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师已远去     
转眼间,季羡林先生逝去四年了,他是带着他对社会深深的爱与责任,带着对祖国的无尽的眷恋离开了这个世界的。季老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毕生从事梵文的翻译与研究工作,同时在东方学、古文字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上也都有极高的造诣。可以说季老学识渊博,学贯古今,然而老人一生却平易近人,朴素真诚、淡泊名利。季老一生为我国的文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却十分谦虚。尽管早已到了耄耋之年,却依旧关心国家大事,时刻都在思考。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时,尊敬的季老说:“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社会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根本”。温总理也十分赞赏这一观点,他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  相似文献   

3.
保持和谐的职业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湖北教育》2007,(3):39-39
在一次温家宝总理看望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时,季老谈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社会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内心和谐是根本。”温总理十分赞赏,他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  相似文献   

4.
去年王旭明先生连发博文和微博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王旭明先生还在《保护汉语需情绪,也需行政》的博文中指出:“就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看,我也没有说让学生由学英语转到学语文,而是强调要学国学。”这个增加“国学教育”的呼吁引起了学界的热议。  相似文献   

5.
季鸿崑先生数十年致力于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的理论建构、教材建设、教学实践与食学研究,成果丰硕,影响巨大。准确评介季老的食学贡献是严肃的历史责任。笔者与季老联袂同道、戮力前驱二十五年,心语共事,体悟良多。通过与季老共同推进中国烹饪高等教育统编教材编撰事务、创办《饮食文化研究》期刊、编撰《中国烹饪文化大典》、发布《泰山宣言》、共同支撑"饮食文化研究"、"食学研究"专栏、联袂历届"亚洲食学论坛"等诸多经历,实录季老的学术思想与建树行为。  相似文献   

6.
狗日的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川 《青年教师》2010,(3):16-17
什么是“国学”?在网上搜索一下,有如下一段文字:“这在学术界存在着若干不同的观点。章太炎先生称国学为一国固有之学术,吴宓先生称之为中国学术的总体,张岱年先生界定为中国学术的简称,曹伯韩先生认为,国学的范围是指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还有一个与之相关联的说法:钱穆先生曾经条析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人统、事统和学统,亦即为人、做事、治学的三大传统”。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吗     
古代学校的名称我国各朝代学校的名称不尽相同:夏朝有“库”:养老和教育兼施的学校;“序”:教育武士的学校;“校”:军体教育学校。商朝除庠、序外,增“学”、“瞽宗”两称。西周分“国学”、“乡学”。“国学”:中央官学,又分为“大学”、“小学”;“乡学”:地方官学。西汉蜀地太守文翁提倡教化,学校称“文翁学堂”。晋朝称国家最高学府为“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学为“国子寺”。隋朝称国子学为“国子监”。以后各代多称“国子监”。北魏设京师四门,称“四门学”。唐代中央官学称“六学二馆”。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方学、律…  相似文献   

8.
观国 《教育》2009,(34)
读罢《教育》10月上旬刊关于国学的点题调查,想谈谈自己的体会。什么是国学?没人能给国学下个定义。谁是国学大师?已故的季老自始至终不愿意让别人称他为国学大师。学国学同样也不是让孩子穿穿古代服饰,读读《千字文》、《百家姓》。一位研究美学的清华大学博士说:小孩子背古文,我敢说他百分百是不理解的。为什么?因为这些东西是多少代人的智慧结晶啊!小孩子的零阅历是  相似文献   

9.
近代“国学”概念出处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界关于近代“国学”概念的出处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黄遵宪于1887年提出;其二,梁启超于1902年提出;其三,吴汝纶于1902年8月最早接受日本人士意见,采用国学概念。这三种观点中,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只是在中文文本中引进了日本流行的“国学”这个名词,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近代“国学”的概念。吴汝纶在1902年8月的日记中记下了日本学者主张在中国提倡国学的建议,但未见他自己的相关论述中倡言国学。梁启超于1902年论及具有近代意义的“国学”概念,但是从时间上已谈不上“最早”。屠仁守于1897年刊发了《孝感屠梅君侍御辨辟韩书》一文,他试图学习日本,提倡近代意义之国学,为中国近代意义“国学”概念的最早提出者。  相似文献   

10.
为庆祝北大110周年校庆,季羡林先生将积攒数年的百万稿费捐赠北大,设立“北京大学季羡林奖助学金”,希望用这笔基金的收益奖励优秀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帮助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邓娅博士一行,来到北京301医院,专程看望了在此住院的已97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并向季老颁发了捐赠证书。在洁净的病房里,许智宏校长首先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季老表示问候,感谢季老长期以来对北大的关心和支持,他说:“您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对年轻人是非常大的鼓励。”季羡林先生说,教育要靠大家来办,作为北大的教授,能够为国家贡献点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从敦煌学的发展来看,八十年代初,正是中国学术界振奋精神,振兴敦煌学事业的发展阶段.季羡林先生等老一辈学者为之呼吁,为之奋斗,终于在1983年成立了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而季羡林先生作为学贯东西的专家,当之无愧地被大家推举为会长.那以后,中国的敦煌学就在以季老为首的广大学者不懈努力下发展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晚年于1934年秋,由上海租界迁居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是时诸祖耿由李根源、金松岑诸老先生介绍,得为太炎先生关门弟子.先生聘诸祖耿为章氏国学讲习会讲师,主讲“文选”.这一年诸祖耿举家迁入锦帆路五十号章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家学渊源、治学精神及其在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研究上的杰出成就。作者认为:陈寅恪先生特立独行,具有得天独厚的国学家传、游学海外多年而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语言功底,以及“续命河汾”、“吾侪所学关天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和“既达极深之度”的中华文化情结。他在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研究上,尤其是在蒙古学、敦煌学、突厥学、佛学、边疆文化等方面,独开风气,成就灿烂,彪炳于世,垂范后来  相似文献   

15.
以赛促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组织相应的比赛,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教学策略。“国学经典”教学与比赛有效结合可以起到整合碎片知识,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国学经典读、写、说、解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的作用。以赛促学的“国学经典”教学包含制定以赛促学的“国学经典”教学的规划、以赛促学的“国学经典”教学的实施、持续改进以赛促学的“国学经典”教学三环节。反思以赛促学的“国学经典”教学实践,教师需坚持学生中心原则,改进赛前指导,完善以赛促学的系统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一、为什么进行“国学”教育1、源自教育本宗中国的圣人、教育家孔子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说:“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人文修养’,这样就会使人倦眼顿开,欣然为乐之介。”教育家蔡元培曾对小学教育宗旨有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之身心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须之知识技能为宗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谢桃坊先生采用历史与理论的方法,通过全面考察20世纪初年国学思潮的产生、整理国故的进行、文史研究的开展和考据方法的提倡,对国学运动进行了反思。谢先生认为:国学是以科学考证方法研究中国文献与历史上存在的困难而狭小的学术问题;古史辨派与历史语言学派是国学运动的两大流派;四川国学是国学运动的一个缩影。这是先生关于国学的三个论断。这对我们现在审视国学热潮的再度兴起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二,钱基博先生120岁华诞),“钱基博与国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隆重召开。会议由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玉德教授主持,华中师大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校长马敏教授,钱基博先生家属、其孙钱佼汝先生,及无锡钱学纪念馆代表,到会致辞。无锡、南京、长沙、广州等高校、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开幕式上,马敏校长致辞,认为钱先生教书育人一生,其教育思想对今天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创新很有现实意义。章开沅先生指出,国学大师要对国学有深入研究,与当今那些不通之人…  相似文献   

19.
柳诒徵先生为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他大力提倡利用谱牒资料进行历史研究。本文利用《京江柳氏宗谱》考察柳诒徵成长的家族背景,主张“学行兼崇,不分汉、宋”的家学渊源,同时展示《京江柳氏宗谱》中丰富的家族文化资料。  相似文献   

20.
李一栋 《江苏教育》2022,(86):74-76
<正>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创办于1899年,原名昭阳书院,因建校已超百年,因此全校师生更喜爱称呼其为“世纪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19日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倡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并明确定义“大先生”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自那时起,实小人人立志,争做“世纪书院”的“大先生”。那如何才能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大先生”呢?要成为“大先生”,笃诚的理想信念是导航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