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基本权利的双重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基本权利划分为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缺陷,任何基本权利都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属性,都是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的统一,都具有积极权能和消极权能。基本权利的积极权能对应的是国家的积极义务,消极权能对应的是国家的消极义务。  相似文献   

2.
权利的防御权能是指权利主体应享有的一种要求其他人承担不得侵害其权利的不作为义务的能力。它是权利的基础性权能之一。唯物史观的国家学说,更深刻昭示了公民基本权利的防御权能应主要指向国家公权力的立宪主义精神。我国传统宪法理论否定基本权利应主要防御国家公权力,是典型的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3.
创业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法律活动,其不仅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扶持,也要求保障公民创业权的实现。在权利属性上,通过分析就业权、工作权和劳动权等与创业权相似的权利类型,可知其具有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的双重属性。在权利构成上,借鉴阿列克西的三要素权利构成理论,对创业权的主体、客体和义务对象等进行规范建构。在保障路径上,根据创业权的双重属性和义务对象,运用国家义务理论,理清保障其实现的国家尊重、保护和给付义务。在实现形式上,制定《创业促进法》,以突破创业权保障在法律形式上的瓶颈。  相似文献   

4.
行政给付体现了国家"夜警"职能转为"福利国家"职能时期的必然特点,它具有受益性、作为性、非强制性和裁量性的特点,而具有行政主体地位的学校,为保证国家教育义务和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需要行使助学贷款——行政给付之义务。本文针对行政给付的特点和原则,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制度的行政给付性质,并提出了具体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行政给付体现了国家“夜警”职能转为“福利国家”职能时期的必然特点。它具有受益性、作为性、非强制性和裁量性的特点.而具有行政主体地位的学校。为保证国家教育义务和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需要行使助学贷款——行政给付之义务。拳文针对行政给付的特点和原则,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制度的行政给付性质.并提出了具体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基本权利与国家义务的对应关系体现宪法思维的自由主义传统,不同类型国家义务的产生与自由主义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早期自由主义者洛克尤其是霍布斯那里,国家的任务是保护自由、生命和财产,国家主要承担保护义务。古典自由主义坚持个人自由和选择的绝对性,主张最小国家,排斥对个人福利的关照,尤其注重国家的尊重义务。随着新自由主义对古典自由主义的适度修正,自由法治国向社会法治国转化,国家承担起照顾基本生存的责任,给付义务走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
本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受益第三人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进行考察,提出受益第三人虽不是合同当事人,但其对被赋予的利益有拒绝权、给付请求权、给付受领权、保护请求权。同时,依特定情形,第三人也可负担一定义务,因此,受益第三人应享有独立提起诉讼的权利,而不仅仅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  相似文献   

8.
基本权利的国家义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义务是在宪法学上与公民基本权利相对应的一个基本范畴。以国家义务产生依据、体现的国家性质以及行为状态为基础,宜将国家义务划分为尊重、保护和给付三个在内容上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按照三者履行的难易程度即“尊重、保护和给付”的顺序建构国家义务体系,既体现国家义务发展的历史规律,符合基本权利发展的精神,且对国家义务的履行具有指导和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对等性和非对等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利和义务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要求,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体现为一般相关性和特殊相关性。前者表现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对等性(或对应性、同位性或直接统一性),后者则体现为权利和义务关系的非对等性(不平衡性或间接统一性),两者构成了权利和义务关系原理的基本方面。考察权利或义务与主体间接相关的情况及区分义务在法理层次和道义层次的不同内涵、意义,既是深刻认识这两种属性在权利和义务关系原理中的不同特质的基础,也是建构社会权利、义务关系体系的重要理论前提。以正确理解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原理来建构社会权利、义务关系体系,应避免本位论的误置,坚持"人对权利的拥有是以他履行相应的义务为条件的"这一基本原则,同时应建立公正的社会道德、法律评价原则以及健全的奉献与回报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合同附随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合同附随义务的类型有通知义务、协助义务、保密义务、保护义务等,在研究过程中,应当把合同附随义务与先合同义务、后合同义务、给付义务及不真实义务等区别开来;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必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1.
论文立足于文学创作背后的文化氛围与沈从文审美风格自觉形成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成就了沈从文独特的个人审美风格,但同时也限制了沈从文对于自我风格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13.
劳动权     
人物:小明、小亮、丽丽,老师和其他同学情景:学校周末布置大扫除,老师给小明,小丽他们一组布置的任务是将课桌和椅子全部擦干净,老师走后,同学们开始打扫起卫生来,当大家擦完桌椅准备离开时,小丽发现桌子腿和椅子腿还有点儿脏,小  相似文献   

14.
律诗诗体建立的过程中,形式的完成是诗体繁荣的首要条件.盛唐律诗的繁荣首先要归功于齐梁到初唐历经三百多年确立起来的完善的律诗形式,因此,着眼于诗体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形式在律诗诗体建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符号是人类的一种经验或创造,它对抗着超验。原始造型艺术或含巫术目的,借助“描画”来控制(渔猎)对象——有的理论家就用它来诠释某些原始艺术品的起源或功能。这是海神反对凡人描绘它的形状的重要的巫术心理原因,这就是图像的一种威力。由神话读神画,以神画解神话,可以获得新的认识人类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成为一种鲜活生命力的艺术形式,随着“先锋派小说”、“意识流小说”、“新感觉小说”、“新写实小说”等小说流派的出现,小说的叙述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从刘索拉、马原、余华的叙述方式的革命,到王蒙小说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叙述流动,到莫言感觉化、体验化的叙述狂欢,到方方、池莉、刘震云叙述低调的感伤……小说叙述结构的辐射、叙述语言的弹性和张力,叙述线条的多样性、叙述节奏的复合性,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小说的审美格局在不断变化,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17.
广西当代文艺理论家丛书《陈学璞卷》是陈学璞教授撰写的一本文艺评论集,书中集中体现了作者作为一名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所提出的各种学术观点,这些学术观点在文艺政策研究和文艺现象研究方面有着一种"评论的力量"。陈教授所写的文艺评论文章,之所以具有"评论的力量",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所具有的敏锐的思想、扎实的学养和独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仁心的力量     
三国时,吕布与刘备交恶,便用武力赶跑了刘备。这还不能令他解气,他想找个文笔好的人,写信辱骂这个织席贩履之徒,以出出他胸中的一口恶气。想来想去,他想到了袁涣。袁涣是当时有名的才子,原在袁术手下干事,在阜陵之战时为吕布所擒。吕布认为现在给他这件差事,等于是给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他一定求之不得。令吕布始料未及的是,未等他把要求说完,袁涣连眼都没眨一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