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4月12日-15日,清华大学召开了题为“远程教育、远程学习和21世纪教育发展”的国际研讨会。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75篇,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93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际远程教育协会(ICDB)主席A.R.Trindade教授、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IACEE)主席FrankBums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高等教育项目专家王一兵教授和教育部、人事部的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致开幕词。电大系统中,中央电大以及上海、浙江、贵州、江苏、齐鲁石化公司等电大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会…  相似文献   

2.
4月19日上午,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访问清华大学,并与包括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在内的学术大师进行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国际     
正郑守仁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7月8日,在捷克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大坝委员会第85届执行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守仁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郑守仁自1994年担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以来,长期负责三峡工程的设计工作。在授奖仪式上,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安东·斯莱斯高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奖励》2007,(7):76-76
继"2005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 2005)"在京成功举办之后,由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的"2007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 2007)"于2007年6月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为期三天。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白春礼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本次大会得到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等单位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高校管理项目、香港浸会大学林思齐东西方学术交流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大学管理国际研讨会于 4月 1 2日至 1 4日在清华大学学研楼召开。我校校长王大中院士任大会主席 ,胡东成副校长任副主席。教育研究所所长江崇廓教授、对外交流中心主任崔国文教授任秘书长。来自海外 1 3个国家和地区的 38名学者及国内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院校 3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校各院、系、及校办、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处等有关部处领导也参加…  相似文献   

6.
2004年10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大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这是由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发起的,是蛋白质组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水平最高的年度国际性会议。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主席Samir Hanash担任大会共同主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国际蛋白质组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在内的30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NHUPO)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的主要项目——“人类肝脏蛋白质计划”的牵头人贺福初担任本届大会主席。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蛋白质组——生命真谛的诠释”。那么,蛋白质组为何有如此魅力吸引了全球科学家的“眼球”呢?  相似文献   

7.
动态 美国国家工程院2007年度会议举行 美国国家工程院(NAE)2007年度会议于2007年9月29日~10月1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以及其他嘉宾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举行了新院士和外籍院士的说明会.工程院主席Craig R.Barrett做了"NAE如何影响国家政策"的演讲;工程院院长Charles M.Vest在演讲中谈到了"NAE的使命是创造领导力".工程学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性和面对21世纪的不同挑战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志新院士     
《邯郸师专学报》2010,(3):F0002-F0002
于志新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1953年8月10日生于北京,原籍江苏金坛。197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并留系担任助教工作。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9.
8月31日,在陕西西安举行的亚太先进网络APAN(The Asia-Pacific Advanced Network)学会第24届大会上,本刊总编辑、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正式接任新一届APAN学会主席。据悉,这也是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国际互联网学术组织主席职务。  相似文献   

10.
2006年3月20日,“21世纪初期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研究”研讨会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鲍利辛柯夫院士率领13人代表团到京参会,中国参加会议的十几位学者分别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主席、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部章新胜副部长出席了会议并讲话。此次研讨会是中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于2004年5月签定的教育合作项目“21世纪初期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8月10日至12日"首届技术促进教育变革国际会议(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through Technology,EITT2012)"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John Burton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国际华人教育技术学会主席、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格分校杨浩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韩锡斌副院长主持。  相似文献   

12.
1999年4月13日-15日“远程教育、远程学习与对世纪教育发展”国际会议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次会议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O)、中国教育部、中国人事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单位共同支持的。国际远程教育协会(JCDE)主席A.R.Trindade教授、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IACEE)主席F.E.Burris教授特邀在会上作报告。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主会场还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分会场进行了实时的对话,日本早稻田大学校长奥岛教授及“全球虚拟大学”项目的专家在东京以远程方式参加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4篇…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4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清华大学考察。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1月25日,中国工程院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由中国工程院朱高峰副院长主持.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工程院院士韦钰,国家人事部党组成员、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理事长庄毅,清华大学前校长、两院院士张维,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左铁镛应邀在会上作了相关的学术报告.有关方面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远程教育、远程学习与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国际会议,我谨代表清华大学和大会组织委员会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对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和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两大国际学术组织对会议的积极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28日,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TsinghuaU-niversityAssociationofHigherEducation;缩写:THAHE)正式宣布成立。校长顾秉林院士被推选为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学会章程规定,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是学校广大教职员工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接受清华大学的领  相似文献   

17.
顾秉林 生于194 5年,吉林德惠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196 5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70年大学毕业并留校工作。1973年3月~1975年7月和1978年9月~1979年9月,先后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究生班学习。1979年赴丹麦Aarhus大学留学,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副系主任、系主任,美国Notre Dame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 0 0 0年3月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2 0 0 1年3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2 0 0 3年4月起任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教研究》2023,(8):I0002-I0004
7月30日-31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怀柔雁栖湖成功举办。共有来自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位嘉宾现场参会,有65位高水平大学校长围绕“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主题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杰,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宇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斯蒂芬尼娅·贾尼尼作视频致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杜玉波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23日,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周其凤等领导到会祝贺并做了重要讲话。吴启迪为第二届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第二届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由来自高等院校、企业的教授和专家共31人组成。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任主任委员,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皓明教授兼任秘书长。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挂靠在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20.
此篇译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部一九七五年出版的《化学教学新趋向》第四卷。这篇论文是为一九七三年九月在波兰召开的改进化学教育的国际会议而准备的。作者是波兰科学院自然科学部主任、兼该院光谱学委员会主席、化学科学委员会副主席;又任弗罗茨瓦夫大学教授、兼该大学化学院院长;作者又是纯化学与应用化学国际联合会分子结构与光谱学委员会的名誉会员、欧洲物理学会分子物理学分会的成员。在一九七三年召开的改进化学教育的国际会议上曾担任该会组织委员会的成员。作者在这篇论文中,从回顾近代化学的发展和展望其前景出发,介绍了化学重新分类的创议以及许多国家化学改革的趋势,为化学教师和有关学科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篇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