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冯春园 《双语学习》2007,(11M):210-210,212
在作为“三幕日本悲剧”里一幕的《蝴蝶夫人》中,普契尼使一完美的东方女子形象——“蝴蝶”深入人心。而华裔作家黄哲伦巧妙的把这部名剧容入他的剧本《蝴蝶君》,并颠覆了这一根深蒂固的东方妇女形象。本文在解析“蝴蝶”形象的同时从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背蒂两个方面来探讨西方男人对东方女子形象幻想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女勇士》中无名女人形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塑造了“无名女人”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本文通过分析无名女人的形象,揭示了汤亭亭对传统性别政治的挑战,对华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性别压迫的反抗。  相似文献   

3.
"不可靠叙述"是当今西方叙事学最热门、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其中主要分为修辞方法和认知(建构)两种研究方法,将在修辞方法理论的视域下来分析华裔美国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无名女子"这章中的不可靠叙述以及不可靠叙述的三大功用:形象刻画、主题体现、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语境、西方文本镜像与华裔女作家笔下,美国华裔女性身份的认同和叙述方式具有现实符号与文化符号之间的差异性.三代美国华裔女作家的创作风格存在内在精神之间的传承关系,这反映了华裔女作家作品与其生存心态和文化心态之间的多元对应关系.美国主流文化中华裔女性群体形象的出现既是华裔女作家女性视角下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文化关照,也是华裔女作家对西方主流文化对华裔女性认知定式的抗争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林燊 《海外英语》2014,(16):166-167
伍慧明在其代表作《骨》中塑造了正面的华裔美国人莱拉的形象,从而提出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应该是超越中美文化差异的。该文运用拉康的镜像理论,从他者的角度解读莱拉为自身构建华裔美国人身份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6.
该文简要概括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特殊之处,分析了其与美国主流文化中“中国形象”的差异以及不同华裔作家笔下塑造出不同“中国形象”的原因。着重提出了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塑造的四个层面,即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并总结出华裔美国文学中“中国形象”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的创作恰恰处于欧美后现代主义兴起的时期,因此她的小说不可避免地烙上了后现代主义的印记.《女勇士》中“无名女子“和“花木兰“的描写,采用了“复调叙述“、“拼贴“和“互文“三种创作手法,这些叙事技巧带有浓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8.
“生民视角”是华裔美国作家通过界定、书写和明确华裔美国人的身份,以便对抗东方主义主流话语强行赋予华裔美国人的文化形象,来实现“还我美国”的社会政治目标。汤亭亭借助赵健秀所提出的“生民视角”看到的华裔美国人的实际问题,在《孙行者》中为怎样才能实现“还我美国”这一最高目标提供了一个答案。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对阿新形象的塑造。通过对华裔社区的建构和华裔主体的构想,触及了建构华裔身份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女性形象构建:解读《女勇士》中的女权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塑造了五个女性形象:花木兰刻苦修炼,建功立业的形象;蔡琰身处异乡,不甘沉沦的形象;勇兰刻苦求学,努力向上的形象;无名女子违背封建礼教,以死抗争的形象;月兰恪守妇道,软弱无能的形象。剖析这五个女性形象,表达了女性应自立、自尊、自强的女权主义思想。这一女权主义思想是贯穿《女勇士》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形象为切入点,对迪斯尼动画电影《木兰(Mulan》)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女勇士》对“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运用和重构进行对比分析.迪斯尼借用中国民间传说,将本土文化的原材料进行市场和价值观层面的双重“改造”,从而使“他者”文化遭遇了身份改写.与之相比,在华裔作品中。”花木兰”形象虽然同样被作者重构,但它们呈现的是华裔作家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所作的文化协调和整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女勇士》将母亲的“讲古”与叙述者的想象巧妙结合在一起,以对话性叙事结构表现一个华裔少女寻求自我身份的过程。而叙述者主体身份的建构是在与现实和历史人物的对话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抗拒的抉择中和中美文化的融合中完成的。这部作品开启了华裔文学与美国主流文学、文化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在《女勇士》和《中国佬》中对文化符号的运用,阐释了其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并不代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而是被赋予了指涉华裔群体在美国社会中的族裔身份和揭示与华裔密切相关的美国历史和社会背景的真实面貌的双重内涵。  相似文献   

14.
汤亭亭的《女勇士》已被奉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但由于论者观点角度的不同,该书属于自传还是小说一直没有明确的论断。该书以自传出版,却与传统自传的写作方式相违背,有论者认为是对传记艺术的创新,也有论者将其跟华裔的身份政治联系起来,认为汤亭亭同意将小说作为自传出版是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屈服。通过对上述两种观点加以分析探讨,指出无论属于自传或小说,该书的意义在于它有效地传递了华裔的声音,并为少数族裔如何在白人话语占主导权的社会里构建自己的话语树立了新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角度理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是一部充满对话的复调小说,它以文化之间的对话为主题,以母女之间的对话为枢纽,建构起了一张对话的网络,为各种思想意识提供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反映了少数族裔建构自己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汤亭亭在《女勇士》重述了中国三国时期女诗人蔡琰的故事作为她处女作的结尾。她以一种轻松浪漫的笔调叙述蔡琰的俘虏经历,把她刻画成一个敢杀汉人的勇士,甚至把她又改写成一个汉匈两族文化差异的调和者,这些大胆的改写塑造了一个具有后殖民杂交性的蔡琰故事。这个故事的杂交性表达了作者对于华裔美国人打破自己失语沉默境地的渴望,隐喻着两代华裔美国人的矛盾的和解的可能,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国种族之间相互融合与理解的期盼。  相似文献   

17.
By analyz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first immigrant American Chinese women and their America-born children as well as the inner emotional dilemma within the second immigrant women,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conflict manifested by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Woman Warrior,demonstrating the American immigrant women's depression,desperation and bitterness in their adaptation to a new circumstance.  相似文献   

18.
电影《红颜》讲的是陷入精神困境的中国女人的故事,是一部关注女性生存和命运的电影。导演李玉站在一个女性的角度来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都投注了深厚的女性情感,从探寻小云的精神出路入手,揭示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一个女人》描写了有着民主自由意识与个性解放觉醒的主人公叶子,为了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经历了种种阻碍,最终在封建专制政治与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的压迫之下惨遭失败。其悲剧既有社会责任,又有个人责任。在作者所设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叶子这一人物形象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可以说她就是经过明治维新洗礼的“新”女性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铁凝小说《大浴女》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不仅挖掘暴露了人性中的自私、狭隘、仇恨报复、情欲的放纵等丑恶,而且刻画了人类在自我忏悔、道德超越中体现的人性的善良美好。《大浴女》在人性善恶的纠缠与搏斗中表现了人类真实的生存境遇,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