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北平原由于人工运渠的修治及海河水系的形成,且受政治因素影响,内河航运有较大的发展。邺城作为当时北方政治中心.其与黄河的水运连接非常便利.地位重要。曹魏时期一系列运河的开挖将河北平原的水运南北贯通,以漳河为主体的海河水系有着颇具规模的航运利用。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海河流域地下水开采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了由于海河流域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根据海河流域各地地下水储量以及开发和利用现状,将海河流域地下水进行分区,并分别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嫩江流域是松花江水系中较大的支流,其流域面积达28.3万平方千米,流经地域横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区。在这一广袤的地域内,考古工作者和地方史学者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发现了178座辽金时期古城。为了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嫩江流域辽金时期的古城布局,作者经过三年的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重新梳理了这些辽金古城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并绘制了《嫩江流域辽金古城分布示意图》,以及按行政区划将嫩江流域古城划分出八个区域。最后,从嫩江流域辽金古城的布局规律方面,提出了嫩江流域辽金古城布局的五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水系特征与水文特征水系又称"河网""河系",指流域内大大小小的水体所构成的脉络相通的系统,它由干流、支流及流域内的湖泊、沼泽等组成。水系特征通常  相似文献   

5.
彭春元 《农村教育》2007,(10):26-27
(一)天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位于国土的北部,海河流域的下游人海处,东临渤海、北枕燕山,西距北京120公里,是连接华北、西北、东北的交通枢纽02006年6月,国务院决定,把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使天津滨海新区成为了“北方的浦东”。  相似文献   

6.
嫩江古称“弱水”、“那河”、“捺河”、“难河”、“讷兀河”、“脑温江”、“恼温必拉”等。嫩江是我国东北地区一条十分重要的河流,它既属于黑龙江流域的水系,也是松花江水系中的最大支流。嫩江发源于大、小兴安岭夹角山地。由北向南流并与北流的松花江干流、东流的洮儿河在今吉林省的大安市与黑龙江省的肇源县fr舍,形成了松嫩平原上的三江平原区。这一地区曾经是辽金两朝经营管理大、小兴安岭及其外兴安岭地域,也是各少数民族的重要军事防御区和设防区。从嫩江流域的角度观察,辽金时期在这一区域设置了星罗棋布的军镇、城堡、路、府、州、县等建制。近年来,在嫩江流域共发现了一百余座辽、金时期的古城遗迹。梳理和综述这些已经知晓的辽、金城池及其研究成果。对于重新认识嫩江流域的筑城布局、民族分布、行政建制、历史地理、交通驿站,以及这一地区辽金时期城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调整布局结构 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至1997年,我国有2200个左右的县(含417个县级市),居民约9亿多(含县镇、建制镇的城镇户口)。高等教育已形成集中在城市办学、以点带面向包括农村在内辐射的办学体制和布局结构。这种布局结构如果说过去还能适应计划经济下集中发展工业、发展城市建设需要...  相似文献   

8.
《治黄科技信息》2005,(4):16-17
国家环保总局今日发布了2005年6月地表水水质报告。报告显示,与上月和去年同期相比,七大水系总体水质基本稳定,珠江水质良好,辽河、淮河、松花江、黄河水系水体中度污染,海河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9.
现在对城镇的定义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城镇包括建制市和镇,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商业集散地,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中心。城镇发展的特点、规模和性质是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和经济开发程度有密切的关系。青海的城镇是在青海地区的历史、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因而青海城镇的发展特点与全国城镇发展的特点既有共同性,又有更多的特殊性。因此,研究青海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城镇化,对青海的经济建设、城镇布局和城镇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江是我国内河航运最发达的河流,流域内于支流水量丰沛,终年不冻。长江干流是沟通西南、华中和华东的运输大动脉,素有“黄金水道”之称。主要通航支流有岷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巢湖水系和太湖水系等,并通过京杭运河苏北段和淮河水系相连,构成我国最重要的内河运输系统。长江水系(包括苏北、皖北)通航里程约7万余公里,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70%,其中通航300吨级以上船舶航道仅4000余公里。  相似文献   

11.
明代以来天津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以来天津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空间结构,即以海河水系为轴线,由西向东逐步展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天津港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开始跳出中心城区,以海河为轴线向滨海地区拓展,确立了双心轴向的城市发展格局.21世纪的天津,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结构的深刻转变,要求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适应天津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寿宁县蟾溪流域上游河段的现状,如水流不顺畅、滩地破坏严重、河道材料亲水性不足、防洪堤景观不生态等问题,按照福建省《关于开展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实施意见》,采用"五大目标"和"八个有"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思路,设计河段的安全生态水利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邱闪 《新疆教育》2012,(7):135-135
黄淮海平原北起燕山山脉的南麓,南抵桐柏山、大别山的北麓,西起太行山、秦岭的东麓,东面包围了鲁中南山地,临渤海、黄海。位于东经113°至东海岸线,北纬32°00’-40°30’之间,其总面积为38.7万平方公里。在流域上主要包括淮河、海河、黄河、淮河等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以及源于鲁中南山地的一些中小河流域下游的广大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4.
钱塘江流域是中国现代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但在东汉前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而从东汉三国开始该流域城镇建设快速崛起,逐渐缩小了与中原地区的差距,为成为当今中国最发达的区域奠定了坚实基础.运用历史地理、文化地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秦汉三国各时期钱塘江流域城镇的空间分布、发展过程与形成原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揭示其分布规律及其动力机制,对我国现代城镇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湟水流域城镇的形成及其对河湟文化的影响戴燕城镇是人类一种高级的聚落形式,是人类长期与自然界斗争的结果,它标志着人类防御灾害,与自然抗争的能力增强。一个时期城镇的形成发展状况便是这一时期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在我国古代,每个城镇的具体形成道路和功能虽各不...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将建设东、中、西3条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大运河,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连接起来,形成“四横三纵”的水资源配置格局,预计总投资将达5000亿元。那么,国  相似文献   

17.
城镇的选点和布局是城镇规划和建设工作中一个千秋大业的问额。同时,它又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相连的一个问题。因此,它既是个技术问题。又是个政策问题。城镇的选点和布局,应从诸多因素方面去考虑:如有因城镇本身的功能原因而需要合适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资源条件等问题;有单个城镇的选点布局问题;又有同类城镇的分散布局问题;也有各类城镇按比例构成集群布局问预;有地区性的区域布局;也有全国性的整体布局。城镇的布局如何才为合理?目前还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不能去臆  相似文献   

18.
黄河"夺泗入淮"对苏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夺泗入淮”彻底改变了淮(河)泗(水)流域水系,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水网河流,河道淤塞,湖泊兴替,导致了苏北乃至整个淮河中下游流域的重大环境变迁:土壤沙化碱化,原始植被除极少数地区外被彻底破坏,许多城镇沉入湖(河)底,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水、旱、蝗、风灾频繁,“饭稻羹鱼”的富饶之地变成了“有雨则涝,无雨则旱”的贫穷之地。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一)天津是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位于国土的北部,海河流域的下游入海处,东临渤海、北枕燕山,西距北京120公里,是连接华北、西北、东北的交通枢纽。2006年6月,国务院决定,把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使天津滨海新区成为了"北方的浦东"。目前,天津正朝着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个国家规划的发展目标,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隆文 《天中学刊》2010,25(4):93-95
明清时期,中原运河是封建社会后期经由中原腹地沟通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水系的水上通道,是京杭大运河的辅助通道。卫河构成了明清中原运河的北段,贾鲁河——沙颍河——淮河水系构成了明清中原运河的南段。明清中原运河沿线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