桥》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件渲染、情感升华等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难、  相似文献   

20.
注重课前探索,激发学生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教《飞夺泸定桥》一课之前,利用幻灯、电视等手段,让学生从图画中直接感受当时的情景,感受到飞夺泸定桥的艰难。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红军又是怎样夺下泸定桥的呢?学生对这一历史事情的经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切希望了解课文中的内容。这时,教师再借助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把他们引入新课,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掌握课文中的内容。  注重课中探索,引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在课中探索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一环,学生在集体分组讨论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