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拟就《金瓶梅》与晚明女性生育民俗的角度探究被称为"中国十六世纪后期的社会风俗史"的《金瓶梅》所反映的晚明女性生育民俗文化的特点,使我们透过作品真实地感知晚明时期女性的生育状态,了解晚明女性生育民俗。  相似文献   

2.
《才女彻夜未眠——近代中国女性叙事文学的兴起》是台湾学者胡晓真以明末清初的女性弹词小说为研究对象,追溯中国女性叙事文学史的一部学术著作。通过对弹词小说的文本解读,探析近代江南繁荣的才女文化与女性文学的关系,思考女性在弹词小说创作与流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女性与中国文学的关系。从父女关系这一视角对这部女性文学著作进行简评,透过女性弹词小说所呈现的复杂的父女关系窥探女性话语之下的晚明时代变局。  相似文献   

3.
晚明女性诗坛崛兴,女诗人不仅振兴闺秀诗坛,而且争衡大家,以其卓绝的诗歌才华,创造了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段辉煌的历史。本文考察晚明女诗人的群体分布与构成、时代文化心理、诗歌创作艺术,揭现了晚明女性诗坛的概貌和诗歌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4.
晚明社会,随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启蒙思潮的风起云涌,社会风气也由明初的清肃淳厚逐渐演化为晚明的浇薄儇巧,人欲得到充分张扬,情色文学大行其道,并且集中涌现出一批男色小说.这些小说虽然在文化品位及书写技巧上有高下之别,但从各个角度形象全方位反映了晚明社会盛行的男娼之风,填补了中国通俗世情小说中男风小说的空缺,并且如实传递了士人阶层对待男风的复杂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女性是晚明名士潘之恒的主要写作对象。他对女性的审美从道德、才艺和外貌三个方面展开。通过他的女性审美观能够看出明代节烈风气的盛行、晚明文人集体征色活动的时尚性以及青楼曲艺的繁荣。同时这一审美观还体现出晚明风尘佳人独特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当时文人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对女性角色功能的多角度认识,及其对女性才能的肯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女权运动,从清末兴女学、不缠足开始,起点既低,而且始终被统摄在男性主导的民族一国家宏大叙事中,作为从属的部分存在。这决定了中国女权话语的男性色彩和国家意识形态特征,也决定了清末文学女权叙事的男性想象特征。女性的缺席,女性体验的缺乏,使晚清小说的女权表达呈现着书写的真实与表现的不真实问题。对晚清女权话语与女性叙事的梳理,是理解和分析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表现的必不可少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晚明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文学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女性文学创作在这一时期成为一道特别靓丽的风景。但由于中国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在文学史中并没有给予这些女性作家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近代的一些研究成果的梳理,力求对晚明女性作家的近年研究状况做一个简要的探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女性的外在举止和内在气质产生重要作用。明清时代,文化中逐渐形成了女性美的另一传统,也就是注重品德修养,强调内在气质与外在举止相统一,从而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伦理秩序。适逢其时的作家李渔也感知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风俗,其小说中的众多女性形象、女性类型就具备典型的传统女性特质,因而本文从真、义、美三方面入手,着重分析传统女性观在其小说女性形象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女性文化学》以文化学的视角切入中国当代社会,在审视中国女性社会的历史、镀亮民族文化精神和发掘本土化的女性文化资源的同时,对纷繁的当代社会及中国女性的文化处境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和评判标准,使我们在对男权文化、商业大潮和女性自身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的考察过程中,对当代女性文化的现实生存状态、未来发展前景及其陷阱也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中国社会中,女性一贯是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这种文化浸润入女性骨髓的结果之一,就是女性从内心自觉地对自身在精神上的压抑与苛刻。方方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知识女性正是以“隐忍”和“坚忍”(儒家传统文化中公认的女性美德)的精神意志造成了自身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