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是我国的佛教四大名山,可谓游人尽知,但对佛教十大小名山却知之不多。我国佛教十大小名山分别是: 天台山天台山的最大寺院国清寺为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天台宗祖庭。栖霞山南京栖霞山栖霞寺为  相似文献   

2.
天台宗与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两个重要宗派。禅宗早期主张藉教悟宗,天台宗则强调解行并进。六祖以后,禅宗提出教外别传,天台宗则以教立宗。晚唐以降,禅宗依靠其对世俗势力的影响帮助天台宗恢复经典,天台宗则以经教的优势为禅宗提供教理方面的助益。两宗关系呈现出一个各自独立发展到相互对立到相互合流的过程性展开。  相似文献   

3.
梁海 《天中学刊》2004,19(4):67-69
柳宗元一生推崇天台宗,天台宗思想自然渗透于他的诗文创作中。柳宗元山水作品中贯穿的无情有性的认知态度、卓然孤存的生命理念、止观双休的修行方式三个不同层面的天台宗思想成为化解柳宗元生存困厄,领悟自我生命,重振士人理想的有力认知武器。同时,由于天台宗思想的融入也大大增加了柳宗元作品的哲理内涵,使他的诗文变得更加厚重深邃,耐人寻味,从而奠定了他一代文学大师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项敏 《台州学院学报》2012,(2):10-11,17
近代以来天台宗在东南亚的传播,主要有法师南渡各地进行弘法,建立或借助佛寺、学院、佛教会等传布天台教义,以及与港台、欧美等地天台宗事件相互联动等途径。同时,东南亚各国僧众近年来陆续来华参访与研讨,成为天台宗传播的另一种方式。百余年来天台宗僧众的努力,促进了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海内外天台宗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天台宗是我国第一个,将音乐融入到佛教仪轨中的佛教宗派[1]。佛经思想的传播和发展离不开佛教音乐的影响。天台宗佛教音乐在我国佛教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天台宗佛教音乐的概述,萌生,发展过程和对佛教传承产生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天台宗佛教音乐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禅宗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心宗,天台宗为思辨理论、定慧双修的佛语宗.两者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着种种关系天台宗对禅宗的创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创立后的禅宗与天台宗一方面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又展开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形成和发展加以分析和论述,以期扩大对五台山的宣传。  相似文献   

8.
作为智顗生前的助手及其圆寂后的接班人,灌顶在天台宗发展史上举足轻重。可以说,天台宗创始于智顗,但却成熟于灌项,这有三方面的表现:他将智顗一生所宣讲的“天台学”整理结集成文字流传后世,使天台宗有了自己的文字经典;他为智顗集史作传,使天台宗有了自己的教主;他将还不太为人所熟悉的“天台学”与当时在社会上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涅槃学”进行融通,引导大批“涅槃学”的信徒皈依于天台宗,使天台宗有了自己的组织体系。这最后一个方面体现了灌顶在佛学上的创新以及对智顗的超越,并最终使天台宗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既有理论体系又拥有较多信徒的有组织的佛教宗派。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佛教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典型体现,其伦理效应主要体现为劝善戒恶、敦风化俗、和谐人际关系、保护环境、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等方面,对五台山文化圈的形成,对五台山地区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代天台宗,知礼以山家派主将的身份参与山家山外之争,“辟异端而隆正统”,因此而彪炳于天台宗史,而同门遵式长期隐晦于天台宗史。根据遵式一生的史实,从三方面确认遵式在天台宗中的地位:发挥了天台智额的“法华忏”及“四种三昧”等忏法原理,为后人提供了忏仪规范;把智频的观心念佛和观想念佛世俗化、生活化,推动了“台净合一”;坚守天台宗的基本佛教思想命题,卫护了天台宗的地位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诞生于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的天台宗,作为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其佛宗思想体系不仅直接影响了之后建立起来的三论宗、华严宗、禅宗等宗派,而且其用于各种仪轨的佛教音乐也对其他宗派的仪轨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天台宗佛教音乐所形成的宗教、历史、社会背景等以及佛教音乐的特征对天台宗祖庭国清寺的佛乐文化进行初步探索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面临海洋竞争、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以海上名山文化著称于世的天台应充分发挥自然、人文和历史文化的资源,加快文化的产业化、现代化步伐,再展历史辉煌。这对浙江省以至东南沿海改革开放中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性具实相论与天台宗美学思想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形成的,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佛教宗派,它在两千年中国佛学的发展进程中,以其久远的历史,圆妙的思想,缜密的判教,完备的观行,成为汉地佛教的义学高峰,天台化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天台化的组成部分的天台美学,因具有人生美学的内容,而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天台宗人“天下万物,唯人为贵”,而人又以“心为贵”的人本观点出发,来看待宇宙人生。它在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中,又特别重视对人的心灵的叩问,它以叩问心灵的本真为归缩。从而以心灵美学的形态体现出人生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4.
道教自秦汉开始就在越中发展道场,会稽到天台一线濒临大海,适宜道教的发展,到唐朝其影响达到高潮,出现了一代宗师司马承祯,深得唐朝中央之重视,促成许多诗人慕名来游越中天台。佛教在越中的兴盛主要在南北朝时期,其主要人物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到唐朝佛教天台宗风靡大唐的思想界、哲学界和宗教界。流风所及,僧俗人士无不从风而靡,这亦促成了大批文人来游越中天台,为唐诗之路的形成和兴盛提供了持久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台州以天台山得名,故天台为台州之通称,到宋初方才作为始丰县的新县名,由此天台一名承载了山名、州名(通称)、县名等丰富的地域意义。历史上台州人士在交往中喜欢自称籍贯为天台人,而外地人亦喜欢用“天台人”称台州人士的籍贯,由此历史上台州名人籍贯确定就易成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县(市区)争夺的问题。解读台州历史名人故里,确定其籍贯可依靠历代台州地方志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天台集》是有关天台山的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送别诗在该总集中占有较突出的比例。从《天台集》所收送别诗可以看出天台山文化在唐宋时期的主要传播者是帝王、僧道和文人,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帝王提倡、僧道游方、文人与僧道交游、文人游览,正是这四种传播方式的合力推动天台山文化走向繁荣。因此,以传播学的角度观之,《天台集》所收送别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作用,有助于我们了解天台山文化在唐宋时期的发展与传播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丁式贤先生在《新台州》杂志2012年第9期著文《南宋天台九宰相》,文中称,“当时成丁人口仅5万余的天台县,就有宰执9位,其中左、右宰相及相当职务4位,副相5位”。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除贾似道之外,其他8位,有些不是天台人,有些虽是天台人,但不是宰相及相当职务,也不是副相。  相似文献   

18.
《袁氏世范》作为重要的训俗名著,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其主体是关于家庭方面的内容,包括家庭人际关系、家庭财产、家庭外部关系等,深刻反映了宋代基层社会的现实状况。宋代俗训的产生同宋代社会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宋代的家训著作相比,俗训在写作缘由、适用范围、社会影响等方面均有自己的明显特征,对官府强化基层统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