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郑维丽 《视听界》2006,(4):93-93
纵观全国各地对农广播节目,宣传效果最好、最受农民欢迎的节目,莫过于由农民、农业专家、致富能手等参与的热线直播互动节目了。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村节目《金色田园》中的一个每天25分钟的互动子栏目“助农热线”,在广州赛立信权威传媒调查公司进行的2005年听众调查中,位居该省广播同时段收听率第一位。笔者认为,办好这类互动节目,并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是农村节目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一、充分发挥广播互动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直接参与节目。传统的广播宣传方式以“我播你听”为主,听众很少直接参与,特别是农村,…  相似文献   

2.
陆玲 《新闻界》2000,(1):39-39
广播是凭借电波传播,以声音为表达手段的大众传播工具,它是以声音为传播符号,诉之于人耳的。广播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广播语言必须通俗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顺耳,而且一听就能听的清楚,听的明白,这里就涉及了广播语言的口语化问题。 误区之一:将口语化等同于庸俗化 语言的口语化是指用多数人所熟悉的词汇,按照汉民族语言固有的语法规则,以及常用的句式表达内容。老舍曾说过,“世上最好的文字,就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①但是“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并不是对群众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广大农民渴求农业科技和致富信息的大背景下,对农节目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怎样进一步办好节目,使之真正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笔者结合工作的体会认为,对农广播节目要在“平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随着媒体传播手段越来越丰富,如何让对农广播节目更具吸引力,也成为市级电台对农广播节目生存的根本。笔者认为,提高对农广播水平必须使节目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就需要对农广播无论是在节目设置和节目内容上,还是主持人的语言组织上都应该力争口语化、通俗化、本地化,同时,还要以平民的视角与农民进行深入的交流,赋予普通农民话语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节目中来。只有这样,对农广播才能真正反映农民的心声,使对农广播拥有更为广泛的听众。  相似文献   

5.
我是新余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节目主持人,先后主持了经济综合节目和青少年专题节目。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要精心组织安排节目内容,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播音语感、音感和情感,这是在当前新闻潮流中,致力于优化广播节目质量。强化广播收听效果的必然要求,本文想就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把握,发挥好“三感”艺术谈些自己初浅的认识。先说“语感”。广播语言是一种听觉语言。正如老舍所说:“耳朵不像眼睛那样有耐性,听到一个不爱听的或是不懂的话,马上就不耐烦。”所以,广播节目主持人在选择,运用广播语言时,一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市场信息、科技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何办好农村广播、提高对农广播节目的创新力度是新时期广电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纵观全国各地对农广播节目,宣传效果最好、最受农民欢迎的节目,莫过于由农民、农业专家、致富能手等参与的热线直播互动节目了。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村节目《金色田园》中的一个每天25分钟的互动子栏目“助农热线”,在2005年听众调查中位居全省广播同时段收听率第一位。办好这类互动节目,并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是农村节目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条重要途径。一、充分发挥广播互动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直接参与节目。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村家庭中的固定电话逐渐普及,移动电话也越来越多,这就为农民通过热线电话和短信平台直接参…  相似文献   

8.
孟亭 《中国广播》2013,(2):67-69
对于广播而言,语言是利器。在广播节目中,把握好语言,把握好“叙述”,至关重要。本文从广播节目的语言叙述入手,就节目内容的生活化、语言的口语化和主持人个性彰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广播对农节目的现状与我国的农村经济和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当前,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广播对农节目存在着总量不足和内容单一等问题,广播节目难以满足新时期农民朋友的需求。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升级广播节目的硬件设施,通过多种方式扩充稿源,提高广播节目工作人员对农村、农业的专业认识,使对农服务能够"顺民心、暖民心、稳民心、聚民心"。新兴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农广播节目形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播对农节目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施媛媛 《新闻传播》2009,(12):89-89
大丰是一个农业大市.广播节目的受众大军主要是农民。那么,作为广播媒体,在对农节目宣传上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节目制作成本低、频率覆盖范围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可是,一直以来,在网络和电视等强势媒体的竞争下,即便是在农村,广播仍然受到农民的冷落。所以.如何提高广播对农节目收听率.使农村广播节目获得更广泛的听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以我台改版后的《乡间回响曲》节目为例,谈谈对提高对农节目广播收听率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1.
刘开玲 《大观周刊》2012,(16):51-51
随着中央惠农政策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作为离广大农民朋友最近的县级广播电台,办好对农广播节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充分发挥广播自身优势,突出县级电台特色,办好对农广播节目,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办好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必须思考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县级广播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就怎样办好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省级广播电台频率定位研讨会上,某频道总监当听到有"开办农村广播频率"的提议时,立即反驳:"广告客户一听是对农广播,肯定都会吓跑……"一席话,道出了当今对农广播节目的尴尬: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连办一套农村广播频率都要在市场化语境中陷入质疑,不能不说是对农广播面临的窘境.  相似文献   

13.
对农广播节目历来是传递生活信息和农科知识、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阵地。切实当好农民听众的信息沟通桥与致富助推器,既是对农广播节目发挥功效、提升品牌的必行之路,也是广播媒体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浙江嘉兴广播电台对农频率2000年4月起开办的《阿秀嫂的家常话》,  相似文献   

14.
对农广播在城市电台的处境似乎有些尴尬,有些城市电台的风格定位为“时尚前沿”,即使有对农节目也是处于一种漫无目标的状态,我只管播出不管你爱不爱听,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农广播节目也正在自觉地进行探索和调整。  相似文献   

15.
孙荣欣 《中国广播》2014,(8):102-102
当今为数众多的广播节目都采用口语化表达,以“说新闻”的形式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但近年来,部分节目在追求口语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主持人的语言越来越随意和私人化,而忽视了节目内容把关,使广播节目混同于私人之间的聊天,一味耍贫嘴,从而形成了“口水化”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反感。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月1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金土地》节目诞生。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媒体中唯一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每天不问断播出的对农节目。节目运行7年来,始终关注“三农”,服务“三农”,围绕“三农”开展一系列广播活动,不仅吸引了听众,扩大了广播影响力,还成为新疆听众最喜欢的广播节目之一。  相似文献   

17.
电视节目以其声像并茂的双重效果,满足了人们的视听愿望,这就形成了对广播的巨大冲击。但是,广播经济方便、广泛快捷、信息量大随时随地都能够收听,也决定了它仍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大众传播形式。广播节目作为以文字语言、音响、音乐等声音为载体的语言艺术,其作用的发挥完全依赖于人的听觉。因此,要适应听众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关键是要提高广播节目质量,增强节目的可听性,使人愿意听,并能听得清楚,听得明白。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广播节目的可听性,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1.立意要新,思想要深 广播语…  相似文献   

18.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播作为强势媒体,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播好广播对农节目一定要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多反映农民心声,多帮农民反映、解决实际问题,多展示新时代农民形象,真正将对农节目办出"农味""农色"。一、对农广播节目的不足对农广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有发  相似文献   

19.
林椰 《视听纵横》2010,(3):116-117
广播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的,听众是通过耳朵来获取信息的。正因如此,"可听性"成为衡量一档广播节目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广播对农节目和其他类型的广播节目相比,它的"可听性"所包含的内容则更广,既包括节目形式活泼多样  相似文献   

20.
与电视相比,广播虽然能给人更广阔的遐想空间,但其表达方式却不如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丰富多彩。所以,一位“老广播”曾经说过:“广播就是用语言和音乐为受众搭建的一座充满想象的平台。”由此可见,广播需要精美的语言和相得益彰的音乐来丰富节目内容,甚至可以说:广播永远离不开音乐。广播节目中的配乐可以看作是广播与音乐两门学科中的“交叉学科”。在近百年的节目制作与播出实践中,广播配乐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电波声中愈发鲜明地体现出自己特有的表现力。广播配乐既有一般音乐艺术的普遍规律与共同性,又受广播节目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