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更好地认识和运用报纸的指导性任何报纸都具有影响社会、影响读者思想和行为的作用。有些新闻界同行认为,这种影响作用就是广义的报纸的指导性。我同意这种看法,但我认为,指导性是指报纸的功能而言。不管承认不承认,这种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报纸不是每天都以各自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情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读者吗?对这种影响作用,连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界也越来越多使用指导性这个词了。  相似文献   

2.
(一) 在十年改革过程中,地方报纸的理论宣传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必须首先加以肯定的。然而,当前地方报纸的理论宣传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一些同志对地方报纸办的理论专版或理论文章,产生了许多看法。其中之一便是:报纸就是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理论文章要尽量少发,或者干脆不发。有的同志把地方报纸的理论文章概括为九个字——读者少,作者稀,编者愁”。九个字中,关键是前三个字——“读者少。”地方报纸理论文章“读者少”的原因何在呢?有的同志认为,现在是“理论冷淡”,读者没有理论的需要和兴趣。这种看法不能说毫无根据。当前在相当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确实存在着忽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准确定位是办好栏目的前提为什么有的读者喜欢看这种报纸,而有的读者却喜欢看另一种报纸我想,受读者青睐的报纸,除了好的标题、好的文章、好的版式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纸的定位问题,即你这张报纸是办给什么人看的,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哪些人我们必须首先具有这种定好位置的意识,才能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及其不同的阅读口味,设置出一些好的栏目去吸引读者、去占有市场。《语文报·初中版》是一份面向全国广大初中生,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专业性较强的学习辅导类报纸。多年来,它一直紧紧围绕着“读”“写”“说”“想”“练”“…  相似文献   

4.
有关电子报纸的设想已经谈论了很久,随着蜂窝电话和数字图像高级软件的发展,这种设想将要成为现实。有人预科到本世纪末将会出现第一张电子报纸。美国奈特·里德报系开发新媒体负责人罗杰·菲德勒认为,到2010年,美国电子报纸的读者将超过普通报纸的读者。目前,美国已有140多家报纸向用户提供计算机信息服务,内容包括最新股票行情和报纸上刊登的文章补充内容后的版本。这也许可以说是电子报纸的雏型。各媒介公司都在竞争这一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因为电子信息服务——其中包括新闻以及金融、政府和信贷资料——在美国是一项110亿美元的业务,而且还以每年  相似文献   

5.
拿今天的报纸和十年前的报纸相比,不论多挑剔的读者,也会感到文风确实变得实事求是了。文革时期,许多文章言必称马列、文必引语录。如今,这  相似文献   

6.
现在省、市多半有理论刊物,有的地委也出了理论刊物,报纸的理论宣传怎么个搞法,很需要研究。看来,多搞些谈当前工作问题和思想问题的文章,是个办法。这种文章可长可短,同理论性很强的文章比较起来,还算是好写的。如果报纸在这方面作得好,报纸的理论宣传任务也可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这方面的题目很多。党的六中全会决议还有待深入宣传。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破除迷信和规章制度,群众路线,工作作风,如何对待任务.如何对待群众,生产和生活如何兼顾,劳逸如何结合,年年大跃进是什么意思,怎样组织这种跃进?等等,都是可写的题目。这类文章应当经常有,最好天天有,这才能同读者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接不上气,读者就摸不着头脑了。这是思想性的文章。除了这种文章,还可以对当前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作些系统的调查,整理成篇。这方面的题目也很多。单单说人民公社对妇女的影  相似文献   

7.
A人是有思维有感情的高级动物,寻求趣味是人的天性。当人们拿起一张报纸翻阅的时候,往往一两篇妙趣横生的好文章会使读者眉飞色舞、爱不释手;倘若找不到这种有吸引力的文章呢,他就会厌恶地说一句“没意思”,弃之一旁,甚至转眼就当手纸用了。可见,报纸的趣味性是决定读者多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2005年阅读媒体的一个最强烈感受,就是无论都市报还是党委机关报,包括政府主办的主流电视频道,新闻的主人公,所浓墨重彩报道的对象,明显表现出一种观念上的自觉。平常人的感人事迹,普通人身上的感人光辉,正越来越多地走向报纸的显著位置,占据了报纸越来越多的版面和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的时间。考察这种变化的源流,应当说,它仍发端于以普通读者为阅读对象的都市类报纸。对这类报纸而言,这种变化既是为了体现都市报读者的要求,也是这类越来越厚的“厚报”对报料大量需求时的无奈选择。都市报读者的定位是普通市民,这类报纸正是作为平民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报纸、杂志刊登的新闻报道,是众多读者为对象的文章。一般来讲,小说、诗歌之类的文学作品,也是以众多读者为对象的。但是,它们与新闻报道是有区别的。主要区别在于文学作品是创作,而新闻是报道事实与阐述思想。在这方面,它们有本质的不同。最近,文学作品的读者越来越多,适应这种需求,它的表达方法也开始接近于新闻报道了,这一点不可忽视。从这种意义上讲,更能说明新闻报道是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的文章。写新闻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  相似文献   

10.
报纸理论宣传应重视实践探索刘天俊报纸理论宣传作为报纸宣传的灵魂,理应受到读者的重视。而实际状况并不乐观。不少读者不愿看理论文章,嫌其套话多,新东西少,没嚼头。人民日报总编辑邵华泽在1994年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修班上提出了改变报纸理论宣传中阐释性理论文...  相似文献   

11.
当今网络时代,在各种新媒体的诱惑下,一些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弃报纸而去。报纸面临着大量年轻读者流失、现有读者年龄老化的窘境。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报纸如何培养未来读者,吸引年轻的不读报族,唤醒休眠的报纸客户?在这种情况下,报社希望通过培养潜在读者的方式保持报纸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读书时代就习惯于阅读报纸,成年后成为报纸稳定的读者。这时NIE工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走进了报业领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报纸、刊物越办越多,越办越大,扩版增页,琳琅满目。人们迫于节约时间,抓到报纸和刊物后,必然首先浏览标题,后阅文章。由于某种特定的背景,一些报纸和刊物的文章出自同源,一副面孔,这就更让读者重视标题,生怕“水泡饭”倒胃口又浪费时间。实事求是地说,除职业习惯外,不少人阅读报纸和刊物,多看标题少看文章的情况极为普遍。为了启发、感动读者,标题的美化最好多  相似文献   

13.
一张广电报送到读者手中,能不能吸引读者,除了报纸刊载的内容外,报纸的版面编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广电报的编辑们象是打扮新娘一样,总是想把每一期报纸打扮得更美些,让读者看了赏心悦目。怎样才能让报纸的版面更美些?一、注重报纸版面的和谐美,红花绿叶总相宜。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版面也是一种文化表现,这种文化表现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与报纸广大读者群的审美意识密切相关。中国人性格沉稳,讲求规则,在视觉上喜欢疏密相宜,整齐匀称,对文字、绘画、建筑、园林、诗词文章,无不如此。可以说,追求和谐与协调,…  相似文献   

14.
更好地认识和运用报纸的指导性任何报纸都具有影响社会、影响读者思想和行为的作用。有些新闻界同行认为,这种影响作用就是广义的报纸的指导性。我同意这种看法,但我认为,指导性是指报纸的功能而言。不管承认不承认,这种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报纸不是每天都以各自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情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读者吗?对这种影响作用,连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界也越来越多使用指导性这个词了。当然,有正确的指导,有错误的指导;有强迫命令的指导,有潜移默化的指导;有健康高尚的指导,有情操低下、甚至诲淫诲盗的指导。在我们过去的新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贴近读者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办报人。多年来,新闻工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做了许多探索,但至今尚未尽如人意。作为县市报的总编辑,应该如何围绕报纸的总体导向、总体构想、总体风格进行宏观策划,以体现贴近读者;围绕报纸的稿件组织、标题制作、图文配置、版面构划以及印刷出版质量,调动编采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微观指导,以保证贴近读者,这是深入进行新闻改革中总编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实践证明,有了这种策划,报纸就有可能受到读者欢迎;没有这种策划,报纸就有可能疏离读者,最终为读者所抛弃。因此,总编的策划对提高报纸的整体水平,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和贴近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编》2008,(1):9-10
随着新闻媒体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想在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突出报纸版面的冲击力,这是每一个报纸编辑特别是新闻编辑的一个重要技巧。精编标题形成冲击力标题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长文章,读者往往是扫描式的阅读、重点式的阅读、有针对性的阅读,这种浅阅读的方式正在逐步普及。所以要想吸  相似文献   

17.
新闻学原理说明,版面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读者和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有人曾作过一个预测.以199o年西欧国家只有百分之七十的读者看报为基准,5年后,将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人依然是报纸的读者。现在看来,这个预测并没有全面落空。当今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报纸的发行率下降是明显的。业内人士认为,解决这种不景气的办法.除了报纸要迎合青年人的胃口以外,报纸的版面尤其要适应时代。人们甚至提出这样的一个命题:报纸的竞争是版面优劣的竞争——在报纸品牌越来越多,一份报纸在读者手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的情况下,报纸必须在…  相似文献   

18.
杨钰 《新闻采编》2003,(4):45-46
在商界 ,经营者把顾客比作上帝。推而言之 ,办报人的上帝就是读者。一张报纸办得好与差 ,要看它的读者群多还是少。一般来说 ,报纸办得好 ,读者就多 ;办得不好 ,读者就少。读者多与少 ,读者面大与小 ,是衡量报纸办得好与差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一张报纸读者根本不愿意看 ,那就失去了办报的意义。报纸是靠编采人员办的。要想办好一张报纸 ,必须要有一支好的编采队伍。编采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素质、新闻敏感、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深入实际生活的程度 ,都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质量 ,影响到发行。因此说 ,一张报纸有没有可读性 ,读者愿不愿意看 ,直…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改革中,深度报道在堀起,一些“重磅炸弹”见诸于报端,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冲击波,这是值得庆贺的。但这些“重磅炸弹”长则六七千字,几乎是一个版,短则四、五千字。报纸是新闻纸,不是学术刊物,不能以长取胜,这样的长文章多了,潜伏着一种危机,势必失去报纸的读者和报纸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 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日报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文章,向读者表明报纸改革的愿望,并提出了要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亲、可信”的目标。从1986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读者已经明显感觉到报纸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令读者感到“三可”的形象。读者纷纷致函人民日报编辑部,支持报纸的改革。当时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