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检察院刑事审判监督普遍薄弱,庭审监督虚无,庭外调查和庭外程序监督缺乏,庭前请示无法监督,简易程序和自诉案件的监督空白.原因在于法律规定的不具体,监督形式简单,检察院没有强制监督权.因此,赋予检察院强制监督权、强制抗诉权,是确保检察监督权有效履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检察机关理论上拥有广泛的监督权,但由于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司法实践中检察监督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角色,根据诉讼不同阶段的基本要求来定位检察机关的任务和职责。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的诉讼监督权,但规定过于原则,大多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当前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主要以刑事抗诉为主,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抗诉模式的监督对司法活动的影响不大、监督作用不明。应当明确刑事审判监督的目的和界限,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1997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自诉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如扩大了刑事自诉案件的受案范围;强调了自诉人的举证责任等。但总体来说,对自诉案件的规定过于原则。本文试从自诉时效、检察机关应适时介入自诉、增设缺席判决、加强对自诉案件的审判监督等方面作相关论述,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事自诉制度。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作为独立于诉讼主体的第三方,基于权力制约原理和检察官客观义务理论,有必要强化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从单纯的救济扩展到预防、由事后监督扩展到同步监督和事后监督并存;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作为诉讼当事人,基于对刑事诉讼规律的遵循,有必要重新界定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的侦查监督权模式、实现审判监督职能和控诉职能的逐步分离、使监督内容限定为对法律问题的监督而非对事实认定的监督。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诉讼制度,对刑事诉讼中检察官的诉讼地位与检察机关性质、客观公正义务、审判模式、法律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探讨,认为基于刑事诉讼的平等对抗原则、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原则以及合理的诉讼结构的要求,庭审中的检察官不应具有监督权,庭审中的检察官地位可定为一造当事人。公诉权与监督权的暂时分离并不会改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也不否定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改变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有利于公诉职能与法律监督职能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制度打破了传统的刑事司法观念,同时在中国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介于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所承担的法律监督职能,有必要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对刑事和解语境下的检察机关进行恰当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8.
从检察机关在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浅析当前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侦查监督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制约检察机关监督工作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司法实践,从立法、完善监督体制、转变执法观念等方面构思如何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体系,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9.
刑事抗诉与民事抗诉是我国检察机关实现审判监督权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其目的都在于纠正人民法院不适当的或错误的裁判,保证司法公正、维护国家法制的正确实施与统一。但这又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抗诉,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本文特对二者的主要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以便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抗诉制度,有效地实现法律监督;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我国检察监督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樊亚 《高教研究》2006,22(2):52-55
从检察机关在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浅析当前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侦查监督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制约检察机关监督工作的根本原因,并结合司法实践,从立法、完善监督体制、转变执法观念等方面构思如何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侦查监督体系,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1.
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立案监督是通过检察权对立案权的有效介入,实现对刑事立案权的理性制约。结合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实践,分析我国检察机关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在法律规定、监督程序、运行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检察权的性质和特点、司法实践的要求等方面阐述了完善刑事立案监督的必要性。并就如何从法律机制,保障措施机制及内外部制约机制上完善我国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侦查监督在法律层面及监督模式设计上不够完备,无法保障侦查权的合法运行。应通过完善适应全面推行侦查监督的法律法规,加强同步侦查,强化调查取证行为审查监督,建立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侦查监督机制,处理好强化侦查监督与维护司法机关公信力的关系等方式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明代州县政府作为最基层的实体政权,具有全方位的司法职能,包括从法制教育、社会治安、司法审判到司法管理等。本文拟从起诉与受理、审理的原则与时限、拟律与上报等方面初探明代州县政府审理刑事案件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司法鉴定作为现代司法证明活动中查明案件事实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司法鉴定程序作为一种法律程序,必须建立在程序正义的理念之上.但在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刑事审判的正当性,这也是改革和完善司法鉴定制度亟需解决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实现被害人、加害人、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契合。克服西方经验语境下制度移植与本土司法理念、诉讼制度、诉讼机构模式、诉讼工作机制等因素不相适应的矛盾,应从立法上确立刑事和解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原则地位、适用条件、违背意愿和解及和解反悔的法律责任,强化刑事和解法律监督,建立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海峡两岸共同打击刑事犯罪的过程中,由于两岸法律制度、司法体系的巨大差异以及两岸有关犯罪问题的复杂性特点,使两岸刑事司法合作面临许多问题,当前两岸司法合作机制无法满足两岸对打击犯罪的进一步需求。本文在论述两岸基于协议开展刑事司法合作成效的同时,针对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对接部门职能差异、刑事管辖冲突、犯罪情报交流缺位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推动构建更加高效、快捷的两岸刑事司法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海峡两岸所签订的《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大大扩大了海峡两岸进行刑事司法协助的范围,也表明海峡两岸刑事司法协助的法律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从合作反洗钱的具体视角来分析,海峡两岸在刑事司法协助机制方面还存在很多缺憾。对此,需要考虑从大陆刑事管辖规定、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和洗钱犯罪规定三个方面予以完善,调整大陆反洗钱的刑事法制度,完善海峡两岸反洗钱刑事司法协助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代的理性主义在限制封建司法专断的进步层面上,也造就了对法典式立法的崇拜和司法机械主义的产生,由理性至上主义排斥法官释法的主体性和法官释法权所衍生出来的司法机械和司法不公日益凸现,加之各种非理性主义思想的兴起所引起的对理性至上主义的反思,欧陆各国立法和司法中理性主义思想的传统垄断地位正趋衰落,反观我国之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解释中的绝对理性主义之盛.并剖析其痼疾,适当调整认识的立场和解释的理念,并实现司法权的归位,不失为及时之需。  相似文献   

19.
正当防卫中"防卫性"成立条件的具体认定问题一直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领域争论不休的焦点.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刑法制度的规定和多家专家学者的精辟阐述,尤其是紧密结合六起涉及到正当防卫问题的实际案例对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进行实务剖析和论证,并力图在法理和立法、司法特别是司法适用角度加以升华.  相似文献   

20.
司法实践中,对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在执行逮捕后变更为取保候审的情况时有发生。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捕后变更强制措施不需经原批准逮捕机关的核准,只需通知即可。立法上的缺陷和司法操作上的随意性,使捕后变更强制措施处于无人监督的局面,影响了逮捕的严肃性,因此必须在完善立法的同时,建立切实可行的捕后变更强制措施的监督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法律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