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除去玻璃仪器上化学污迹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做完制氧实验后,试管内壁出现黑褐色污物;做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后,试管内总沉积着一层红色铜;洗涤后的玻璃仪器在存放过程中若与保护层铁制件接触一段时间后会附上黄褐色锈迹;木材(煤)干馏后试管内有炭迹。试管内这些化学污迹不清除就成了“一次性”使用试管,弃之是一种浪费。为此,介绍锰迹、铜迹、炭迹的除去方法,供实验工作者参考试用。a.锰迹除去方法。锰迹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污迹,其洁净方法有如下几种。①浓盐酸法。用少量浓盐酸浸泡,可以片刻除迹。如果稍微加热可加速除迹过程。反应原理如下:MnO2+4HCl(…  相似文献   

2.
1.取试管一支,倒入40~50mm高的萘粉。将温度计靠近试管壁插入萘粉内(附图,课本是插入试管中间)。由于萘粉是热的不良导体,如果温度计插在试管中间,则靠试管壁的萘吸热已达熔点进行熔解时,温度计指示的萘仍在继续升温。温度计插试管边缘,能有效控制试管内温度和水浴锅温度温差过大引起的不良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试管内壁会留下黑色褐色污渍.用常用的洗涤方法很难除去.大量的斑渍影响到试管的透明度,再次使用时,也不便于观察反应发生的现象.由于难以洗掉,有的实验员和教师将这些试管弃之不用,甚至扔掉,这实在是可惜.如果不小心将高锰酸钾洒落在实验台上,掉在地板上,残留在水槽中,以及沾在手上,都难以除去.用抹布擦拭后,也会使抹布变成黑褐色.长期盛放高锰酸钾的试剂瓶,都会留下紫褐色的污迹.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制取少量的SO2是用Na2SO3固体和浓H2SO4混合加热制取.制取SO2后的其它产物应该是Na2SO4或NaHSO4;不论是Na2SO4还是NaHSO4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但冷却后总是在试管内形成一种蜡状的固体,这种蜡状的固体难溶于冷水,它沉积在试管的底部就像熔化的蜡烛一样很难用冷水刷洗掉·这种蜡状的固体是什么物质呢?天津市红桥区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000例>>指出:硫酸与硫酸钠加热到100℃蒸发冷却,可在溶液中得到Na3H(SO4)2的沉淀(此话依原文之意改写).在实验室制取SOZ时;试管内所加的浓HZSO4一般要将Na。S…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试管内壁会留下黑色褐色污渍。用常用的洗涤方法很难除去。大量的斑渍影响到试管的透明度,再次使用时,也不便于观察反应发生的现象。由于难以洗掉,有的实验员和教师将这些试管弃之不用,甚至扔掉,这实在是可惜。如果不小心将高锰酸钾洒落在实验台上,掉在地板上,残留在水槽中,以及沾在手上,都难以除去。用抹布擦拭后,也会使抹布变成黑褐色。长期盛放高锰酸钾的试剂瓶,都会留下紫褐色的污迹。锰渍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锰酸钾以及少量的高锰酸钾。如何除去呢 ?笔者经过多次实验、对比,发现有以下两种方法是…  相似文献   

6.
一、结晶过程的热现象在用硫代硫酸钠做溶解吸热实验后,将其溶液加热继续加添硫代硫酸钠溶质制成过饱和溶液(溶液中不能残留固体溶质),放在不受振动的地方冷却备用。待溶液冷至室温时,令学生用手接近试管(不能动试管)证明透明的硫代硫酸钠过饱和溶液是冷的。然后用镊子取一小粒硫代硫酸钠晶体投入溶液中去(或小心拿起试管猛地一振)。在轻微的“嘶”的一声后,透明的溶液则瞬间就变成硫代硫酸钠固体结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这时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二册p.76页的“实验:研究萘的熔解过程”。实验后,试管中残余的萘一般不易清除。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乙醚或四氯化碳可以溶解萘,在洗试管时只要在试管里加入少量的乙醚或四氯化碳溶剂,即  相似文献   

8.
1对铁锈蚀条件的探究铁锈蚀到底与哪些条件有关呢?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图1铁锈蚀(1)将一支大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把1根洁净干燥的铁钉放入其中,然后向大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能吸水的固体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用橡皮塞立即塞住试管口放置,如图1(A)所示,使铁钉与干燥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而不与水接触。(2)在一支大试管中放入1根洁净的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经迅速冷却的蒸馏水(以除去水中溶  相似文献   

9.
实验与制作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师化学教材中用以说明浓、稀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 2.实验步骤及现象: (1)铜与稀硝酸反应 ①在大试管中加1/3药匙碳酸钙粉末,然后慢慢加入10mL左右的稀硝酸,同时盖上插有玻璃管,玻璃管内插有铜丝的胶塞,但这时铜丝不和稀硝酸接触,试管内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来除去大试管内的 空气,待大试管内无气泡生成时,抽动铜丝与  相似文献   

10.
(一)用硝酸铜制氧化铜: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少量(约一粒米大)的硝酸铜晶体,滴入几滴水,加热并旋转试管,使管壁内形成一层均匀的氧化铜薄层,加热使管内的二氧化氮和水分除尽后,加入干燥的木炭粉。按课本上的装置进行加热,几分钟后,试管壁上就有一层紫红色(或亮红色)的物质形成。澄清石灰水也变浑浊,(试管事先洗刷很干净的话,可形成铜镜),为了证明紫红色物质是铜,待试管内物质冷却后,倒去剩余的木炭粉,用水冲洗木炭粉,再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加热之,管壁上的紫红色物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全一册 (人教版 )介绍的方法做该实验时 ,效果不佳。为此 ,我将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现介绍如下 :1 操作先称量试管总物质的质量 ,再如图 1所示固定在铁架台上 ,加热 ,待反应开始时撤去酒精灯 ,可观察到白磷继续燃烧 ,有大量白烟生成。反应完后 ,白烟凝成固体附在了试管壁上 ,待试管冷却后称量 ,反应前后 ,天平平衡不发生变化。图 1A 硬质试管B 玻璃燃烧匙或者是 表面被氧化的铜丝C 白磷D 少量水或沙子 2 实验关键白磷只能取火柴头大小 ,水或沙子的量要适合。3 优点操作方便、简单 ,反应物质无损失 ,现象明显。质量守恒…  相似文献   

12.
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第5步在三支试管中滴入1~2滴碘液,然后摇匀。按实验原理推断冰水和沸水浴中的试管都应变蓝色。而实际实验现象只有冰水中的试管变蓝,而温水浴和沸水浴中的试管不变蓝色,实验失败。经过查阅资料后将实验略加改动:在实验第4步结束后将沸水浴中的试管冷却后再加入碘液,实验能获成功。这说明碘与淀粉反应受温度的影响,下面本人设计了实验探索温度对淀粉与碘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或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  相似文献   

14.
一、防装置漏气装置连接好后必须检验气密性 ,避免因装置漏气而长时间收集不到氧气。二、防试管破裂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 ,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药品中蒸发出的水分凝结为液态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加热时要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避免因局部受热温度过高引起试管炸裂 ;实验结束后应让试管冷却至室温再用水清洗 ,防止高温的试管在水中骤冷而破裂。三、防倒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 ,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再停止加热 ,防止水槽中的水因负压而倒吸。四、防收集的气体不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要让水槽中的气泡均匀…  相似文献   

15.
在中专及高中课本中,都有Cu与浓、稀HNO3反应的演示实验,这些反应简单易行,但不能控制,实验中生成的气体毒性较大,污染环境,影响师生健康。为此我在教学中以可控和减少污染为目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一、实验装置二、实验药品浓HNO3、稀HNO3、Cu片、NaOH溶液。三、实验操作方法1推动试管A中钢丝绳(钢丝绳可以通过塞子上下移动),使Cu片浸入浓HNO3中,此时试管A中产生红棕色NO2气体,同时,溶液变为蓝色。2当试管A中的红棕色气体充满后,把钢丝绳提升,使Cu片脱离浓HNO3,试管A中的气体通过导管进入试…  相似文献   

16.
一、理解实验基本原理,正确应用于操作【例1】(2004年高考江苏卷)鉴定DNA时,一般先将被鉴定物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015mol/L的NaCl溶液的试管中,搅拌后,再加入试剂,混合后将其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待试管冷却后,若其中溶液颜色为,而对照组试管中溶液为无色,则可确定被鉴定组为D  相似文献   

17.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另外,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观察到现象后,反应不能及时停止,只能等到硝酸或者铜片反应完,以免造成对药品的浪费;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过快,产生的NO2可能外逸污染空气。  相似文献   

18.
正确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先后顺序,既可以减少许多麻烦,又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现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供同学们复习参考。1.用酒精打加热试管时,要先均匀加热,后固定加热,以防试管局部聚热而炸裂。2.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应先调零点,后称量,以使称量准确。称量时要先加质量大的破码,后加质量小的破码。这样,操作简便,节省时间。3。稀释浓H。SO。时,应先取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然后再将浓H。SO‘沿着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以防液体“暴沸”,致使酸液溅出。4.做固体与液体反应的实验时,要先往容器中装…  相似文献   

19.
铜和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演示湖北省团风中学(436100)汪晓红一、改进目的中学教材以铜与浓硝酸反应来验证浓硝酸的氧化性。其方法是:将铜放入试管中,然后向试管里加入浓硝酸,观察现象。教材演示方法有3点不足:1.铜与浓硝酸反应在敞口容器里进行,放出的NO2...  相似文献   

20.
1.将配有双孔胶塞的烧瓶(或大试管)装入适量浓HNO_3,固定在铁架台上。胶塞上的双孔一插入玻璃导管,一插入盘有罗旋的铜丝。 2.制取气体时,打开弹簧夹,将铜丝向下推进,与浓HNO_3接触,反应即开始,有NO_2气体生成。可用集气瓶直接收集。集气瓶充满后,将铜丝向上拉起,脱离浓HN0_3,反应即停止。同时将弹簧夹夹好,防止有少量N0_2气体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