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日,笔者有幸在紧邻桂林市的广西灵川县大圩镇收藏到一枚"乾封泉宝"合背钱。此钱盛装在一陶罐中,建房挖地基时被挖出。罐内装有"开元通宝"小平钱几百枚,"乾元重宝"小平钱5枚,"乾封泉宝"合背钱一枚。该币为青铜质,通体包浆显灰  相似文献   

2.
程一飞 《收藏》2015,(5):77
据史载,两宋时期铜钱、铁钱并行,由于铁钱铸量很大,为了防止铜铁钱相互混淆,当局有意将两种钱造成一些区别。在形制上,铁钱显得厚重,穿孔一般也大于铜钱;在文字风格上,则采用与铜钱不同的书体,书写一般粗犷有力。笔者收藏的这枚北宋"绍圣元宝"行书大铁钱(见图),  相似文献   

3.
刘冠成 《收藏界》2011,(1):69-70
北宋皇帝宋徽宗在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铸行了不少政和年号钱,主要为小平及折二铜钱,为防止铜钱外流及应付军饷,还在边区各省铸行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小平铁钱为四川和河东(今山西境内)两地铸造,折二、折三大铁钱为陕甘等地铸造,至今存世政和铜钱、铁钱仍多见,钱文分篆、真、隶三体,可匹配成对或三体一套,其中以小平铜钱版别最多,小版别已达一百余种。  相似文献   

4.
三种至和钱     
《收藏》2020,(9)
正自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起,北宋与西夏发生战争,军费开支浩大。为解决军费不足,宋廷开始在与西夏接壤的陕西、河东置监铸造铁钱。据《皇宋十朝纲要》载:"庆历元年(1041年)九月壬子,初令陕西行铁钱,未几,并河东亦行之。"从庆历年间开始,大量铸造大铁钱,最初是一枚大铁钱值10枚小铜钱,后因铜、铁比值过大,民不乐用,改为一枚大铁钱值3枚小铜钱,以后便成为定式。  相似文献   

5.
虽然"崇宁"年号在北宋的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的五年,但徽宗竟为囊括天下资财而铸造了大量虚值大钱和轻贱的铁钱,至今存世尤多,极为常见。其中,以"崇宁通宝"与重宝当十铜钱版式最为繁杂,每类都有上百种。只是铁钱版别却少,乏有稀品,在众多的泉谱中也未收有像铜钱那样的四出钱及合背钱,不能不称遗憾。  相似文献   

6.
章潘龙 《收藏界》2010,(10):82-84
轻视铁钱是藏泉活动中错误的观念,铁钱作为古钱大家庭中的一员,同样承载着当时的历史背景与经济状况,缺少了这一环节就不能构成完整的古代货币史。各代铸行辅币虽多铜钱,然而有时却是铜、铁两铸,甚至只铸行过铁钱.  相似文献   

7.
铁“五铢”     
《历代古钱图说》中记载"后汉书公孙述传,述废铜钱,置铁官钱"。《四川通志》记载公孙述以铁钱二当铜钱一。由此可见铁"五铢"钱始铸于公孙述,流通四川等地。它是一种贬值钱,由于不受老百姓欢迎,所以一般流通时间较短,也可以  相似文献   

8.
古币两则     
天策府宝"天策府宝"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的铸币。马殷据湖南八州地,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受梁太祖封为天策上将军,并于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开铸"天策府宝"钱,钱大如当百,铜质浑厚,边廓坚挺。一般钱  相似文献   

9.
刘胜全 《收藏界》2011,(3):72-72
“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浙江杭州)重建宋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正式登基,即为宋高宗,并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南宋用于流通的主要货币的铁钱,而且币值多为折二。它不同北宋时以小平铜钱为主,南宋初年,所铸的钱币仍沿用北宋的币制  相似文献   

10.
叶柏光 《收藏界》2012,(10):76-77
中国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公元1225-1227年)铸造了"大宋元宝"铜铁钱,为非年号钱,有小平、折二、折三之分。背幕有光背、纪年、纪监之别;纪年者有元、二、三之记,纪监者有汉、春、定、泉之载。同时期还铸有"大宋通宝"背"当拾"大铜钱,钱文"大宋通宝"四字直读,瘦金体真书文  相似文献   

11.
几年前笔者在一堆宋钱中发现一枚"熙宁元宝"背"川"折三型铜钱。因前谱未载,以为臆造品就搁置一旁。前不久,发现《北宋铜钱》载一枚"熙宁元宝"折二铜钱(《北宋铜钱》144页,1036号拓片,陈光阳供拓)。"熙宁元宝"既然有折二铜钱,存在折三铜钱亦在情理之中。故笔者将尘封已久的"熙宁元  相似文献   

12.
王军 《收藏》2008,(12):131-131
宋代盛行年号钱,几乎每逢改元都要铸造新的钱币。由于当时已普遍使用先进的母钱翻铸法,铸币工艺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得铸钱量相当大,为历代罕有。品种、版别也非常复杂,同一种年号钱,有铜质和铁质之分。特别是铁钱的大量发行,可以使统冶者应付通货膨胀和财政困难,因为铁钱成本低,可以缓解铜钱原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纯熙元宝"为我国古代铁钱之大珍,此钱过去为历代钱谱所失载。上世纪80年代,苏北高邮疏浚运河故道时发现。纯熙为南宋年号,乾道九年(公元1174年)十一月,南宋朝廷颁令改元为"纯熙",但未到年底,又下诏将"纯熙"改为"淳熙",因之纯熙为拟用而未用之年号。而此铁钱之出土面世,说明当年十一月已铸造出了极少量的铁钱样币,由于改"纯"为"淳",而使该钱币胎死腹中,当今有幸露面,实为星凤之罕见奇品也。  相似文献   

14.
赵承 《收藏》2012,(5):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东国"钱并不是高丽王朝铸币,应该是渤海国铸币。下面从几方面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15.
早年,收藏古钱币是本人的业余爱好,至今已集藏有古铜钱千余枚。近来双休日有暇,便忙于按古钱谱顺序进行分朝归类,便发现所收藏之古铜钱中宋钱最多,普通品为多,虽版别繁杂,但样钱、母钱、雕母等上品钱却无缘见到。失望之余,却于收藏柜角发现一包早年所收的古铜钱,大多为明、清铜钱。其中见一枚铜质"西王赏功"大钱较为突出显眼,便挑出来进行查对鉴赏(见图)。  相似文献   

16.
咸丰当十大钱,存世量十分丰富,除铸制铜钱,还铸行了数量可观的铁钱。由于铸量大,品种丰富,版别复杂,其中不乏珍稀品。而母钱的存世更为罕见,备受古钱爱好者青睐。另一方面由于一些版别铸期短,昙花一现,甚至只停留在试铸阶段便胎死腹中,目前只有少量实物的留存,才得以挖掘发现,填补了一些史料空白。  相似文献   

17.
赵承 《收藏》2012,(3):116-119
笔者藏有一枚辽宁开原地区出土的铜质小平"乾元重宝·东国"钱(图1),直径24.5毫米,厚1.9毫米。此钱分为铁、铜两种材质,铁钱存世相对多一些,铜钱极少,目前存世只有10枚左右,相当珍稀。此类钱币出土地点一般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北部。此钱昔被东亚钱币界认定为高丽王朝穆宗时代所铸,但这个认定疑点颇多。笔者认为"乾元重宝·...  相似文献   

18.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铸行"政和通宝"及"政和重宝"钱。通宝分小平、折二等铜铁两类,铁钱还见折三大钱。重宝为折二铁钱,铜品为铁母。笔者珍藏着"政和通宝"折二铁母及"政和重宝"铁母钱各一枚。借贵刊一角发表出来与泉界朋友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19.
"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系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始铸,钱文真书。面文纪年,背"折十"纪值,系四川利州监铸造。"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由于钱文书法雄健,遒劲俊美,钱径大而格外引人注目。"嘉定元宝"折十大铜钱版别以前只分折十、背四出文,目前又出新品背"利"大钱,  相似文献   

20.
陈孔坛 《收藏》2018,(6):100-101
唐末藩镇割据,各地节度使纷纷扩充军队和地盘。自朱温废唐自立,建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闽的开创者王审知,字信通,唐末随其兄王潮率军自河南入闽,乾宁五年(898年),王潮去世后,王审知继任武威军节度使,推行保境安民政策。开平三年(909年),后梁太祖朱温封其为闽王。为应付财政和军事上的需要,王审知决定自行铸钱,钱文仍沿用唐代"开元通宝"名称,由于福建境内铜材资源匮乏,最先铸造铅钱,以后才又铸造过铜钱和铁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