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化的发展内生于经济增长,其产业结构、土地结构、劳动力状况以及制度性因素都对城市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深入分析世界城乡人口迁移状况以及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特征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正面临结构转型的严峻挑战。从经济结构转型看,当前中国已处于"工业化高级阶段",经济结构持续向好转型非常困难,将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以及"中等收入陷阱";从社会结构转型看,由于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加之因制度约束导致的"半城市化"问题严重,城乡差距缩小及城乡社会结构融合面临重重困难;从人口结构转变看,由于特殊的人口转变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未富先老"、劳动力年龄结构问题、劳动力供给进入"刘易斯转折点"等,将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农民工市民化既是结构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结构转型的重大问题。无论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无论是加快城市化建设、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还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社会融合;无论是应对"未富先老",解决未来中国的养老难题,还是应对"刘易斯转折点",顺利渡过劳动力供给难关,这些都迫切要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城乡二元制土地制度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关键。本文主张:政府应当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为国家所有制,实现城乡土地一体化;建立农村建设用地交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而耕地免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制度;保障农民获得长久的土地使用权,并允许自由买卖。由于农村土地对农民具有生活保障作用,所以城乡土地一体化改革须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之后才能进行。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的城市化是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农民土地产权不明确的背景下发生的,与此相联系的许多制度导致农民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并使之成为了一个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把农民权益状况作为衡量城市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5.
土地整治是提高耕地利用率、发展现代农业、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保护耕地红线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宅基地置换补偿机制不合理、农村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民参与监督土地整治的意识不强等都影响着农民权益的实现.通过让农民分享土地置换后增值收益、建立并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以及加大财务公开力度等措施,能更有效的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链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以城镇为逻辑起点的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和城市的再城市化.农村城镇化既是后二者的基础,又是乡城转换的较高级阶段.城镇处于城乡之间承上启下.与农村城镇化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以土地使用权永久性流转为重点,搭建农民社会保障平台;以强化城乡二、三产业为先导,扩大产业吸纳能力,为非农人口参与社会保障创造经济条件;以"家庭账户"为核心建立城乡社会保障衔接基础;实行梯级递进的结构形式,即政府全供型、政府半供型和自供型的,集城乡社会保障为一体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1985年以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远远高于世界一般水平。此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严重缺失。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经济转型等条件下,农村失地农民和出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民对土地换保障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土地换保障就是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地征地补偿,把失地农民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自然人,转化为具有劳动技能和购买能力的市场人(不是贫民),为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8.
失地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一个中国当前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文章对中国农民失地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指出农民失地是现行征地制度之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抗风险能力弱,心理失衡,易引发群体性动乱,影响社会稳定。但它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有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解决。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路径是:消除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制度性排斥;以土地换社保;改革征地制度,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允许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进入市场流转。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按照中央的部署,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体制与机制将在2020年基本建立。西部丘陵地区多是偏远的农村,自然条件不好,经济比较落后,产业化发展不足。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的西部丘陵地区如何实现土地流转与城乡统筹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位于西部丘陵地区的大水湾村,因地制宜,选择了茨竹种植和生态养殖为主导产业,对土地实行了流转,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并提高了土地的比较效益。大水湾村城乡统筹、土地流转的成功试验为西部丘陵地区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在某种程度上是农民工问题。农民工对社会的贡献远远大于其所享受的权利。农民工的标签是社会对之绝对剥夺和相对剥夺的结果。摘掉标签,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它需要制度创新和安排,以及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它对农民具有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观念、政策、法规、监督机制等制度性原因,使广大的农民在非农用地流转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经济利益,生存空间受到威胁,必须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非农用地征用、补偿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否则稀缺的土地资源将要受到灾难性破坏。  相似文献   

12.
西部开发中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成为西部开发中农业和农村工作扣心任务,西部开发中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实现优质化、区域化、多元化、产业化和城镇化。西部开发中要开拓农业开发思路:发展“商品农业”、“灌溉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和“荒漠农业”。通过大力宣传教育,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强化政府的科学规划职能,增加对农业的投入;鼓励组织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实现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和农民 ,即“三农”问题 ,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则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从经济学理论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受资源禀赋、体制及制度、市场风险和人力资本等四个方面的约束 ,并源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体制与经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和减轻农民负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进程、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的“一个思路 ,三条出路”是当前主要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4.
睢县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我们主要描写了睢县方言的音系,概括其声韵调的特点,列出声韵拼合表。  相似文献   

15.
姚建伟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18-19,61
城乡差距扩大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挑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管理体制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和有力措施,扼制城乡差距扩大,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改革,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群体数量不断增大,失地农民市民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社会融合理论视角,当前失地农民市民化面临经济性、制度性和心理文化性障碍,应从改革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就业培训制度,搭建社区融入组织平台等层面为其融入城市社会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率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研究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效应非常重要。通过对河南省2005-2017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人均GDP、城镇化率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及实证分析,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来与城镇化建立联系,剖析城镇化视角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的提高能够缩小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且降低城乡收入绝对差距的扩大速度,从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完善征地补偿制度的角度来维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的力度越来越大,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失地农民,加上现有征地补偿模式不合理,越来越多的被征地农民出现失地、失业、缺少生活保障的境地,很大一部分失地农民转变为城市贫民,这给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埋下了一个重在隐患。因此,在完善征地补偿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以民为本,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补偿标准,创新就业补偿方案,建立包括失地农民在内的社会保障补偿机制,并把三结合起来,保护好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 ,特别是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近年来农民收人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 :既有农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持、农产品的商品率低的根本原因 ,也有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慢、农民外出务工机会减少、农民负担依然较重的其他原因。要增加农民收入 ,从短期看 ,既要想方设法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又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长远看 ,主要应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减少农民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从总体上有利于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但作为"逆淘汰"式转移,也造成了高素质农业劳动力外流,影响了"三农"问题的及时解决。而农民工从城镇"回流"和返乡创业正好弥补了"逆淘汰"式转移的不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质与社会资本,有力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