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藤野先生是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呢?它涉及如何来确定文本主要人物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重新审视《藤野先生》一文,我们要跳出纯粹的这篇课文,把它放到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部大的散文集中考虑,最终的结果是让《藤野先生》一文具有了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我的《读<藤野先生>》(发表于《语文教学参考》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一文,浙江师院陈祖楠、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刘善良等同志谈了一些意见(同刊初中版一九七八年第四期),现把这些意见归纳几条,也谈点意见。一、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这是历来有争议的问题,总起来说,一种意见认为主要是写藤野先生的,另一种则认为主要是抒发爱国主义感情的。我的意见是前者,因为事实上作者的主要笔墨是用来写藤野这个人物的,文章的题目也表达了这一点。如果把我这个意见打个比喻,便是:《藤野先生》是一株树,藤野这个人物就好比树的主干,其它的——如陈祖楠所列举的许多,这里不赘述——都是树枝和树叶。我有一个笨拙的设想,如果我们对小学生讲述一下文章的内容,然后问他们: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呀?  相似文献   

3.
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颇多。然而,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是毋庸置疑的,尽管有人认为它不是本文的主题或唯一主题。时隔多年,再读《朝花夕拾》,细品《藤野先生》,心中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藤野先生是鲁迅年轻时留学日本在仙台读书时的副班主任。文中,他是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一位循循善诱的教师。更重要的是,他正直无私,心胸宽阔,毫无民族偏见。这样的先生自然让富有爱国思想的鲁迅为之感动。从文章内容来看,藤野先生是文中的重要人物,但不是唯一的人物。应当承认,文章从头到尾都是在写“我”的见闻和感…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和收入《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琐记》《范爱农》等篇目一样,似乎可以归入写人的记叙文一类的。写人的记叙文有多种写法:一种是开门见山地把人物点出来,如《阿长与山海经》;还有一种是先写一件事情,把要写的人物带出来,如《范爱农》;还有一种写法就是先写一些看似无关的事,在读者等得心急的时候,才把主要人物引出来,藤野先生的出场,用的就是这种写法。本文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和收入《朝花夕拾》的《阿长与山海经》《琐记》《范爱农》等篇目一样,似乎可以归入写人的记叙文一类的。写人的记叙文有多种写法:一种是开门见山地把人物点出来,如《阿长与山海经》;还有一种是先写一件事情,把要写的人物带出来,如《范爱农》;还有一种写法就是先写一些看似无关的事,在读者等得心急的时候,才把主要人物引出来,藤野先生的出场,用的就是这种写法。本文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6.
《藤野先生》的主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认为“本文并非主要写藤野先生,是歌颂藤野为主;也不是表现中日人民友谊为主;而是以表现作者寻找救国救民的爱国道路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主的。”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首先,不应把鲁迅写作藤野先生》的思想基础当作文章的主题。作品中体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只是反映了问题的共性——作者写作《藤野先生》及其他许多作品的共同思想基础,不能看成《藤野先生》这一作品的个性。其次,从选材看,《藤野先  相似文献   

7.
《藤野先生》一文写的是不是藤野先生,有人认为作者所写的不是藤野先生或者不完全是藤野先生。然《藤野先生》一文写的是藤野先生,这一观点是无可争辩的。  相似文献   

8.
此系藤野先生(鲁迅名作《藤野先生》中人物原型)得知鲁迅去世后写下的追忆鲁迅的章。  相似文献   

9.
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已有两三次。教学过程中免不了对这篇文章作一些分析与思考,越想越觉得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表现藤野先生的某一方面的品质,而是借对往昔的回忆,激励自己的斗志。藤野先生只是一个线索人物。  相似文献   

10.
教师以《藤野先生》中的重要虚词为抓手,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情节,通过虚词揣测人物情绪,透过情绪感悟人物情感,进而使藤野先生的品格更明晰地展现于学生眼前。  相似文献   

11.
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如同行走于旧时代的街巷,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故事,都在向你娓娓道来那个年代的人间万象.《藤野先生》是鲁迅为数不多的以人物命名的篇章,也是写老师的,而且是一名日本老师,足以见得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之大.这篇文章中,作者详写了与先生的交往的几件事,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方法,其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刊物(包括《中学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这一北一南两家权威)和参考书都说藤野先生是《藤野先生》的中心人物,同时又说“全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不但自相矛盾,而且不符合文章实际,不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既然《藤野先生》“全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中心人物怎么会是藤野先生? 是鲁迅从属于藤野,还是藤野从属于鲁迅?答案是后者。更明白地说,对藤野先生的态度是表现作者爱国主义思想的一个方面。鲁迅之所以特别敬重、特别怀念,并且以他来激励自己,就因为他“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军国主义的日本,在歧视中国的氛围里,唯独他没有民族偏见,希望中国强盛起来。尽管鲁迅如此敬重藤野先生,但还是不到毕业,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为的是要从事文学救国。时事电影的放映是鲁迅作出如此重大抉择的直接原因。在这一点上,藤野先生的作用远远不及电影里  相似文献   

13.
服饰,是人们衣着穿戴的总称。初中课文中,许多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物的服饰的恰当描写,收到了不同的表达效果。一、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藤野先生》文中藤野先生的服饰是“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是扒手”。揭示了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认真的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的研究从鲁迅《藤野先生》一文的题目入手,以《鲁迅手稿丛编》中的《藤野先生》原稿和前人对手稿的研究为依托,对由"吾师"到"先生"这一称谓语的修改进行了原因分析.又从原稿修改的角度对两种题目修改可能性进行探究,指出原题目为"吾师藤野"而非"吾师藤野先生".最后分析鲁迅先生在修改题目时的思路以及进而探求鲁迅《藤野先生》这...  相似文献   

15.
《藤野先生》文中多次运用对比,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其中相同人物不同方面的对比、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等对理解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藤野先生》可以作为人物回忆录的范本来学,尤其是写平凡人物,可以得到不少启发。记人的作文,起步的时候,通病是空洞无物,后来懂得了要写几个典型事例,内容就具体了。拿自己的作文跟这篇《藤野先生》相比,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高明处,可以明白应该学习什么。  相似文献   

17.
近来,读了一些关于语文第十册《在仙台》一课教学的文章,获益不浅。但对于这课的教学重点问题,我们却有些不同看法。现在提出来,向有经验的老师求教。很多谈这一课教学的文章都把教学重点定在对藤野先生这个人物的刻画上。诚然,这篇课文主要是写藤野先生的。如果撇开小学语文通用教材这个特定的条件,那么把重点定在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上,无疑是对的。可是,《在仙台》并不是刊登在一般的少年儿童读物上,而是编在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七单元这个特  相似文献   

18.
正【课型】精读引领课【学习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藤野先生》,"语文主题学习"丛书168页《我的一位国文老师》、213页《我还感觉到他的手温》。【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内容。2.精读品味,学习文章多角度表现人物的方法。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课前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文章《藤野先生》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废墟下的课堂》《零分之约》《汉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1999年第3期发表了曹家标先生《〈藤野先生〉的中心意思是爱国主义思想吗?》。其文认为:“《藤野先生》一文中,统摄全篇的中心思想应该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厚的怀念之情。”此后,《中学语文》2000年第1期又发表了张德勤先生的争鸣之作《〈藤野先生〉的中心应该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一文的主题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如果说本文的中心是表现鲁迅的“爱国”,他为什么要用三分之一的文字刻画藤野这个人呢?如果本文为了表达鲁迅对藤野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他的深切怀念,那么,没有刻画藤野先生的三分之二的内容是不是可以删掉呢?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再走近作者,走入文本,通过分析文字来思考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使思路得以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