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随着招生规模连续的扩大,2008年毕业生达到559万,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发展进程.文章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加大就业指导力度,多方面开拓就业市场,全方位打造学生就业竞争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和满意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中国应积极发展创业教育。从社会来讲,有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通过培养创新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二是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题,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人能够就业,利于民生。从高校层面来讲,发展创业教育也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创业活动的主体是青年,技能型、知识型创业正全面取代传统劳力型创业,大学毕业生应该是青年创业的主力军;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创业带动更多高校学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于就业方面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价值性、独特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特征,受政府、学校、大学生自身以及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高等院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培养社会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用人单位要从实际出发,为大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大学生自身要转变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从小事做起,在自主创业、市场领域进行尝试,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高校建设、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从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出发,准确掌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与构成,全面系统地分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探讨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就必须了解大学生求职行为特点,探究大学生求职影响因素,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策:一是,学校要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引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学校要树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理念,构建就业教育服务体系;三是,争取社会支持资本,构建就业信息资源体系;四是,毕业生要端正心态,提高求职就业核心竞争力。以期为大学生求职就业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构建科学的求职就业辅导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研究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提高途径对提高农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入手,对如何提高农业高校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社会一大焦点。经过解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以发现,这方面的矛盾冲突是复杂多样的,但是其中关键的因素是供应与需求的矛盾。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解决大学生供求矛盾:从国家层面来讲,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学生层面来讲,转变就业观念;从学校层面来讲,加强实践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情况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南校的持续、健康和协调发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分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思考、研究解决的对策,对于做好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途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及大学生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发挥吸纳毕业生的主体作用;高校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毕业生要全面提高素质,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高等学校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和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地方高校师范类大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着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加剧,就业渠道狭窄,就业领域受挤压,就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就业观念陈旧,创新创业驱动较弱等现实问题.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多渠道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要突出师范特色,打造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要改革培养模式,造就复合型人才;要加强大学生就业帮扶指导,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