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液体压强知识的学习需要较强的抑象思维能力,而通过实验来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可加深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有关实验题的解题方法辅导例1在研究液体压强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玻璃管甲的下端和乙的侧壁扎有橡皮股,当把水仙过街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橡皮膜突出甲囹表明液体对容器的、有压强,乙图表明液体对容科的、有压强.【分析】图甲中橡皮膜向下凸出表明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又因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对阻碍它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因此图乙中橡皮膜向外突出.正确答案:向外、底部、侧壁.例2研究液体压强…  相似文献   

2.
每做一个实验,同学们可能会想:这个实验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为什么不行?怎样正确选择器材等问题.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实验的意图和设计思想这个核心.实验的设计包括器材的选择、操作步骤安排、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是如何设计的呢?首先,我们观察如课本P119图10-9和图10-10所示的演示实验,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于是我们猜测: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总质量、种类(密度)及方向有关.从而确定了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液体的压强与上述因素是否…  相似文献   

3.
问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有关系吗? 答:液体产生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和容器的形状都无关.  相似文献   

4.
只通过感观接触各种事物,认识就会停留在感知阶段;善于思索,勤于动脑,多问为什么,才能真正探索到事物蕴藏的奥秘.一、压力和压强1.怎样才能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并指向接触面吗?3.压力大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受力面积大,压强不一定小;压强大,压力就一定大;压强大,压力产生效果大.你觉得对吗?二、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的压强是由液体的重力产生的吗?2.水银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一定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吗?3.为什么我们选液柱而不选锥体或台体来求它对液柱底面的压强呢?三…  相似文献   

5.
一、加深课后习题,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例题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一题是这样的: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地浸入水中,一次瓶口朝上,一次瓶口朝下,这两次药瓶在水里的位置相同,如图一.为什么每次橡皮膜都向内凹?为什么橡皮膜在下端时比在上端时凹进得更多?  相似文献   

6.
说明:该演示器取材容易,是用废弃的饮料瓶做的,成本低,可见度好,不易损坏,使用时间较长,综合性强,能一瓶多用,可做的实验有:实验1:演示测定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面都有压强方法:将瓶的底部和侧边的三个瓶口用橡皮膜扎好(图1),倒入适量的水,原来拉平的橡皮膜都向外凸起,并且底部的这个比侧面的两个凸出较多,如图2所示(比沿海版第5页图13-9分甲、乙两容器做得快和对比性强,且书中乙容器取材较难)。  相似文献   

7.
考点复习·1 由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只跟和有关 ,跟液体的重力和盛液体的容器形状.2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于空气 (选填“适用”或“不适用”) .3 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 ,将压强计的放入水中 ,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是否出现便可判断水内部是否存在压强 ;如果压强越大 ,U形管两边液面的也越大 ;保持压强计的所在深度不变 ,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这样做的目的是            .4 三个容器的底面积之比是 1∶2∶3 ,容器里装有同种液体 ,如果各容器底面所受的压力相等 ,则容器内液体…  相似文献   

8.
液体压强实验的改进黄州市宝塔中学徐奉林(436100)初中物理第一册"压强"一章中的P119页的两个演示实验(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液体对侧壁有压强)经我改进,使实验效果更好,现介绍如下:装置的器材:矿泉水塑料瓶两个,橡皮胶管一根,剪刀和电烙铁各一,废...  相似文献   

9.
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有压强,固体不能流动,压强只能沿某一个方向,即压力的方向产生.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部也有压强,又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阻碍它流动的容器侧壁也产生压强.一、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规律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的压强是不同于固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可以用压强计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物理第二册“帕斯卡定律”一节中,图5—8的实验是用活塞压筒里的水,从而可以看到,扎在各个小孔上的橡皮膜都向外凸出,表明液体能够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但是,这个实验不能定量地证明向各个方向传递的压强相等。如果要验证这个结论,通常的做法是:将圆球装满水,置于地面一米高处,在  相似文献   

11.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它对容器的底部、侧壁都要产生压强,同时,在液体内部也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液体的多少、体积等都没有关系.例1如图1所示的两个形状不同的容器A和B,底面积都等于100厘米2,装有相同深度H=20厘米的水,B容器上部管子的横截面积S’=4厘米2,h’=10厘米,下半部分是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立方体.置于水平桌面上,试计算比较:(1)两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和压强的大小;(2)容器本身所…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章第四节中 ,课文的连通器原理演示实验是用两个玻璃管 (两端开口 )和一根橡胶管连接起来组成连通器 .在演示这个实验时 ,图 1事先用夹子夹住橡胶管 .打开夹子管时 ,如果两管中液面不相平 ,液体将发生流动 ,最终达到相平 ,如图 1所示 .然后用液体的压强公式证明了连通器的原理就是要在底部产生相等的压强 .所以两液面必须保持相平 .这种方法学生虽然也能理解 ,但不能直观形象地把这一原理表象出来 .如将这个实验稍加改进 ,那么 ,实验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一、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1 .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在封闭端侧面有两个相对称的管道的玻璃容器两只 .2 .普通气球两只 .3.橡胶管一根 ,夹子一个 .4.微型压强计两套 .二、改进方法用剪刀剪去气球的一部分 ,将开口小的一端套在玻璃管道上 ,将开口大的一端套在微型压强计的金属盒上 ,用同样的方法也套好另一个气球 ,并用橡胶管把两玻璃容器的侧管连接起来组成连通器 ,如图 2所示 .在未倒入液体前 ,用夹子夹住橡胶管 ,然后分别在两玻璃容器中倒入同种液体 .如果两容器的液面不相平 ,则两金属盒上扎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必然不相...  相似文献   

13.
对于侧壁竖直的柱形容器来说,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自重,即F=G,根据不同情况可用公式p=F/S或p=ρgh来求容器底的压强.对于侧壁倾斜等不规则形状的容器来说,容器底所受压力与液体的自重不相等.一般认为,只有先算出压强,才能算出压力.受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同学们对这类题目往往百思不得其解.而采取巧设液柱的方法,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即构造跟容器所盛液体高相同,以容器底为底的液柱,使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柱的重.下面通过几道例题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例1三个完全相同的量简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  相似文献   

14.
固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容器底也有压强.因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地球周围包围着的大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的作用且能流动,那么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是否有压强呢?一、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向各个方面都有压强如图1甲:将塑料挂衣钧正对竖直玻璃窗压挤出皮碗中的空气,挂衣钩紧贴在光滑的玻璃上。如乙、丙图所示,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使塑料挂衣钩紧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面或下面。原因是由于皮碗中的空气被挤出,在大气…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物体放入液体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液体不溢出时液面高度会发生变化,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会变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否有关呢?  相似文献   

16.
评课两则     
看了《水的压力》课堂纪实,我有一点看法。 谢老师是这样设计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力的实验的:取一个侧壁上、下有孔并蒙上了橡皮膜的容器,盛满水。然后让学生观察思考:“你看到侧壁上的橡皮膜有什么变化?和盛水前比较一下它们都怎么样了?”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到两个膜都鼓起来进而说明水对容器侧壁也  相似文献   

17.
液体由于难压缩而具有大小不变传递压强的特性;又由于流动性不仅对其容器底产生压强,且对器壁产生压强;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具有重;如图1,户一F/S一’G/S二mg/S一(尸V)g/SZP(Sh)g/s一Pgh即液体产生压强公式P—Pgh这里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液体产生的任强大小只决定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g认为不变).不能认为液体的任强决定于液体的多少或者重力的大小;二是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Z户·S,不能就认为液体的压力决定于液体的多少或者重力的大小.理解以上两个问题,是学好液体压强的关镇,就是弄清液体对容器底产…  相似文献   

18.
3当物体贴竖直的墙上时 (如图 6 ) ,物体对墙的压力 F与物体的重力 G无关。2 .液体压强计算中 F=G的成立条件。因为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因此只有置于水平面上的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才等于液体自身重力 G。初中常见的柱形容器有 :圆柱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而对于下面所示的容器 ,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F并不等于液体自身重力 G(鉴于大纲要求在此不作讨论 )。二、P=FS的使用条件因为该公式是压强的定义式 ,所以对于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计算都适用 ,但实际应用时 ,往往在固体压强的计算中使用较多 ,而在液体、气体的压…  相似文献   

19.
张永生 《物理教师》2006,27(11):12-14
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中都说:液体内部的压强是液体的重量产生的.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于容器就没有压强了.而在讨论气体压强问题时,教材用大量沙粒对圆盘的不断碰撞产生了压力的实验,进而引申、推断出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也会产生压力.气体分子作热运动,大量气体分子不断地和容器壁碰撞,对容器壁产生持续的压力,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我们又知道,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内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大量液体分子也会不断地和容器壁碰撞,为什么液体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于容器就没有压强了?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微观机理有什么不同?本文试作一些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从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中知道: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为了表明水对侧壁有压强,用水压演示器,如图1所示,在圆筒的a,b,c三个不同高度处,开有等大的小孔,先用橡皮膜封闭小孔,然后向圆筒里灌水,当水灌至c孔上方位置时,观察发现,橡皮膜的凸度是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