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空间集聚产生了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按照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进行分类实证研究,得出高科技不同行业研发活动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程度与外资企业的研发知识溢出效应、内资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开放度、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等因素相关,为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经济危机下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1—2017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标准体系构建代表地区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标准化水平评价指数,并将其纳入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分析包括标准化在内的各要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产出形式(如地区生产总值)相比,创新产出更加依赖于知识存量,同时受到区域知识扩散和吸收能力的影响;知识存量和区域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存在溢出效应,规模报酬递减;在创新知识产出过程中,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知识存量、标准化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最后建议我国各地区基于不同的投入要素结构制定不同的创新激励政策,提高研发资本和研发人员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知识存量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区域对创新产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以及标准化水平对创新产出的规模报酬。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的空间集聚产生了较强的知识溢出效应,按照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进行分类实证研究,得出高科技不同行业研发活动受经济危机影响的程度与外资企业的研发知识溢出效应、内资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开放度、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等因素相关,为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经济危机下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4.
创新开放度对新兴企业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向外部组织开放有利于提高知识溢出效应。以新兴企业为对象,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实证分析创新开放度(开放幅度、开放强度)对企业知识溢出效应的影响机制,并重点探讨知识吸收能力在二者之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新兴企业创新的开放幅度和开放强度均对知识溢出效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知识吸收能力在创新开放度与知识溢出效应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提高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潜在贡献.整合知识基础观与嵌入理论,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华溢出效应的驱动因素,分析发现,跨国公司与政府相关机构的嵌入性、与金融机构的嵌入性以及跨国公司在华的产品出口战略均会对本土企业产生溢出效应,而跨国公司在华科技人员雇佣政策对溢出效应的影响关系却不显著.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政策意涵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战略职能的转变,知识溢出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研发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中国省市为空间样本,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的计量方法,研究了知识溢出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与知识溢出存在显著相关性,知识溢出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影响系数大于其他传统影响因素.地方政府在制定和改善我国引资结构的政策过程中,必须注重提高区域的知识溢出强度,加快构建区域研发知识溢出体系.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转移的创新扩散效应——基于服务创新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服务创新扩散的实质——隐性知识的转移视角出发,构建服务创新扩散的基本模型,分析创新扩散过程对研发后动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散效应会受到企业现有知识存量和对新知识的吸收能力的影响。如果研发后动企业的隐性知识存量相对过低,企业模仿创新的成本要大于收益;研发后动企业对隐性知识的吸收能力限度达到最低标准后,研发先动企业隐性知识存量的增加会提升研发后动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率,但两类企业的的创新产出差距仍然会拉大;如果仅以模仿和跟随为创新手段,研发后动企业的创新产出永远不及研发先动企业。  相似文献   

8.
付敬  朱桂龙 《科研管理》2014,35(3):25-34
本文提出一个知识源化战略、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影响的综合分析框架,并以广东省343家技术中心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RD投入直接影响潜在吸收能力与实际吸收能力,而外部RD合作提高企业潜在吸收能力,但对实际吸收能力并无直接影响;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并无直接作用,而对创新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实际吸收能力显著促进创新绩效,却对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企业内部RD与其知识基础广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而企业知识基础广度与外部RD合作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FDI集群化发展为背景,以本土企业为研究对象,将网络嵌入、知识获取、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深入研究网络嵌入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本土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嵌入有效利用FDI集群化过程中的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提高创新绩效,而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在这一影响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以此为基础,为本土企业通过网络嵌入获取FDI的知识资源,提高创新能力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14个大国与18个小国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以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创新努力为基准,实证分析国际技术溢出与本土技术溢出对一国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技术溢出中,FDI对大国正向技术溢出效应明显,而对小国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进口贸易无论对大国还是小国技术溢出效应皆不明显;本土技术溢出中,产学研合作对大国与小国创新产出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是影响一国国际技术溢出与本土技术溢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实现制造业技术升级的成败关键。运用2005-2014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数据,考察了FDI技术溢出、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三种技术创新模式对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研发对制造业技术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企业间合作研发与FDI技术溢出的作用效果并不显著,加入考察本土企业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后,随着吸收能力的增强,FDI技术溢出与企业间合作对技术升级的促进效果逐渐增强。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特征的行业中,三种创新模式对技术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存在差异。这表明,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创新模式是最佳战略选择,同时需要增强企业在合作中对知识的转移和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0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省级层面标准化水平构建区域吸收能力指标,结合创新投入要素和产出指标,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和Romer-Jones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模型。通过分析地理距离矩阵、研发能力距离、技术能力距离、吸收能力空间权重矩阵,实证研究省级层面创新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层面R&D资本、R&D人员投入下的创新产出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标准化能力能促进本省域的创新产出,但会抑制其他省域的创新产出。因此,提出政策建议:通过提高R&D资本、R&D人员、知识存量的投入,来促进我国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有利于创新要素流动的机制,有利于推动省域层面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地在研发能力、技术能力、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实施差异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综合考究本土外资知识溢出、逆向知识溢出和本土内资知识溢出对新兴经济体的系统性影响,有助于深度认识知识溢出体系在国内创新升级中所扮演角色,发现创新拐点。文中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了三重知识溢出的整体关联性,并在异质性样本条件下实证了该整体与我国创新升级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显示:整体视角下,三重知识溢出对国内创新升级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分视角下,源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资知识溢出和本土内资知识溢出组合在总效应方面正向促进国内创新升级,但本土外资知识溢出的直接效应以及逆向知识溢出发挥的间接效应与国内创新升级表现为负相关;来自非沿线国家的三重知识溢出总效应对国内创新升级同样表现出正向促进作用,但逆向知识溢出的直接效应表现为抑制作用;此外,所有样本检验结果均表明知识溢出方和知识接收方之间技术差距有益于促进国内创新升级,但双方的人力资本差距与国内创新升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74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调查发现,跨国公司母公司对研发机构采取集权式管控模式会抑制突破性创新绩效,而分权和混合式管控模式并不是促进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当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创新互动越强,即创新开放性程度越高越能显著提升突破性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程度高时,集权式管控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负向影响会变为正向影响。当市场不确定程度高时,创新开放性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为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机构治理,以及中国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14年我国省域创新空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研发资源配置、溢出效应对我国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地理集中程度在缓慢下降,但空间依赖程度却不断增强.研发经费投入显著影响我国创新产出空间格局的演进,而研发人员的影响并不显著;大学研发经费集聚对省域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企业研发经费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而产研合作呈现显著的负影响.研发经费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研发人员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产研合作和产学合作均呈现显著为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该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创新支持政策,合理评估各类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研发资源部门配置结构,促进地区之间的研发合作和资源共享,从而避免政策偏差、机制扭曲和研发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域创新数据,对区域创新时空演进特征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移、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空间演进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2007年为分界,东部地区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变动特征,相应的中西部地区的创新产出份额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变动特征,而此期间我国制造业则呈现以2004年为分界先向东部地区转移,后再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的时空特征。由制造业区域转移所引起的地区制造业份额的相对变动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创新产出方面的巨大差距。地区制造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研发资本投入、地区发展水平、技术市场活跃度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较为显著。政策启示: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跨区域转移;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以充分利用东部地区制造业转移中的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17.
苏屹  林周周 《科研管理》2021,42(1):168-176
立足于区域边界的内外部视角,将创新活动的知识资源划分为自有知识和知识溢出两部分,利用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自有知识、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OLS回归结果表明:自有知识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溢出的影响显著为负;自有知识的主效应大于知识溢出,且二者在影响区域创新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分位点的提高,自有知识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效应先升后降;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除在0.25分位点没有显著影响外,在其他分位点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自有知识与知识溢出的交互效应在区域创新产出不同分位点的影响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李凡  代永玮  张迪 《科研管理》2022,43(3):125-133
    创新绩效提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已有研究基本构建了内部知识创造系统、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研究框架,但外部知识获取系统并没有包含企业出口要素。本文尝试以中国209家高技术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外部知识获取系统中纳入出口要素,拓展构建了创新绩效的研究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企业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了吸收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发现吸收能力不仅能直接促进创新绩效,还在出口活动、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高技术企业的出口活动与吸收能力之间同时存在“自我选择”与“出口学习”效应;研发合作、吸收能力与出口活动之间存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论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的现状,分别讨论了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及挤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产学合作知识耦合视角出发,首次将产学合作与内部研发纳入统一的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以考察区域创新系统中产学合作的创新效应。本文利用2005—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学合作知识存量显著提升了所在区域企业的创新产出,但同时对企业内部研发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若干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研发强度高的区域产学合作的协同创新效应更强,反映了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学合作创新效应的重要影响;随着产学合作程度的加深,其对内部研发的"挤出效应"表现出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