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今日本秋田县人,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学的研究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且卓有建树.在日本汉学界也享有"东洋史的巨擘"之美誉.在中日文化关系论等方面,他主张"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可以说他的思想曾对日本人的中国观以及日本的对华政策都产生过实际的影响.本文从内藤湖南的"中日文化统一体"和"文化中心移动说"中所出现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论述内藤湖南"文化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李欣  赵俊槐 《教师》2010,(22):127-128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号湖南。今日本秋田县人,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学的研究方面,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且卓有建树。在日本汉学界也享有“东洋史的巨擘”之美誉。在中日文化关系论等方面,他主张“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可以说他的思想曾对日本人的中国观以及日本的对华政策都产生过实际的影响。本文从内藤湖南的“中日文化统一体”和“文化中心移动说”中所出现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论述内藤湖南“文化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在国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每个角落里,都散布有苏东坡的影响。在欧美,在日本,在韩国,他的情操与人格、学与艺术、药膳与养生等化遗产,成为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已被世人广泛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黎庶昌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首行文化外交的外交家。使日期间,他用文化来消弭与出使国之间的隔阂并获得成功。他通过文化和个人魅力,在思想上寻求志同道合者,并赢得人心。加上尊崇“忠信笃敬,守定和约”的外交思想,使他赢得了日本朝野的尊重,较好地完成了外交使命。  相似文献   

5.
动画是日本社会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不仅是日本人的重要精神家园,也是日本对外文化宣传的重要方式,更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的一面镜子。而日本的神鬼传说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善良可爱的狸猫、犬神到充满怨气的新罗妇,这些千奇百怪的神鬼形象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动画中。在动画中既有对日本传统神鬼文化的继承,也有制作者的创新。因而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独特的神鬼世界,并从中窥得日本鬼神文化的影子。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对日本文化的考察与研究的宗旨,就是力图超越现实民族矛盾,促进两个民族的互相了解,以期实现互相友好、互相提携的愿望;克服文化沙文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偏见,互相尊重,则是两国人民乃至东亚各国之间真正实现互相理解与友好的基本原则。在研究路径上,他抓住日本神道教这一固有民族文化传统,从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情感方式、民风民俗角度深刻认识、理解日本民族,充分肯定日本文化传统的独特性,这对于今天中日两国的文化互读与交流,仍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岛由纪夫在文学和现实中所采取的激进主义立场使其成为战后日本文坛的怪异鬼才,而这与他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密切相关.三岛由纪夫之所以产生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是由于自幼受到日本古典的熏陶和启蒙,因而在战后日本文化面临危机之时,他自觉地采用基于日本古典回归日本传统之方法,形成具有保守主义性质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并以此来维护日...  相似文献   

8.
黄伟杰 《学子》2004,(12):17-18
他在从事外事工作36年的职业生涯中,先后有十几年连续同日本“中国残留妇人交流会”保持着密切的工作联系,其间曾两次应贵会之邀,率中国残留妇人代表团访问日本,并多次撰写诗文赞颂中日友谊。他不仅是中日友谊的使者,还堪称中日友谊的“歌”者。他的诗句“带领日侨归国行,交往更使情意浓。盼望中日世代好,不要战争要和平。”在中国残留妇人交流会的会员中被广泛传颂,很多会员都把“盼望中日世代好,不要战争要和平”当作自己的座佑铭。  相似文献   

9.
9月17日,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在广东迎宾馆举行缔结姐妹学院签字仪式,余建春院长和大沼淳理事长兼院长分别代表本学院在协议书上签字,省、市有关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欣逢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为增进中日人民的友谊,促进中日两国文化和教育的交流,相互学习和交流两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通过广泛的了解和交往,双方认为未来合作的前景十分广阔,决定结为姐妹学院。中日两校的这次合作,将有利于双方今后办学交流,教师的互派考察、进修、讲学、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为亚太大国,两国关系互为双方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但近年来,双方冲突频生,关系大幅下滑,直接影响了地区的稳定。对日本文化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日本文化中有四方面因素对当前的中日冲突应负起责任:一是武士道精神的深刻影响;二是耻感文化与历史;三是义理观与对华贷款;四是重视等级与依附强权。  相似文献   

11.
以另类日本人——战争遗孤返回日本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告别丰岛园》通过在日华侨女性的另类眼光与真实叙述,对国家的"他者"、文化的"他者"、他者(男人)的"他者"进行探讨,将一个社会学命题转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文本,从而获得历史纵深与现实意义。文化的"他者"创造出"他者"的文化,这是一种多元的新型文化,为中华文化及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视界与空间。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文化的独特性来源于日本民族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广泛吸收、融合。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传入,不仅推动了日本文明的全面发展,而且为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先进的文化资源,同时广泛学习吸收外来文化的需求又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有效地推动了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戴季陶根据自己多年对日本问题的观察与研究,明确指出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神权迷信盛行的、封建专横的国家,明治维新及日本政党政治的建立并非民主潮流使然,日本文化与文明也相当幼稚。他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正批判。这对近代中国人认识日本和了解日本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是对本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一种信心与信念。它既是维护和联系本民族的一种文化认同,也是从根本上决定该民族历史走向的文化底气。新时代的研究生教育应该在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经过优化的日本文学方向研究生课程以文化自信为指导,树立中日比较视野与批判意识,引导学生以东亚乃至世界性的眼光审视日本文学的内部规律与审美特性。其特色课程“中国文化与日本近现代文学”以中国文化为重要参照,探讨中国语境中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形成机制,通过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想内涵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日本英文广告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并极大地推动日本商务和经济发展,其重要原因归功于日本英文广告既扎根于日本文化又广泛吸收西方文化。日本英文广告文化观一方面体现为民族精华、集体主义、强交际环境,另一方面又体现为个性观、事实观、环保观、创新观等。研究日本英文广告的文化观,对于我国广告走向世界,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斋藤秋男是日本著名的陶行知研究专家。他感佩于陶行知的伟大人覆卓越的教育思想,怀抱重建战后日本新教育,开辟日本和平民主新道路的愿望,在50余年中,始终致力于陶行知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陶行知著作日译的先驱,日本介绍陶行知的主将和研究陶行知的核心,年轻陶行知研究者的导师,中日陶研学术交流的友好使者。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有其独特意义:一是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国势、国情、文化,一改国人此前对东瀛邻国"不屑措意"的狭隘观念;二是广泛考察了中国古代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出一衣带水相邻两国的历代友好交往;三是就<日本杂事诗>自身的艺术价值而言,亦可谓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珍品.  相似文献   

18.
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是日本全面侵略的文化应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民族危亡,在全国的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一切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进行广泛的争取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的文化活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广大文化人士,有力地推动了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培养了大批抗日文化新生力量,改变了一些地方文化落后的面貌,为我党开辟了一条动员广大群众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大后方抗日文化的发展,促进抗战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舞龙文化历史久远,随着中国文化在周边国家的流播,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代表舞龙传统艺术已传向了东北亚,东南亚许多国家,并成为当地的艺术形式之一。舞龙艺术在日本也一样广泛流传,并与当地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构成了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研究日本长崎舞龙文化的实质是深入了解,研究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和内容,从而挖掘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和作用的过程。本文重点从日本长崎龙蛹的历史,形式,造型,方法与中国舞龙艺术进行比较。提高对中日文化异同的认知性。  相似文献   

20.
公元804年,日本空海法师随日本第17次遣唐使来唐求法,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他向惠果法师学的"唐密"真谛,回国后创立日本的真言宗.探究空海法师佛学思想中的儒道思想,为中日研究古代中国和日本之同的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参考,及了解中国佛学、儒家及道家对日本佛学及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