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往的研究中,“什么”表否定多从语义、语用及其否定机制来进行研究,对能进入此构式的语言成分较少进行分类研究。本文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能进入“什么A不A”的形容词的语义特点、“什么A不A”结构的句法位置及其共现成分。“什么A不A”结构在互动交际过程中表达否定立场,即表达对当下语境中“A”出现的合理性的否定,其特点在于体现了两个立场主体对某一立场客体的不同认知结果。“什么”的反问功能与“A不A”的语义结合是这一结构表否定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都能进入“什么A1+A2+An”、“A1+A2+An什么的”,两个列举式都具有“列举末尽”义,在表达上拓展了信息量。“什么A1+A2+An”在语用上强调列举项的代表性,列举项为单项时受到严格的限制,代词“什么”能概括已列举项和未列举项。“A1+A2+An什么的”在语用上强调未列举项的类同性,助词“什么的”只概括未列举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替代某个对象、例指性用法、否定用法、特殊意义等四个方面对比了汉语“什么”和韩国语“”的虚指用法,寻找出了“什么”和“”在虚指用法下的对应和不对应的规律及其对应形式。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宋玉柱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由“V+什么”构成的问句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一种是表示问原因,句子重音都落在动词上,如“你跑什么”,意思是“你为什么跑?”;另一种是以问句的形式表示制止,重音落在“什么”上,而且后边往往接上表示制止的句子,如“你跑什么?别跑了!”。郭继懋先生在谈反问句的类型时曾经谈到了“……什么”和“……什么……”结构,  相似文献   

5.
“想A不A”是湘潭方言中常用的格式,蕴含着[+选择]的语义特征。能进入此格式中的动词“A”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想A不A”在句中具有凸显焦点的作用,它有三种与之相类似的格式。其形成原因主要爱语义表达、语言趋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X什么X”句式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否定的反问句式。该句式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句式中“什么”两端的词语相同,主谓结构是其基本的句法结构;该句式的基本语义特征是表示否定,具体的句子中有一些具体的语义特点;该句式否定语气强烈,主观感情色彩强,具有表达不满与谦逊、客气的双重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蔡康永 《课外阅读》2009,(16):45-45
“这有什么用?”几乎是很多爹娘最爱问的一个问题。“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8.
"既A又B"、"既A也B"的异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A又B”和“既A也B”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结构.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1680万字语料为基础,对“既A又B”、“既A也B”进行了形式、意义考察,以期进一步明确两个格式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汉语“什么”构成的反问句的结构入手,找出了汉语“什么”所构成的反问句在韩国语中的对应形式,以及在不同的语用意义中的汉语和韩国语的句法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它是由“甚“演变来的.后来,“什么“的用法逐渐增多,形成了现代汉语中这个功能丰富的代词.  相似文献   

11.
只要留心观察,每一天都有新发现!欢迎“创粉”积极参与投稿,将你们有趣的新发现、个性的新素材、专属的新感受同全国的小朋友分享!下一期“今天写什么”由你说了算!人们常说,文章有个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开头确实重要,但更不能忽略了结尾。写作文讲求“凤头”和“豹尾”,“凤头”是要出彩,“豹尾”则强调有力。出彩的开头固然重要,但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什么"与"什么是教育"是两个不同的命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做出区分.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探讨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揭示的是教育的本质,而"什么是教育"则讨论的是教育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是什么"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什么是教育"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只有清楚二者的区别,才能把握教育本质,警惕大量"非教育"及"反教育"行为,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相似文献   

13.
汉语里有一种特殊的表否定的句子.例如: 1.日本这样,你还学什么日语. 我们抽象为"V什么X".语法界普遍认为"V什么X"的消极意义是由"什么"一词带来的.(吕叔湘1992;邵敬敏、赵秀风1989;寿永明2002;李一平1996)然王海峰(2003)指出"‘A什么B'结构式是人们在言谈交际中为表现主观性而采取的一种语法化形式".这一观点很有意义,但他局限于词的范围,如吃什么亏等.然实际语料中远不限于此,如例1.  相似文献   

14.
詹姆士认为,自由意志论者与决定论者在对待自由意志的问题上都是不足取的。从“责任”的角度来看,二者最终都将不予承担责任。詹姆士认为,必须在其实用主义的意义下来讨论自由意志问题。在詹姆士看来,只有当意志自由能使我们“更好些”,能给予“解救”,自由意志问题才是有意义的。詹姆士的根本意图在于将哲学从形而上学的是什么的言说中转移到实用主义的将是什么之中,这一转移,具有范式转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什么     
曾经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场合.做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的我被要求当场“简单扼要”地说出来,“文化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17.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什么都行”就是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干好的意思吧。既然是魔女商店嘛,那自然是“什么都行”了!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什么"是用得比较广泛的一个疑问代词,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探讨"什么"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对汉语词汇的教学和习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有一类人叫“淘衣族”。顾名思义,就是买衣服的人。她们为了追求时尚品牌,觉得买正品不划算.就去市场淘“A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