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4):44-45,27
根据对武夷学院校区黄泥垅水库7个监测点的水质监测结果,对武夷学院校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夷学院校区地表水水质CODcr、BOD5、NH3-N等指标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于熵权信息的模糊物元法对渭河宝鸡段6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林家村和胜利桥断面水质达到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卧龙寺桥、常兴桥和虢镇桥断面水质达到I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蔡家坡桥断面水质最差,达到Ⅳ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宝鸡市在渭河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华阴市地表水12个代表断面的水污染状况调查,选用CODMn、NO3-N、NH4+-N、Cr6+、SS和pH六个水质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按照地表水水质标准进行评价,得出华阴市地表水水质均为Ⅴ类,地表水污染严重。研究成果可作为华阴市地表水水质综合治理的依据,也可为华阴市污水排放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总硬度、水质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氟化物、六价铬、氨氮、硝酸氮、盐硫酸盐等7个水质指标的监测,并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标准,对李家河水库上游水源地水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源地三处水样监测的指标大部分满足地表水环境Ⅱ类水相关标准,除两河桥和红门寺水样的CODMn指标超标外,总体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鸭河口水库水体的营养现状,为南阳市饮用水源的水质管理及供水处理提供理论指导,于2013年11月对鸭河口水库浮游动物和水质理化指标进行监测.按浮游动物水样采集标准方法采样,采用污水生物系统法和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源区进行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浮游动物有27种(隶属19科21属),其中枝角类和轮虫最多,均为9种,桡足类6种,原生动物3种,仅检测到1种β-中污(βm)指示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2324 ind./L;水质理化监测指标中总氮超标,其他符合地表水Ⅰ类标准;库体水质营养状态指数为48.13.结合浮游动物群落与水质指标综合分析,鸭河口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分别于2013年3月、7月、10月、12月对伊河龙门段进行4次采样,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伊河龙门段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5种(属).其中,绿藻门为52(属)种,硅藻门有23(属)种,蓝藻门21(属)种,裸藻门4(属)种,甲藻门、黄藻门和隐藻门各2(属)种.利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指标,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判定伊河龙门段水质处于中营养型,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浊漳河流域地表水2001~2005年间水质常规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流域内不同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表明,浊漳河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依次为石油类、挥发酚、NH3-N、COD、BOD5,污染物浓度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差异都较大,各污染物在不同年份、不同监测断面均有超标,21个监测断面中属Ⅱ类水质断面仅有2个,其余19个均未能达到功能类别要求。工业的迅猛发展,结构性污染是造成流域水体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评价标准,选取10个水质评价指标,根据铜仁市锦江河13个监测断面多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平均值,利用贝叶斯公式对铜仁市锦江河进行水质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除锦江东门桥下断面符合Ⅲ类标准外,其余12个断面水质均优于规定的Ⅲ类标准,符合Ⅱ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9.
毕节市倒天河水库水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PSS软件,对2003年0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倒天河水库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库区水体污染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而且不同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贡献率各不相同,总磷和粪大肠菌群所占份额最大,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1.0%。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污染指数对水体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库区水质总体上属轻度污染,但饮用水取水口水质尚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市区三湘江水质污染检测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湘江是漳州市区、芗城西片区的一条内河,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养殖业废水的污染,水质严重恶化。本课题选用国家标准水质分析方法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三湘江水质进行检测和分析评价:水质中DO、COD、BOD、氨氮、总磷和大肠菌群等指标严重超标,属超V类的劣质水体,丧失了五类水域功能,造成两岸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破坏,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和西溪饮用水源的安全,治理三湘江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新安江水域屯溪段水质状况,在夏秋季节,对新安江水域屯溪段选取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取样,测定水中的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和pH等指标。结果表明,在横江桥、新安桥和黄口桥采样点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含量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Ⅱ类标准。率水桥水质在夏季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Ⅰ类标准,而在秋季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Ⅱ类标准。说明新安江水域屯溪段水质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从1997年以来,渔洞水库水源地水质处于国家地表水Ⅱ—Ⅳ类之间,大部分年份属于三类水质,其中2013年为Ⅳ类水质,达不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已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根据多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造成水源不达标主要是总氮和总磷超标,径流区水土流失严重等.本文系统分析水质下降原因,为渔洞水库水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淮南谢二矿塌陷区老鳖塘与刘岗塘水体中Fe、Pb和Zn等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老鳖塘与刘岗塘水体中的Fe含量分别超出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的3倍和5.9倍;两塘水体中的pb含量分别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国家标准的Ⅳ类和Ⅴ类水质范畴;Zn的含量均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国家标准的Ⅴ类水质范畴。综上可见淮南煤矿塌陷区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水质污染对淡水底栖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7年对黄河三角洲内8条河流、3个水库和1个湖泊水质连续5年监测,1996~1997年对淡水底栖动物多样性开展了同步调查.水质评价结果:2条河流严重污染,6条河流重污染,麻大湖严重污染.淡水底栖动物共鉴定出69种,隶属于38科62属.水质污染已导致底栖动物多样性减低.  相似文献   

15.
《宜宾学院学报》2016,(6):99-101
为了更好地了解矿区地表水质的变化情况,把双基点思想引入到水质评价中,根据水质评价基础指标体系以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筛选出最能反映矿区地表水质状况的代表性水质评价指标,并以宜昌市夷陵矿区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总磷、化学耗氧量、硫化物、氯化物和矿化度五个最能反映水质状况的水质评价指标,应用熵权-双基点法,建立夷陵矿区地表水水质评价模型,最后得出肖家沟河水质最好,店子河、万家沟河和粟林河水质依次降低,万家沟与西冲交汇处的水质最差.通过对比夷陵矿区地表水质评价结果和矿区地表水实际情况,结果表明,运用熵权-双基点法所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与矿区地表水实际情况相吻合,而且此方法简单,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评价结果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6—2007年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监测数据,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选用内梅罗水污染指数法,运用方差分析,对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水质现状进行分析。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可知,在1998—2001年间京杭大运河扬州市区段呈重污染状态,其余年份以呈污染状态为主。针对扬州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及布局对河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建设生态经济型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快速发展的马鞍山市很快就会将位于东部郊区的慈湖河变成城中水域,因此,很有必要对其状况进行调查,为将来的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水质调查结果表明:河流水质偏酸性,COD、NH3-N和总磷的含量都远大于V类水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DO亏损量较大,水质恶化,水体的自净降解作用很小.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建议性的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江地表水是芜湖市重要的水源.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严重影响了长江芜湖段的地表水水质.通过实地调查及水质监测,结果发现各水质指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但存在局部污染.通过分析该段的局部污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近11年和2005年汛期的水质监测资料,对北庙水库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北庙水库局部表水层出现有机物污染,深层水呈现时段性铁、锰超标。但综合评价结果,北庙水库水源地水质为1~2级水,属安全饮用水。  相似文献   

20.
水质评价对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2014-2015年川西高原偶曲河上游和下游,降曲河及白玉县、巴塘县、甘孜县、炉霍县、雅江县和小金县乡镇地表水源地水质监测资料,结合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川西高原地表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偶曲河和降曲河地表水体未受污染,水质在时间上呈现秋冬季内梅罗污染指数最高,春夏季比较低的变化规律. 100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清洁水平65%,轻污染水平31%,污染水平4%,地表水源地超标因子主要是总氮、总磷、溶解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