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强 《科协论坛》2008,(6):47-48
重庆绿康果业有限公司科普示范基地位于风景秀丽的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创建于2000年6月,注册资金200万元的民营科普企业,是集果树育种、苗木繁育、优质果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开发公司。同时也是市科教兴农、科教扶贫、农业科技普及培训基地及西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学实习基地。2006年基地生产的“三峡”牌早熟梨获中国“绿色食品”证书称号。  相似文献   

2.
人海 《华夏星火》2005,(2):29-29
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写进了今年中央“一号件”,这对于中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产生多大影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称,中国超级稻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预计要到2006年。他用数据说明,超级杂交稻以亩增产150公斤、年种植面积2亿亩计算,未来每年将增加300亿公斤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金州区农业良种示范场建场于1953年,担负全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引进、示范、生产、推广工作,并拥有一批以全国知名的花生品种——“旅花一号”为代表的农业新品种和一系列新技术,为当地农业生产做出过突出的贡献。1984年后,示范场针对大连地区盛产优质水果的特点,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果树的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试验、引进、示范、推广工作上来,  相似文献   

4.
刘大波 《专家工作通讯》2006,(4):I0004-I0004
国家“友谊奖”获得,日本果树专家菅井功先后在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推广基地——蓬莱市园艺场现场指导果树修剪技术。[编按]  相似文献   

5.
江西农业引智成果推广工作坚持“抓重点、抓成果、抓推广”原则,在积极引进、筛选国外优良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狠抓农业引智成果的推广,建立了一批农业引智成果的示范推广基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优质冬青稞新品种冬青17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研究所,通过优良品种间杂交选育,2010年4月通过审定,该品种属于高产、稳产偏早熟收获后可以复种和套种一季早熟作物,有着较高的推广前景。冬青17号品种原种繁育生产,两年面积达到7000亩,该项目起止年限为2011年4月至2013年12月,第一年种植原种繁育田并复种、套种绿肥、园根等500亩,第二年继续推广原种繁育技术结合高产栽培及复种技术试验6500亩,主要在河谷农区藏东南湿润和半干旱农区繁殖推广,亩产保持在300~350公斤左右。比当地品种增产15%以上,培训县、乡(镇)村农民技术人员和科技明白人2000人(次)。  相似文献   

7.
《专家工作通讯》2006,(3):41-42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浙江省唯一的山区农业科研机构,成立于1964年,主要从事农业智能化、生态农业、花卉、果树、农作物、食用菌及农产品深加工等技术的研发及推广运用。自2002年以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科研开发道路,通过三年来的引智合作及联合攻关的方式,现已在植物水生诱变及快繁领域与农业智能化控制领域成功地研发了10多种新技术与新产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需求,把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智力,作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引智工作喜讯不断,取得了引智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如来自德国、荷兰等国家的30多名专家,参与东强公司数据安全电缆、华阳公司复合包芯纱耐高温、水产养殖病害综合防治等近20个攻坚项目的研究。其中东强集团开发的铁路专用数字信号电缆被列为省“双高一优”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康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低聚木糖科研项目试产成功,投入批量生产;引进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户安全贮粮技术”,在大力推广下,受益农户已达10多万户,被省人事厅命名为省级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9.
北方林药间作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平原绿化”和“天然林保护”三大工程的实施,苗圃、林场面积不断增加。但单一苗木果林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利用生物问的共生关系,结合某些中药材品种的生长特性,推广利用退耕地套种中药材,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可增加农民收入。因还林地种药与大田种药毕竟有较大差别,与过去种粮相比差异则更大。为提高林药套种效益,特编写北方林药问作的几种模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专家工作通讯》2006,(3):47-47
时值隆冬,荷兰专家R.de.hass应邀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市的中牛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执行“奶牛饲养与管理”项目。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以养牛为主的养殖基地。2003年末被辽宁省人事局授予“辽宁省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葫芦岛市外专局曾先后4次为其聘请6位养牛和蔬菜种植方面的专家。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是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2005年承担的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太阳能接入农村信息亭”子课题。本文着重阐述了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及示范推广模式,并在广泛调研和实地培训的基础上,对系统产生的预期效益、应用前景和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弱化现象透视--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情况的考察,发现这一组织的推广职能已经不同程度弱化。除了推广机制的因素外,农业的“小部门化”趋势导致基层政府对农业和农业科技工作不重视;农枝人员对农业结构变化的不适应;从农人数和耕地面积减少也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显得相对庞大。同时,各类非政府组织取代了原先政府农技推广组织的部分职能。因此,对农技推广制度进行变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国家科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出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简称“计划项目”),其中有关农业方面的有40大类,约300项推广成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拨款将占计划拨款总额的50%~60%,同时还编制了“农业及支农产业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指南”,共选入推广项目704项。国家科委掌握的三项经费中拿出40%用于加强农业和支农产业的科技工作;“863”高技术研究计划中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将增加10%;在今年的科研事业费的分配中,要体现向农业科研倾斜;在对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增加4%。农业部已把1990年定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年。高等院校,尤其是农业高等院校是科技兴农的重要力量。把高等院校的农业科技成果组织进入国家重点推广计  相似文献   

14.
《专家工作通讯》2006,(4):28-28,17
“十五”期间,重庆市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紧密围绕市委和市政府中心工作,开拓创新,注重引智效果,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引进国(境)外经济技术专家约4000人次、科教卫专家6000余人次,派出公务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境)外培训6000余人次,实施国外先进农业技术成果示范推广项目36项,建成国家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1个、市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13个、市级引智示范单位10个。  相似文献   

15.
<正>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建有热带作物良种繁育基地47公顷多,为农业部授牌的"云南省热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云南省农业厅和云南省农垦总局授牌的"天然橡胶良种补贴苗木定点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英国达雷卡德设施农业工程公司发明了一种工厂化立体繁育果树苗的新方法。这种方法的特别之处是不用栽培土,也不是单独的水培法,而是把果树的种子或扦插芽苗插在树枝形的橡胶管子的穴位中,合成的营养液通过橡胶管输送到各个枝条的扦插穴中,使每一个穴中繁育的树苗都能很好的生长;另外,在室内繁殖也容易控制温度和光照,果树苗的生长效率非常高。该方法也适于繁育花卉和芽苗蔬菜。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9,(9):82-83
辽宁省老科协服务“三农”实现了两个转变,提升了服务水平。首先由分散服务转变为项目推广团队服务:其次由单项技术推广,转变为整合配套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18.
楚雄市中山镇积极探索农业结构调整新路子,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作文章,加大了订单农业的生产,实现了企业需求和群众受益的双赢目的,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该镇牢固树立“小春不小”的思想,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走“公司 基地连农户,产销一体化,贸工农相结合”的路子,广泛进行良种繁育,扩大啤酒大麦和油菜种植面积。在实施小春增收项目中,该镇一方面向州、市种子部门争取扶持,进行良种繁育试种工作,引进云麦、攀麦、楚麦等系列小麦种8个,S500、V06大麦种2个,共5490kg;另一方面与深加工企业协商合作,预订原料,由中山加泽榨油坊老板王…  相似文献   

19.
基于超循环理论的多元化农业推广组织协同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技术推广是科学技术转化成实际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国家农业推广机构为主导、多方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业推广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超循环理论,对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中的各组织机构和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构建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的超循环系统,分析该系统的主体和客体的运行职责及障碍。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今年1-7月,内江市市中区科知局围绕全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推广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实现了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